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 爆红商业化成关键 万兴科技美图等加速大模型应用落地

摘要

近期爆红的 Kimi 让大模型再度成为 AIGC 产业瞩目的焦点。

近期爆红的 Kimi 让大模型再度成为 AIGC 产业瞩目的焦点。

国信证券的调研显示, 从 2023 年 10 月到 2024 年 3 月,Kimi 的 DAU 从 10 万攀升到了 300 多万, 翻了 30 倍。自春节起大规模投放广告后,SimilarWeb 数据显示,Kimi 的访问量在 2 月增长了 107.6%, 仅次于百度的文心一言和阿里的通义千问。3 月 21 日, 由于无法承接过多流量,Kimi 的 App 和小程序一度宕机。

Kimi 的火爆更是一度让股市为之震动, 不少被视为 Kimi 概念股的公司接连上涨,AIGC 软件 A 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 (300624.SZ), 中广天择 (603721.SH)、掌阅科技 (603533.SH) 等公司股价在 Kimi 爆红期间不同程度上涨。

爆红的 Kimi 验证了 AIGC 技术的市场需求。平安证券研报指出,Kimi 的火热, 是国内在大模型基础技术研究方面的突破的一个缩影。无损长文本模型的出现, 也解决了很多大模型在应用中的痛点, 打开了 AI 大模型的应用空间。研报也进一步指出,AIGC 最终的落地, 还是要找到合适的场景。

事实上, 业界普遍认为,Kimi 落地的难点在于商业模式。据了解,Kimi 的获客成本持续高企, 算上广告投放和算力成本,Kimi 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达 12-13 元, 每日的获客成本高达 20 万元。

Kimi 获客难的一大原因在于, 月之暗面作为单纯的大模型技术厂商, 自身缺少成熟的技术落地场景。目前, 月之暗面在苹果 iOS 应用、Android 应用、小程序、网页 Web 等多端平台上线了 Kimi 智能助手, 并花费大量资金投放抖音广告、电梯广告等进行推广引流。

与之相比, 自身具备明确应用场景的大模型厂商, 在商业化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目前, 万兴科技、美图公司等部分以应用为主导的公司, 正在借力大模型实现旗下产品应用的 AI 化升级。

作为国内 AIGC 行业龙头, 万兴科技近年来深化布局了包括大模型、数字人等在内的 AI 技术。万兴科技打造的国内首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万兴「天幕」日前已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许可, 即将对外开放商用, 并将全面集成到万兴科技矩阵产品中落地应用。此前, 万兴「天幕」相关能力已在 Wondershare Filmora、Wondershare Virbo 等海外产品上规模化商用, 并推动 Wondershare Filmora、Wondershare Virbo 等使用 AI 功能的用户数等多倍速增长, 赋能效果显著。

此外, 万兴科技已推出万兴爱画、万兴播爆、万兴智演、Wondershare Kwicut、Wondershare VirtuLook 等 AIGC 创意新品;旗下万兴喵影、Wondershare PDFelement、万兴 PDF、亿图图示、亿图脑图、墨刀等产品均已集成 AIGC 能力, 并持续优化上新。

公开信息显示, 万兴科技是中国数字创意软件领域产品覆盖面广、营收体量大、全球化程度高的 A 股上市公司, 业务覆盖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累计用户超 15 亿, 月活近 1 亿, 被视为「中国版 Adobe」。

此外, 美图公司旗下视觉大模型 MiracleVision(奇想智能) 近期也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并应用于美图旗下产品, 并通过 API、SDK、SaaS、模型训练等形式全面开放模型能力。

据了解, 美图以视觉大模型构建影响与设计产品生态, 在应用层打造了美颜相机、美图云秀等 AI 图片应用,Wink、开拍等 AI 视频应用, 美图设计室、WHEE 等 AI 设计应用, 并由美图秀秀实现 AI 影像聚合服务。美图 2023 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 全年实现总收入 27 亿元, 同比增长 29.3%。据悉, 美图总收入与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 AI 推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大模型技术与应用的结合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 即便爆火如 Kimi, 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 找到适合自己特点和行业需求的大模型应用路径, 进而在 AIGC 行业浪潮中站稳脚跟。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