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打开学生自主拓展科研兴趣的窗口

摘要

3D 打印机、激光切割机、AR/VR 互动、眼动追踪体验……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的「未来教室」里,炫酷「黑科技」教育软硬件设施未来感十足,孩子们分小组围坐其中研究、探索,他们亲手编程、建模并 3D 打印或切割拼装出的玩偶、建筑模型、装置等作品在教室一侧一一展示陈列……

3D 打印机、激光切割机、AR/VR 互动、眼动追踪体验……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的「未来教室」里,炫酷「黑科技」教育软硬件设施未来感十足,孩子们分小组围坐其中研究、探索,他们亲手编程、建模并 3D 打印或切割拼装出的玩偶、建筑模型、装置等作品在教室一侧一一展示陈列……

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提出已近两年,其中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就是提供优质课后服务。这项措施落实得怎么样? 对孩子健康全面成长有哪些帮助?

学校科创教育找到新「土壤」

下课铃声一响,回龙观育新学校初二年级学生刘名昊迫不及待地来到未来教室。这是课后服务时间,每周两节自选的信息科技课程让他无比期待。

一直以来,回龙观育新学校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教育。但是,在未来教室落成前,学校并没有一间「像样」的科创教室,主要是老师利用普通机房和物理实验室带着孩子们做科创。

「对于科技课程来说,普通的台式机和键盘操作起来没有太大空间。」学校信息科技学科教研组长冷晓莉表示。她曾设想过在课后服务中自主研发科创类活动提供给学生,但碍于硬件设备,始终无法实现。

「老师们有梦想、有想法,没条件、没机会。」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执行校长王强回忆道,从学校需求来说,的确缺少一个专业教室。2022 年,学校新建的一座楼落成,在进行功能设置时,就在考虑如何在其中搭建一些有特色、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平台,彼时恰逢腾讯「未来教室」建设项目机会,经过申请、论证和评审,2022 年 8 月,回龙观育新学校拥有了一个开展科技创新与数字教学活动的新平台。

这间教室里,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互联与直播录播设施、开源硬件、VR、3D 打印、科技体验设备等 104 套 (台),硬件支持开展硬件编程、3D 打印、激光切割、教育机器人和兴趣拓展课,此外,还提供 AR/VR 互动、眼动追踪等科技体验项目,硬件编程、激光切割、教育机器人和兴趣拓展课等也可以在未来教室中实现。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大力加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社团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近两年来,对于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回龙观育新学校一直在探索。

2022 年 8 月,由腾讯成长守护、腾讯游戏和腾讯 SSV 联合捐建的腾讯未来教室在回龙观育新学校落成使用,为学校实施科创教育、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化工具和技能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更大的空间。

「我们秉持一个观点,人各有才,才各有异,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王强表示,目前学校课后服务总共开设了九大门类、180 门活动课,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感兴趣的课程。

「我们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目前未来教室是我们学校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学生在这里上课,他们在常态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基础上,再去拓展兴趣爱好,这对落实『双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王强表示。

截至今年 4 月,未来教室已开设四门课程,包括图形化编程、开源硬件、3D 打印和智能机器人,开课累计覆盖 3.5 万人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学生在「未来教室」上课。受访者供图

未来教室赋能教师,课程形式内容「大变脸」

在未来教室引入后,科创教育从组织形式到课程内容都「变了」。

除了硬件设施完备、环境升级外,在授课形式上,陈海燕老师介绍,和传统教室不同,未来教室的布局倡导团队合作,通过围坐一圈等空间设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小组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彼此分享,相互提高,提升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能力。

从学习内容上看,未来教室的课程整体是进阶式的,学生容易上手和适应。「过去,学校进行科创课程使用的硬件设备很难涵盖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一体化过程。」王强表示。引进未来教室后,不同学习阶段的硬件设备能够合理进阶,课程内容得以在硬件基础上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技术与新知识。

课程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老师先引入一个情景,接着学生们进入一场「冒险」,在剧情中遇到一个个「难关」,并通过知识学习来「升级打怪」,游戏「通关」,一系列知识点也都学会了。「特别有意思。」

「点燃孩子的梦想,这是与传统科创课程最大的不同。」陈海燕表示,填鸭式的学习是很枯燥的,很难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很难引发他们思考。而以游戏化、互动式的创意方式来学习,孩子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完全释放自己,课程过程、成果都丰富多样,学习兴趣大为提升。

陈海燕介绍,学校多年的科创教育已经积累沉淀了多门课程,比如人工智能和电子技术等,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未来教室」课程的加入让学生的课程选择更为丰富。

在软硬件设施外,腾讯未来教室还提供 3 年信息技术科技课程及开课服务、3 年信息科技教师培训服务、3 年青少年科技类赛事活动组织。王强指出,「我们的老师在未来教室的平台上,自己的兴趣特长也得到发挥,老师们也在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也希望学校成为育人的天地,老师们找到职业发展的空间,学生能实现他们的科创梦、科技梦、创新梦。」

学生建模并 3D 打印或切割拼装出建筑模型、装置作品在教室一侧陈列。受访者供图

高质量课后服务关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来教室成功打开了学生自主拓展科研兴趣的窗口。在未来教室的人工智能课上,回龙观育新学校初二学生黄旻宇学习了进化算法等人工智能知识,他曾在 2022 年全国青少年编程与人工智能计划活动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谈到未来教室对自己的影响,黄旻宇说:「希望将来能够从事科技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坐在这里的都是对同样事物感兴趣的伙伴们,孩子们在这里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在交流中是快乐的。」王强说道。

的确如此。该校初二年级学生刘名昊在这里收获了友谊。「虽然不是同一个年级,但大家很快就熟悉了。在比赛的时候遇到同组的竞争对手,棋逢对手,大家能力都差不多,比赛时就熟悉了,然后就成为了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如何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关乎「双减」政策的精准落实,也关乎未成年人的快乐成长。面对一批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网络保护成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阶段,合理利用网络与科技引导,丰富青少年课外活动,正在成为未保工作的新方向。

2023 年 2 月,腾讯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正式升级到 4.0 阶段,在继续扎实推进防沉迷的基础上,通过为城乡孩子们提供更多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或科技和体育支持,疏堵结合,更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回龙观育新学校的腾讯未来教室是智体双百项目的一部分。腾讯智体双百项目是未保 4.0 阶段的代表性项目之一,通过捐建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为城乡孩子提供科教和体育两方面的支持。

截至 2023 年 2 月底,已累计落地 36 间未来教室,覆盖全国 14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开设超过 4830 节科技课,覆盖 16.98 万人次初中生。据悉,其中很多未来教室落地在乡村学校,研发科技兴趣课,以逐字稿和「卡片式」的方式,将科技课程「降维输出」给乡村和城市老师,做「适村化」的科技课,希望尽可能提升孩子们的科学和网络素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可能性。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