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发展有时代浪潮的托举,更需要自身「立得住」。行业顺风时借势易,潮退方见真章。真正的强者,应该善用硬核实力在周期起伏中劈波斩浪、逆势突围。
企业发展有时代浪潮的托举,更需要自身「立得住」。行业顺风时借势易,潮退方见真章。真正的强者,应该善用硬核实力在周期起伏中劈波斩浪、逆势突围。
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小家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下降 9.6%,2024 年这一数据继续下降 0.8%,竞争激烈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
但是,最近小熊电器发布的 2025 年一季度财报却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4 月 29 日,小熊电器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3.2 亿元,同比增长 10.58%;扣非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增长 8.24%。
实际上,小熊电器的「增长」只是表象,深入剖析其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比「增长」更重要的,是「生长」:这家企业正在构建起一种独特的「生长模型」「根系」发达,「树干」强韧,「枝叶」繁茂,朝着参天大树茁壮生长。
生长的本质:将根系深扎用户价值的土壤
「真正的行业领导者,往往将用户需求与技术深耕融合为生长基因。」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中这样说。
小熊电器就是这样,其生长的本质,就是将根系扎入用户价值的土壤,持续从用户需求的洞察中获取养分,通过不断创新,孕育出一个个爆品。
2006 年,小熊电器洞察到家庭发酵的痛点,从酸奶机这个「小众中的小众」切入,做出了第一款爆品「小熊酸奶机」。随后,这种基于需求制造产品的逻辑伴随了小熊电器的发展历程:针对当下用户更注重洗护健康,想要内衣等贴身衣物单独洗护的特点,小熊电器推出滚筒智洗舱,通过创新智擎动力系统,洗净效果、烘干速度堪比大洗衣机,又干净又省事;针对很多年轻人喜欢聚餐,但口味各不相同的痛点,其推出的多功能叠叠锅创新专利可折叠设计,占地只有 0.1㎡,但却能一锅满足各种美食需求;针对用户清洁无忧、研磨无忧、健康无忧的需求,其早安破壁机历经三次自我革命,成就三次大的迭代……
「不管用户需求大小,只要存在,小熊电器都会去做。」小熊电器董事长、总经理李一峰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解释「产品为先」的战略逻辑。在笔者看来,小熊电器「产品为先」的本质其实是「用户为先」,正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成就了其产品天生的爆款基因。
小熊电器的「以用户为中心」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完善的机制和流程保障。首先是需求抓得准,通过在海量数据中捕捉、分析及预判用户需求,并建立模块化研发机制保障需求解决、创意转化,赋能全品类的升级迭代。目前,小熊电器用户调研数据每年达 2 万+,这正是其高效驱动创新迭代,且爆品频出的关键。
「用户价值」这个土壤,不仅让小熊电器孕育了诸多爆品,更支撑起它的扩张之路。19 岁的小熊电器,已经扩张到覆盖居家、办公、母婴等多元化生活场景的超 90 个品类、1000 多款型号,并基于产品矩阵提供全场景的解决方案,让用户在不同生活阶段、不同场景中都能享受品质生活「轻松可及」。最新财报显示,小熊电器的个护、母婴、生活等品类都在 2024 年实现了营收大幅增长,其中个护品类增长 174.3%、母婴品类增长 31.8%、生活品类增长 15.3%。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小熊电器做产品是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其产品看似涵盖不同品类,但内在逻辑却高度一致,都是紧紧围绕用户痛点而生,形成了「需求洞察-产品迭代-体验优化」的创新闭环。同样,其收购罗曼也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资本运作,而是又一次以用户为圆心,通过「需求半径」扩展用户价值网络。于是,在用户需求的动态满足中,小熊电器不再是简单的小家电制造商,而是开始向生活方式品牌进化。
在 3 月份的 AWE 上,这种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小熊电器的展台,不是产品的陈列,而是站在用户角度的场景呈现,元气早餐、欢聚时光、精致洗护等八大生活场景解决方案,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才是「轻松愉悦的品质生活」。当用户用小熊电器的叠叠锅与钢钢好饮水机时,原本繁琐的聚餐变得轻松又圆满,连水温都刚刚好,很容易想起宜家商场内的样板间,人们在沙发上体验「周末午后的慵懒」,在厨房区想象「家庭聚餐的温馨」;很容易想起在诚品书店这样的「第三空间」喝着咖啡、听着讲座的惬意周末。
用户价值,是企业生长的起点,也是终点。
生长的基座:创新与制造是体验的强韧树干
洞察到用户需求,只是企业能否生长的第一步,如何满足甚至创造用户新的需求,才是关键。
对此,小熊电器打出了一套「精准创新+硬核制造」组合拳。打个比方,如果将小熊电器的产品比喻为美食,那么精准的产品创新是「创意主厨」,敏锐捕捉用户味蕾的喜好,不断尝试新的食材搭配和烹饪方法,研发出更符合用户口味的「菜谱」。而硬核的智能制造能力则是「精湛厨师团队」,根据主厨的菜谱,选用优质的「原材料」,用专业的厨具和娴熟的烹饪技巧,将一道道产品「烹饪」出来,保证每一份产品都色香味俱全,为用户带来美好「味觉体验」。
要实现精准的产品创新,首先要有技术投入做保障。近年来,小熊电器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24 年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6.48%,已经拥有近 600 名专业研发人员。而且,依托成熟的「三级研发体系」,小熊电器还构成了「需求洞察-产品迭代-体验优化」的创新闭环,真正让每一次创新都有突破、好落地,更进一步引领品质生活趋势。
当然,更重要的,是产品创新必须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个源和本,就是用户需求。在多功能叠叠锅上,为了满足用户对可折叠、多功能的需求,小熊电器先后进行了 40 多个手板尺寸验证,只为减薄 1 毫米的厚度;为了对多烹饪场景操作逻辑进行验证,小熊电器设计优化了 100 多版,都是这样。
有了产品创新这个「创意主厨」,更要有智能制造这个「精湛厨师团队」,才能真正锻造出产品的品质体验。包含 4 个专业整机工厂及多个核心零部件制造工厂组成的 5 大智能制造基地,和约 2000 平方米的专业测试评价中心,还有性能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等十几个专业实验室……这些硬核举措,确保小熊电器的每一个产品,都能给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体验。
创新和制造,构成了一个企业生长至关重要的强韧树干,也是根植于用户需求的创新闭环能否运转的关键。
生长的延展:双轮驱动的枝叶舒展边界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曾经有一个名言:「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具备「生长力」的企业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一旦在用户价值的土壤扎下根,并且有创新和制造等所构建的树干支撑,企业这棵大树会内在生长,开枝散叶,不断延展。
小熊电器 2024 年财报显示,国外营收上涨 80.81%。漂亮的数字背后,是其全球化拓展步伐明显加快。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虽然海外和国内市场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好的产品都要切中用户痛点,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换句话说,小熊电器所构建的「需求洞察-产品迭代-体验优化」产品方法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于是,我们看到:根据马来西亚饮食文化,小熊电器将国内「营养汤」一键炖煮设计改良成「肉骨茶」功能的电炖锅,上市即成爆款;在越南,为满足当地居民炒饭需求,推出的大容量电饭煲;在欧洲,融合东方榫卯工艺与道家美学的泉也煮茶器,在当地成为「中国茶文化」符号……这样的全球化拓展逻辑,在全球生活方式品牌中早有先例,宜家通过本地化为先策略,在印度推出适合小空间的折叠家具,在中东市场增加抗风沙面料产品就是这样。
而且,在全球化拓展上,小熊电器采用资本收购实现了「弯道超车」。2024 年,通过对罗曼的收购,小熊电器获得了全球化布局的加速度。罗曼有丰富的 ODM、OEM 出海经验,小熊电器可借鉴其优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并且,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差异化产品及销售策略,也能持续提升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由此,小熊电器通过国内模式的成功复制以及收购罗曼的「双轮驱动」,共同构筑起全球化升级的坚实阶梯。
后记:穿越周期的生长法则
翻开汉语词典,可以看到「增长」和「生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上却有很大不同。「增长」通常侧重于数量上的变化,「生长」更强调企业内在的变化。
增长是结果,生长是过程;增长是量变,生长是质变;增长可能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但生长却是长期的、持续性的,甚至可以穿越周期。
小熊电器的生长法则,背后有三个关键命题:
命题之一,技术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是要与场景共生,产品的主语不是企业,而是用户。传统商业一直是「企业做什么用户就买什么」,而到了互联网时代,「用户要什么企业就要造什么」才会具有「生长力」。
命题之二,用户价值不是静态满足,而是动态创造。无印良品创始人堤清二说「我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小熊电器致力为全球用户打造轻松愉悦的品质生活,宜家「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诚品书店「在阅读中看见另一种人生」共享同一逻辑:真正的用户价值,是帮助人们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命题之三,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出口,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定制与价值链重构。诚品书店在苏州开设大陆首店时,融入园林设计与本地文化活动,宜家在上海推出「城市店」聚焦小户型解决方案,小熊电器在东南亚市场采用「本土化适配」策略,都是将「全球视野」转化为「本土生长」,让品牌成为不同文化中的「生活伙伴」。
赫尔曼·黑塞在《树木的礼赞》中写道:「真正的生命不在于速度与喧嚣,而在于深度与根系。」当企业将根须深扎进用户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让创新与制造成为支撑生长的树干,舒展价值的枝叶,便能在时代的风雨中,长成永不凋零的热带雨林乔木。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