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 多年前古人就在茶上拉花了。」中国是茶的故乡, 从古至今, 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 早已融入华夏文明基因。小小的茶叶, 淡淡的茶香, 寄托着千年的浪漫与思绪。近日, 十八数藏携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 围绕集茶艺、音乐、戏曲、文学、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茶百戏, 推出系列动态数藏, 带你领略茶汤里的书画艺术和茶文化。
「1000 多年前古人就在茶上拉花了。」中国是茶的故乡, 从古至今, 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 早已融入华夏文明基因。小小的茶叶, 淡淡的茶香, 寄托着千年的浪漫与思绪。近日, 十八数藏携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 围绕集茶艺、音乐、戏曲、文学、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茶百戏, 推出系列动态数藏, 带你领略茶汤里的书画艺术和茶文化。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 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民间艺术, 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便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始见于唐, 宋代时, 人们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 是士大夫喜爱的一种文化活动, 深受皇帝和文人推崇。茶百戏与福建武夷山渊源颇深, 宋代闽北武夷山一带, 是点茶原料 (团饼茶) 和点茶器具 (建盏) 的重要产地, 因此茶百戏盛行。章志峰 30 多年来致力于茶百戏的研发推广,2017 年茶百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中国画的意境美用清水来表现, 这正是点茶的精粹——茶百戏。茶百戏要经过炙茶、碎茶、碾茶、罗茶、侯汤、烫盏、取茶粉、注汤、调膏、再注汤、击拂、分茶等十几道工序。章志峰将茶百戏的技艺表现比作绘画, 搅拌茶水出现细腻泡沫相当于研墨, 将无色的水在茶汤上变出白色或浅色的图案相当于勾勒, 平淡的茶汤瞬间就变幻出花鸟鱼虫、山水人物, 栩栩如生。此次推出的茶百戏系列藏品, 将喜上梢头、太平有象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和吉祥寓意生动呈现, 让越来越「时尚」的传统文化, 在数字世界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茶百戏·喜上梢头》(左)、《茶百戏·太平有象》(右)
作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 年轻人无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 也是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要让年轻人去了解、去喜欢,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自主认识到中国历史上文化的美好与强大。数字藏品以其独一无二、不可篡改、不可替代的特点与收藏、观赏、社交的属性, 已成为年轻人日常表达生活态度与独特个性的潮流方式。数字化为传统文化搭建起一条进入数字空间、与年轻人建立联系的桥梁, 让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和场景, 接触到传统文化, 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实现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
「在非遗保护中, 传承人坚守古法, 将原汁原味的技艺与文化传授给后人,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所能创新的是承载技艺与文化的场所和载体。」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可信区块链分会会长、十八数藏创始人柏松表示, 非遗保护就是要让传统技艺『活』起来, 数字藏品、元宇宙为我国文化与艺术走出了一条新的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在无限创作和想象的空间里, 数字藏品对丰富多样的文化与艺术的留存、普及和传播具有与时俱进的推动作用。未来, 十八数藏将充分发挥资源与市场优势, 强化对藏品的内容和价值体现, 有效普及行业知识, 引导数字藏品开发和产业健康规范发展, 推进数字化赋能非遗国粹传统文化。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