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东科技突破性创新:二维矢量反射式体全息、高亮大视野 Micro OLED 光波导、国产光刻胶

摘要

光学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 AR 行业能否顺利发展的「胜负手」。

光学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 AR 行业能否顺利发展的「胜负手」。

今年 6 月,Apple Vision Pro 问世,将我们带进了空间计算时代,向人们展示了那极具临场感的虚拟现实未来世界。这其中,双目 8K、3D 显示、无限画布,再加上那能里能外的透明 EyeSight 功能,Vision Pro 整套的光学系统尤为抢眼。

然而,最受争议的恰恰也是这个部分,过高的头显重量、过大的体积、惊人的成本,以及即便是苹果也难以说服大众,引起业内反复讨论的 VST 技术,只能说,这一次的苹果,在光学显示这条路上确实带给了行业一些参考与思路,但仍未能给行业带来明确的方向。

AR 光学,如何更好地成为打开虚拟与现实的任意门?9 月 6 日至 8 日,在第 24 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来自光学、电子、产业应用各领域的领袖级人物正同台齐聚,一起探讨整个中国广电行业的未来。与此同时,众多企业也在此首发重磅展品和技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光力量。

作为全球化领先的 AR 技术公司,谷东一直致力于光学和光学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并将光学技术应用于 AR 眼镜、应用于工业数智化变革的方方面面。本次大会,谷东科技创始人崔海涛不仅带来「如何针对工业 AR 场景选择光学技术方案」主题演讲,更 「多箭齐发」揭开了自主首创的二维矢量反射式体全息、45°大视场角 Micro OLED 几何光波导模组、40mm 长出瞳单目波导等产品的神秘面纱。

从打破封锁到行业首创,这一次,谷东向全球展示了中国 AR 企业厚积薄发的实力。

「真感现实」+匹配客户需求的量身定制版,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崔海涛在主题演讲环节反复重复的一句话。崔海涛表示,深入行业才能理解行业,认清当下才能创造未来。

他谈到,在我国各个工业领域产业中,工业 AR 有各种各样的形态,针对不同的场景,即便是在相同的行业中也会有 2-3 种不同形态的产品。例如培训、实训、虚实结合的呈现等场景对硬件与软件的要求都是多样化的。而在多样化之中,有一项诉求是共需的,那就是「真感现实」。

何为「真感现实」,崔海涛进一步解释到,即可以在阳光直射环境中也能看清图像,并拥有大视野、高透过率,不漏光等特性,以保障复杂工业场景的安全性。

这样的观点在海内外也有较多共识,例如,知名 AR/VR 光学专家 Karl Guttag 就表示,目前 AR 光学市场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眼镜厂商、光学供应商致力于突破 AR 的亮度、分辨率,但实际上更高的显示配置并不是决定 AR 眼镜好坏的关键。相比之下,寻找 AR 眼镜的应用场景更加关键,因为 AR 的用途将决定硬件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此外,Karl Guttag 也多次在公开场合从使用安全性的角度提及他心中理想的 AR 眼镜/头显,那就是不仅要具备高透光度,还要不遮挡视线。

正是基于对行业的理解和前瞻性的判断,谷东科技一直在致力从光学的全产业链着手,打造真正适用于工业具体场景需求的透明光学定制方案,并有了今天的累累硕果。

下面我们就为您一一揭开。

唯一独创,二维矢量反射式体全息

一直以来,AR 光学技术始终面临着「轻」与「清」的两大困扰:前者是光学元件的体积与重量较大,导致产品笨重不便携;后者则是光学元件与虚拟影像的整合存在困难,影响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和产品的应用领域。这两大难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AR 眼镜在工业领域的普及。

对于这些问题,其实业内也早已有所共识,在亮度、清晰度、透明度、成本等方面均占有优势的体全息光波导技术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体全息光波导也成为业内争夺的焦点,像苹果公司收购的 Akonia 公司采用的便是全息光学元件。

而当下,体全息光波导的综合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重量、入眼亮度、视场角、色彩等关键指数,可以随着材料的特性、制造光路的升级、工艺技术制备等大幅度改进而得以提升。

此次,谷东科技研制出全新的二维矢量反射式体全息模组,与衍纳米压印波导相比,体全息波导具有更好的颜色均匀性,并且效率大约是衍纳米压印波导的 3-7,效率优势转化为他们支持给定视场的更高亮度。同时,体全息波导仅需十分细薄的反射镜即可引导光线并将其投射至眼睛,嵌入波导几乎不可见。

谷东以二维矢量反射式体全息光栅做为耦出元器件,对现有通用的三光栅(耦入光栅、转折光栅、耦出光栅)二维扩瞳技术进行优化,使光机更加轻巧,模组整体造型更能贴近于真实的眼镜形态,并大大节约全息波导制作时间以及成本。

此外,该模组改善了光栅数量,其数量的减少进一步提升了体全息波导片光效,从而提高入眼亮度。通过独特的光学系统设计和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光学元件与虚拟影像的完美整合。

H3040-V-M 二维矢量彩色体全息

光博会上,谷东科技带来了完全国产自主的 H3040-V-G 二维矢量单绿色体全息及 H3040-V-M 二维矢量彩色体全息两款产品。其视场角可达30°,相当于 3 米外看到86英寸巨屏;透光率超过 80%,确保了室外和室内环境中的安全可视性;而模组重量仅为15g,使 AR 眼镜的重量控制在 30g 以下成为可能。

突破封锁,自主高端国产光刻胶

解决了性能指标,最后立在体全息模组商业化前方的障碍就只剩「量产」。

体全息光波导是一项制造工艺非常复杂的技术,门槛是综合性的,涉及到材料体系、设计软件、系统设计仿真、体全息光栅制造工艺、体全息光栅后处理工艺等等。

在国内企业的纷纷努力下,体全息光波导的许多门槛其实已经打破。但在半导体、光电子领域最关键的耗材「光刻胶」方面,仍然是我国的短板,随时存在卡脖子的风险。

这一次,谷东科技在二维矢量反射式体全息模组中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共聚物全息光敏树脂材料、高折树脂复合材料,既解决了材料供应不够稳定的问题,又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实现了领先。例如:

在体全息方面,实现了 RGB 全彩显示。不仅如此,全息干涉前膜形态为柔性弹性体,相较于其他的胶水状材料具有更长期稳定的储存性和更好的可加工性,便捷运输性;全高分子材料的组分让体全息光波导的制造成本更低,也简化了体全息光波导的制造工艺,可加速 AR 生态的发展。最后,相比国外材料,其在 FoV、透光度、亮度、机械性能等方面均有更出色表现,一举将打破海外长期垄断高端材料的局面。

此外,在高折射率树脂方面,谷东自主组件材料合成配方实验室也正在积极开发验证之中,目前已实现国产原料创新研发合成高折树脂单体(>1.8)。高折树脂是当前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的合成路线、选材和配方体系能极大的赋予材料极高的透过率和折射率,应用于光学膜、微透镜、生物芯片各个领域。在 AR 领域,则能显著降低产品种类,提高视场角,同时,它还拥有疏水、疏油、硬度高、不易脏、容易清洁等极其适合智能穿戴类产品的特性,随着 AR 产品的增多及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高折树脂产业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H3040 系列的发布,标志着谷东科技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了二维矢量反射式体全息光波导量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这有望将体全息光波导技术在国内的商业化缩短 3-5 年。我们希望它的到来,能给一直紧锣密鼓进行中的中国工业数字化改造提供更强劲的燃料,同时,能推动轻薄型全天候 AR 设备在消费级市场的全面普及,让 AR 眼镜成为更多人的生产力工具。

打破限制,让几何波导也能配上高亮大视野 Micro OLED

虽然体全息光波导体是 AR 眼镜普及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流方向,但在当下,几何光波导在清晰度、视场角、透光率等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

崔海涛表示,像军工实战演习、工业作业培训等场景,大视场角,且具有一定沉浸式体验的显示效果更佳。「这方面核心要解决的是亮度和续航的问题。」

当前,LCOS、DLP 技术虽成熟,且可优化高亮度,但其功耗大、体积也大,这与大众期待的轻薄、持久相违背; 单色 Micro LED 则成本高昂,难以适用于前面所述的军工或培训场景。

而在色彩、视场角、分辨率、能耗比等等方面都更加匹配的 Micro OLED 则也被认为 Hold 不住几何光波导,只因其彩色亮度过低。

目前包括苹果在内,更多的是形成 Micro OLED+Pancake 这样的 VST 方案,为了实现更高像素、更大视场角。但在透视上指得依赖透视摄像头,其始终具有 VR 头显的问题,比如对周边环境感知力差(即使在透视模式),不适合戴着自由行走等等。

「结合现有光学技术情况,自身的技术积累,我们从设计、生产制造以及量产规模化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认为突破 Micro OLED 的亮度限制是眼下更具可行性的方案。」崔海涛表示。

最终,谷东科技终于完成了 M3045 高亮大视野 Micro OLED+几何光波导模组,分辨率可达 1952*1232 全高清级别,视场角达到 45°以上,不论是显示效果还是视野范围都已经几乎与今天的 BirdBath 方案相当,提供近似的沉浸感。

而其超过 80% 的透光率以及 800nit 的入眼亮度,不仅远超 BirdBath,相比 DLP、LCOS 的几何光波导方案亦不遑多让,保证室内室外看得清。

高亮大视野 Micro OLED 几何光波导解决了当下既透明又沉浸这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体验 M3045 的媒体记者对此表示道。

业内首次,单目 40mm 长出瞳几何光波导

除了极为重量级的二维矢量反射式体全息和高亮大视野的 Micro OLED 几何光波导模组外,一个重视程度逐渐下滑的单目光波导产品成为了此次光博会上又一个独特的存在。

纵观这两年的行业新品,单目 AR 眼镜越来越稀有,双目越来越主流。然而现实需求其实并非如此。

作为赋能中国智造的行业级 AR 品牌,谷东一直走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深处,深知确保质量安全是许多企业对巡检运维最大的诉求,特别是在能源,电力等类型企业,最核心的还是实施移动工单、红外识别与测温、仪器仪表自动读数、工业视觉测量等方面的作业。而这些,单目产品不仅就可以胜任,其产品在重量、耐用度、低价格方面的优势仍然是双目产品无法比拟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单目 AR 眼镜的规模化落地。在谷东科技走访了近百家企业之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出瞳距离。

在展会上,谷东科技在不牺牲轻薄(仅 14g)、高透(80%透光率)、大视场角(3,等效 3 米 63英寸)显示的基础上再度扩大 Eyebox,通过对光机和波导片的联合设计优化,带来了史上首个 40mm 长出瞳单目波导产品——M2030Q

40mm 的长出瞳距意味着解决了使用者长期佩戴使用出现的单眼聚焦问题,可以获得接近双目 AR 眼镜的自然观感,既能缓解使用者的用眼疲劳,也能进一步提升现场作业的效率。

「AR 眼镜行业的发展不能只依赖于光学,但没有光学的进步也是万万不能的。」此次多款波导产品的亮相,预示着 AR 产业链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谷东也会尽快将其应用起来,为行业客户提供顶级技术加持的 AR 眼镜。同时,谷东也将竭尽自己的创新之力,持续投入到光学显示问题的突破当中,为国内外 AR 行业发展带来坚实可靠的技术后盾。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