32.18万起!理想i8正面「硬刚」特斯拉Model X

摘要

李想需要再次验证自己的「爆款法则」。

理想汽车「再战」纯电市场。

2025年7月29日,一个对于理想汽车至关重要的夜晚。不同于以往45分钟的发布会,创始人李想和高管团队花了近两个小时,详细解读了旗下首款纯电SUV——理想i8。新车共分三个版本,Pro版售价32.18万元,Max版34.98万元,Ultra版36.98万元

理想i8定位为三排六座家用纯电SUV,风格上像特斯拉Model X的旅行版,特别优化了第三排座椅空间,适合家庭使用。它基于800V高压平台,搭载90.1kWh或97.8kWh电池,CLTC续航分别为670km和720km,百公里能耗为14.8kWh。

理想汽车在增程式领域已经是「优等生」,但在纯电领域,之前推出的MEGA车型遇到了些波折。理想i8是他们调整策略后,重回纯电市场的关键一步。

理想i8是一款原本2024年就该上市的车,经过一年的调整,它的具体表现怎么样呢?能否成为理想新的支撑点?

外观不再激进,开始寻求平衡

如果说造车就像一场接一场的考试,那么理想汽车在2024年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挫折」——在纯电这门新科目上,他们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并不理想。

最初,理想的计划非常宏大:在2024年一口气推出四款纯电车型。除了已经上市的MPV车型理想MEGA,还有三款纯电SUV,i8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去年3月,MEGA独特的「火车头」造型引发了巨大争议造型,市场反响远未达到预期,最低时一个月只卖出四五百辆。这次彻底打乱了理想的发布节奏,迫使他们踩下急刹车。

直到一年后,理想i8才姗姗来迟。

外观上,理想i8前脸借鉴了MEGA的元素,尾部则融入了L9的风格|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在这一年里,理想i8到底做了哪些改变?

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改变,是造型。按照原计划,理想i8和MEGA采用相似的设计语言,但上市后市场的反馈很直接:过于前卫的设计,用户不买账。

所以,理想汽车「痛定思痛」,果断对尚未发布的i系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i8,成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折中」方案:前脸借鉴了MEGA的设计元素,保留了纯电家族的科技感和辨识度;尾部则融入了更受市场欢迎的L9车型的风格,显得稳重而有力量。

整体来看,理想i8介于MEGA的圆润和L系列的力量感之间,最终呈现出一款既有SUV的霸气,又兼具MPV实用性的车型,希望在争议中找到了平衡点。

如果说外观是「变」,那么对内部空间的极致追求,就是理想始终不变的「根」。

理想i8通过短前悬的设计,打造出了更大的内部空间|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一直信奉「以大为美」,而i8将也传承了这一特色。作为三排座SUV,极其注重第三排乘客的舒适度,它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大「杀手锏」。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理想i8通过采用短前悬、压低车头的设计,你可以想象成把前轮尽量往前推,车头做得更紧凑,为车内腾出了惊人的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三排不再是「小板凳」:乘客的头部、腿部空间都非常宽裕;同时,第三排座椅甚至支持向后大角度倾斜35°,几乎可以「半躺」。

除了设计和空间,充电速度是i8的另一个核心卖点。通过理想自研的5C超充桩实测,i8仅需10分钟就能补充500公里的续航

不过,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如果i8在一年前发布,这个速度绝对是「遥遥领先」。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其他品牌也追了上来。那么,理想的优势在哪?

答案是,超充站的数量。截至2025年6月,理想的5C超充站数量已达到 3000座,甚至超过了特斯拉在中国的充电站总量。并且,这个数字在年底计划将达到 4000座。

不做老司机,要做「专车司机」

作为一款智能电动车,辅助驾驶是不得不提的一点。理想i8首发搭载了一套全新的智能驾驶系统——VLA。这个系统,也是理想i8的核心卖点。

你可能听过很多车企宣传自家的智驾像「老司机」。但理想认为,这还不够。VLA的定位是「专车司机」、「私人司机」。

这二者有什么区别?老司机关注的是「我怎么把车开好」,核心是驾驶者本身;专车司机关注的是「怎么让乘客坐得舒服、安心」,核心是乘坐者。

搭载在理想i8上的VLA模型,给理想i8带来更强的舒适性|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上周极客公园体验了搭载VLA的理想i8,这也是它的第一个版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舒服」:比如在通过减速带之前,系统会像经验丰富的司机一样,提前预判并轻轻松开「油门」,让车辆平稳滑过,而不是猛地颠一下;在并线时,它会平滑地加速融入车流,绝不会突然往前「窜」,让乘客措手不及。

更酷的是,你可以用语言来控车。对i8说「靠边停车」,它就会在右侧寻找合适位置停稳;说「前进20米」,它就能精准执行;它甚至能记住你的驾驶偏好,比如在某条路上你习惯开50公里/小时,它就会记住并在下次经过时主动执行。

要实现这种「专车司机」般的体验,以及语言控车能力,背后是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一次巨大变革:从模仿人类的「端到端(End-to-End)」模型,进化到了能够推理和学习的VLA(Visual-Language-Action)架构

这是什么意思呢?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博士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过去(端到端)像「猴子开车」。你让一只猴子看1000万段人类开车的视频,它能学会模仿人的动作——在什么情况下打方向盘,什么时候踩刹车。但它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它只是在「应激反应」。

现在(VLA)则像「人类司机开车」。它不仅学习如何开,更通过学习,理解了交通规则、物理世界和因果关系。它能推理和思考,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开,甚至能向你解释它的决策。

这二者的分水岭,就在于VLA引入了「语言智能(Language)」这个关键层。它会将复杂的视觉信息,在「大脑」里(由算力高达700TOPS的英伟达芯片驱动)转化成一种可被理解和推理的「语言」。这也让VLA的决策过程,更像我们人类的大脑。

两条腿走路

在科技和商业的赛场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一家公司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它从不犯错,而在于它面对错误时的态度和纠错的能力。

去年3月,MEGA上市受挫后,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承认,他们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错误地把理想MEGA的从0到1阶段,当成了从1到10阶段进行经营」。他们以为凭借L系列的成功光环,一款全新设计、全新定位的纯电车也能立刻引爆市场,但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这个「战略误判」,直接导致了后续纯电SUV的发布被推迟。理想汽车需要时间,让MEGA和高压纯电技术,重新走一遍从0到1的验证之路。

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更聚焦家庭用户的沟通和体验活动,理想MEGA的口碑和销量已经开始反转,月销量从最低谷的几百辆,回升到了2000辆的水平。这虽然不算大获全胜,但已经为纯电车型i8和i6,开了一个好头,证明了其纯电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理想汽车的未来战略已经非常清晰。在增程这个「优势科目」上,它已经做到了顶尖,但增速不可避免地开始放缓,上半年销量增速仅为7.9%,低于竞争对手。单一的增长引擎,已经不足以支撑它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纯电这个「新科目」上取得成功,对理想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它的战术是双管齐下:在产品上,用i8、i6等回归主流家庭用户需求的纯电SUV,去攻占市场最大的蛋糕;在生态上,用VLA这样的智能「软实力」和遍布全国的5C超充网络这样的「硬实力」,来打更舒适的用户体验。

不过,未来的挑战依然巨大,纯电市场的竞争比增程激烈百倍。理想汽车能否将「纠错」的勇气,转化为「二次创业」的胜势,将是未来一两年最大的看点。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