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周亚辉满分点评背后:中国企业的 AI 想象力到底有多大?

摘要

怎样的 AI 落地形态是有真实价值的?以及如果从 AI 发散来看,以字节、昆仑万维等为代表性的这些不断破圈的企业做对了什么?对中国企业而言,AI 技术的到来到底在如何放大企业的价值边界?

怎样的 AI 落地形态是有真实价值的?以及如果从 AI 发散来看,以字节、昆仑万维等为代表性的这些不断破圈的企业做对了什么?对中国企业而言,AI 技术的到来到底在如何放大企业的价值边界?

变化已至,未来已来。

作者|皮爷出品|产业家

从 40 分到满分,在周亚辉的朋友圈里,字节只用了一年时间。11 月 28 日,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在朋友圈称,「我年初说字节 23 年 AI 战略是不及格的,但这完全不影响字节 24 年 AI 战略的满分表现。」时隔一年,从不及格到满分,周亚辉对字节在 AI 侧的战略布局评价有了质的变化。

其实,「端倪」早已显现。

今年 8 月 21 日,硅谷知名投资机构 a16z 发布了最新的 AI 应用百强榜单,这次榜单中发生了一个有趣现象:字节跳动的 AI 产品开始全面爆发:教育应用 Gauth、开发平台 Coze、通用助手豆包、豆包英文版 Cici,以及照片和视频编辑工具 Hypic。其中,除了 Hypic 外,其他都是首次上榜。

这也对应着周亚辉的评价。即在 AI 大模型战场,字节正在迅速调整节奏,基于自身的强组织架构将 AI 技术转化为真实可见的优势,不仅在应用层,更在模型层「全力 All in」。

实际上,不仅是字节,周亚辉掌舵的昆仑万维在最近的两年里也在不断破圈。比如早在 2023 年 8 月,昆仑万维就推出了中国首款 AI 产品「天工 AI 搜索」,根据 Quest Mobile 数据显示,天工 AI 的 MAU 从 0 到突破 500 万只用了 3 个月;今年 4 月,昆仑万维 AI 音乐生成大模型「天工 SkyMusic」正式面向社会开启免费邀测了;2 个月后,昆仑万维宣布开源 2 千亿稀疏大模型 Skywork-MoE。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字节和昆仑万维更代表当下大模型赛道的不同样本。即对字节而言,其本身作为互联网大厂,其 AI 动作遍布模型层、开发层、业务层、AI 应用层等,其更是基于固有的赛马机制持续进化;而昆仑万维则是基于自身固有的业务积累,寻找自身有数据和经验积累的细分领域的 SOTA 模型和业务机会。

但从结果来看,在经过一年的长途奔袭后,它们都在向外界传递出足够清晰的声音。

实际上,这也恰对应着当下应该给出答案的一个思考——即怎样的 AI 落地形态是有真实价值的?以及如果从 AI 发散,以字节、昆仑万维等为代表性的这些不断破圈的企业做对了什么?对中国企业而言,AI 技术的到来到底在如何放大企业的价值边界?

变化已至,未来已来。

01  AI 落地,已然不只是星星之火

把时间刻度拨回 2023 年年底,无数投资人和创业者在经过 OpenAI 的「狂轰乱炸」后,一致达成的共识是:2024 年,将会是中国的 AI 元年。

一年后的如今,AI 到底落地怎么样了?

以上述谈到的字节为例子,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 7 月份,AI 原生应用月活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 6630 万,其中,豆包以 3042 万的月活用户规模位居榜一。

同样有不错表现的还有天工 AI 智能助手,这款在 2023 年 4 月开启内测的 AI 产品,目前日活跃用户(DAU)已经突破 100 万。而同样根据来自 QuestMobile 的数据现实,早在 3 月,昆仑万维天工 AI APP 的月活跃用户已达近千万。

这些数据背后,似乎都在印证一个信号,即「AI 的落地,已然不是星星之火」。不论是豆包还是天工 AI,基于这些 AI 应用,用户正在真实改变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些变化不仅在所有人都在观望并且真实体验的搜索,更在文本创作、图像生成、视频生成、音乐生成等等。

这些不止星星之火的上层变化,本质辐射的还更是底层庞大基座的成型和对应的企业组织基于 AI 的架构变化。以字节为例,早在 2023 年 2 月,字节就在大模型上部署了代号为「Seed」的团队,2023 年底,字节正式组建 Flow 部门。此外,字节跳动还另外构建了两个面向 AI 科研的团队。

与此同时,包括剪映、今日头条、大力教育、巨量引擎、飞书等业务部门等业务部门,也都加入这场新的赛马中,而这也恰构成着如今字节对外展现的各个 AI 产品的加工厂。

可以说,相较于之前在互联网时代字节的 APP 工厂模型,在如今的 AI 时代,字节的赛马机制覆盖面积更广,要求也更高,配合火山引擎等云底层的市场动作也更为果决。

对于昆仑万维等企业,外界的感知也更是如此。比如昆仑万维发布的 AI 社交(Linky)平台也恰是基于其过去在休闲娱乐、社交等领域场景积累的多重算法和数据进化而成;同样被人关注的还有其 AI 短剧平台 SkyReels,这是全球首个集成视频大模型与 3D 大模型的同类平台。

多个信号背后,更准确的理解是,在如今的中国市场里,AI 早已经不是星星之火,从字节的全力招兵买马、重 KPI 驱动,到昆仑万维的强业务进化和强科研投入,从 AI 产品的用户飙升到企业基于 AI 时代的架构适配等等,都不难看出,AI 正在成为搅动中国市场的核心要素。

那么,怎样的 AI 路径才是可持续的?又或者说,AI 的真实价值表达到底需要什么?

02  从技术到落地:怎样让 AI 从玩具成为工具?

在最近相关资本的一个闭门分享会上,有人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大家都认可 AI 技术必须落地,那么,AI 大模型到底应该遵从怎样的落地路径?」

也可以说,这个问题也更是无数 AI 从业者都在始终探索答案的一个方向——到底 AI 技术怎样才能转化为真实可用的价值,不论是 C 端还是 B 端。

实际上,部分答案已经浮现。

比如对昆仑万维而言,从最新动作来看,不论是其在 11 月新重磅发布的天工 AI 高级搜索功能、还是实时语音对话 AI 助手 Skyo(12 月上线天工 APP),以及其邀请测试的「天工大模型 4.0」o1 版(Skywork o1)等,从表面看其都已经验证了对应的方向,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用户人群。

但在其底层,为其提供支撑、发挥价值作用的是昆仑万维的天工大模型。据了解,「天工」大模型在采用双千亿模型外,团队还投入大量资源攻克了中文语料库的质量瓶颈,从数十万亿的数据中清洗、筛选出了 3 万亿单词数据用于训练大模型。

而这些数据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昆仑万维真实的业务数据,如社交、文娱、信息分发、游戏等多个领域,全球用户近 4 亿。

换言之,不论是天工 AI 助手中的各项能力,还是包括天工 SkyMusic 等细分 SOTA 模型背后,本身都是昆仑万维基于自身真实对需求供给能力的延伸,这些过去被验证的需求服务能力以及积累的包括 AI 算法、NLP 能力,如今基于 AI 的加持迅速转化为新的 AI 产品,保证了可以直接并且精准对应用户的需求缺口。

这种真实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应用侧,也更在模型侧被印证。比如「天工 3.0」是采用 4 千亿级参数 MoE 混合专家模型的全球领先模型之一,并是开源模型。目前,行业内的主流观点声音是,在国内 MoE 模型的排名里,昆仑万维的天工是第一位,字节豆包第二,Minimax 第三。

这些源自过去对需求的理解也构成着如今昆仑万维在 AI 时代的新价值释放。

字节也更是如此。在朋友圈截图里,周亚辉聊到他对字节过去半年 AI 战略打满分的原因,「字节快速把上万人的组织黄金比例分割整合成 AI 大军,智创团队一部分扔给业务线,一部分搜索,机器学习中心、Allab 整合成 Al 大军,统一在朱文佳和 Alex 下面,朱文佳是今日头条第一个把 DNN 模型上线作出收益的 Coder。」

恰如周亚辉所言,如今字节的 AI 的重磅人物朱文佳之前是今日头条的相关算法模型负责人;此外,字节有几乎国内最大的算法验证阵地和音视频语料、中英文语料等等,这些都在成为豆包大模型以及各个细分 AI 应用的养料,在已经验证过的用户算法和需求基础上,字节可以更有的放矢地对模型和对上层应用进行能力和场景界定。

比如扣子智能体平台,比如即梦 AI,其广受好评背后对应的恰是字节固有的已经验证的数据飞轮闭环。

能够清晰看到,对于包括字节、昆仑万维等在内的如今已经走出一条相对清晰路径的企业而言,其 AI 大模型落地的路径也恰对应着上述问题的答案,即 AI 从技术到落地的最核心路径恰应该是基于某个环节、或某个场景中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服务能力,只有充分了解真实需求背后的数据、算法、交互流程等全盘的设计,才能将 AI 技术转化为真正的价值产品。

03  中国企业,AI 时代的新想象力正在来临

实际上,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周亚辉对于字节的分数点评变化,也更对应的是中国厂商正在逐渐彰显的新想象力。

在周亚辉和字节隔空联动背后,其本质对应的是两家企业不同的新想象力。

对字节而言,伴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风险大但机会更大。即基于过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算法能力和数据能力,其不仅可以完成一系列 C 端产品的升级进化和重新布局,比如重新进军搜索,比如构建更大的流量池等等。

此外,也恰如周亚辉在朋友圈所说,一个更具想象力的空间是其在 AI 能力强加持下的火山引擎的能力,「年初我跟阿里云高管说过,我说字节大模型 API 一定会猛干,甚至会想法让厂商一定必须用。这是火山云崛起的关键,云是字节的未来战略关键,字节一定会学习谷歌和亚马逊,一边吃厂商广告费用,一边吃 IT 费用。」

诚然如此,在今年 8 月份,火山引擎公布了对外数据,其日均 Tokens 使用量超过 5000 亿,豆包大模型发布 2 个月以来,平均每家企业客户日均 Tokens 使用量增长了 22 倍,是国内使用量最大的大模型之一。

但同样能看到的是,不仅字节,这些想象力也更可能出现在包括阿里、腾讯等一系列互联网大厂身上,在 AI 的加持下,各家的固有产品护城河将会迎来新的升级改造。

而相同的想象力也更出现在如昆仑万维这样的企业身上。比如能清晰可见的是,一系列包括游戏、搜索、社交娱乐等等业务的能力积累如今正在加速转化为昆仑万维在国内外 AI 市场的优势,再配合企业自身坚决的投入和长期的态度,企业往往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进化。

这些固有的对特定市场的理解和积累在如今的 AI 时代将会被呈几何级放大,甚至相较于互联网大厂更能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这也是昆仑万维以一个中型 AI 企业的体量能始终被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

「昆仑万维 24 年的 AI 战略我自己也打满分,原因足够差异化,找到了自己小而大美的空间。」周亚辉同样在朋友圈表示。

在刚刚过去的 10 月份,昆仑万维发布了 2024 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3 亿元,同比增长 4%。而在其中,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提升至 11.4 亿元,同比增长 84.5%。

但在变化的想象力之外,也更需要知道的是,这也更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战事。

在去年 9 月份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周亚辉曾预测,AI 大模型会像其他技术一样,呈现锯齿形的曲线式发展,即在一个很长的周期里,比如 10 到 30 年来看都是往上发展的,但它总是发展一两年后停滞两三年,循环往复。

实际上,这也对应着如今大模型真实存在的落地难点,即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 AI 应用正在构建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大模型幻觉问题、数据安全问题、开源闭源之争、RAG 技术的演进、Agent 交互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在 AI 时代,中国企业正在进化。也甚至可以说,这种进化不仅对应的是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迭代,也更决定着在全球市场的新竞争力。字节如此,昆仑万维也是如此。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