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发布 2023 年不实信息治理盘点:「识别摆拍模型」准确率达 85%

摘要

「发布演绎虚构内容必须打标」「公益类账号需认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需标识」……近期,抖音发布了《治理不实信息年度总结》(以下简称《总结》),其中显示,2023 年,针对不当摆拍、伪公益、仿冒假冒等形式的不实信息现象,抖音持续加强治理,重点推出「打标」功能和账号「新规」,共对 1.9 万多个发布不实信息的账号进行全面封禁等处置,清理视频 240 多万条。

「发布演绎虚构内容必须打标」「公益类账号需认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需标识」……近期,抖音发布了《治理不实信息年度总结》(以下简称《总结》),其中显示,2023 年,针对不当摆拍、伪公益、仿冒假冒等形式的不实信息现象,抖音持续加强治理,重点推出「打标」功能和账号「新规」,共对 1.9 万多个发布不实信息的账号进行全面封禁等处置,清理视频 240 多万条。

新上线「识别摆拍模型」准确率达 85%

2023 年,互联网平台出现了一批以不当摆拍为噱头的不实信息案例。

对此,2023 年,抖音重点上线了「打标」功能,从源头治理。首先,创作者发布演绎类作品前,可主动使用平台工具,对作品打标,如注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取材网络,谨慎辨别」等。其次,当平台发现某个作品真实性存疑时,会向创作者发送站内信,提示其作品疑似存在「演绎摆拍」,后者同样可以使用平台工具,对作品补充打标,相关标识会在视频下方自动展现。最后,如创作者未打标,但作品真实性存在争议时,平台在核查的同时,也会主动对作品打标「真实性存疑」。

《总结》表示,为了更精准识别摆拍内容,抖音还在 2023 年 12 月上线了识别摆拍模型,目前,该模型识别准确率达 85%,每天提醒创作者为近 3 万条视频补充打标。

北京师范大学近期发布的《网络不实信息治理研究》表示,「针对虚假摆拍为代表的网络不实信息,短视频平台联合创作者对演绎虚构内容进行标识,有助于区分虚假摆拍,七成网民表示支持。」

6 项新规系统治理不实信息

上线新功能的同时,2023 年,抖音还更新并公布了《剧情演绎类作品创作规范》《公益内容治理规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内容标识使用规范》等 6 项平台新规,系统治理不实信息。

依据《新规》,创作者除发布演绎类作品需打标外,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内容,需主动添加标摄时间、地点,如系引用,还需添加引用来源;同样,在平台使用人工智能新技术(AIGC)生成内容时也需要添加「创作者声明:内容由 AI 生成」等标识。

另外,针对发布特定内容的账号,多个《新规》明确要求其必须进行专业资质认证。如公益类账号必须认证且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销售等营利性行为,同时严禁其以公益为由,博取关注、骗粉骗赞、非法获利;应用资讯类账号如「某某发布」「某某新闻」等,同样需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认证,避免仿冒假冒账号发布不实信息。

树立规范的同时还有精准治理,抖音《违规涨粉治理规范》明确表示,对发布不实信息获取粉丝的账号,将进行「粉丝精准抹除」「限制账号被关注」等处罚,同时,取消其营利权限。

「一方面是对单个案例的严格治理,另一方面是不断更新与公开平台标准,系统治理不实信息」,抖音平台治理相关负责人表示。

《总结》披露,2023 年,抖音累计对 1.9 万多个发布不实信息的账号进行全面封禁等处置,清理视频 240 多万条,对 102.3 万条不实信息视频标记辟谣标签。5 月份上线用户自主声明能力后,用户主动打标 190 万多条视频。

媒体辟谣团发布视频播放量超 5.5 亿次

2023 年,除了推出「打标」和树立「新规」治理不实信息,抖音继续用各种方式传播辟谣类信息。抖音媒体辟谣团发布视频 416 条,累计播放量 5.53 亿。

另外,抖音还上线了一键跳转功能,针对一些真实性存疑的内容,用户可点击视频下方链接,获取更权威的官方辟谣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的《网络不实信息治理研究》认为,网络不实信息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临辟谣难等多个问题。对此,《报告》建议,政府、媒体、平台、创作者、网民等社会各方发力,应共同治理网络不实信息,「一个都不能少。」

「抖音长期关注、研究平台真实内容的传播,致力于建设更好的内容生态,希望更多优质、真实的内容被记录和传递」,抖音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虚假内容影响恶劣,平台会持续不断进行打击。」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