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春节, 南京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始陆陆续续放寒假;5 岁的小爱却终于在节前再一次回到阔别已久的「课堂」——刚刚线下复课的这所特殊「学校」里, 许多和小爱一样的孤独症 (又称自闭症) 孩子们, 正在通过一节节个性化课程, 逐步感知这个世界的爱与美好。
临近春节, 南京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始陆陆续续放寒假;5 岁的小爱却终于在节前再一次回到阔别已久的「课堂」——刚刚线下复课的这所特殊「学校」里, 许多和小爱一样的孤独症 (又称自闭症) 孩子们, 正在通过一节节个性化课程, 逐步感知这个世界的爱与美好。
这家成立于 2016 年、总部坐落南京的特殊「学校」, 是一直专注于解决孤独症、发育迟缓等发展性障碍⼉童康复的南京微关爱儿童康复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微关爱)。
「孤独症孩子比较特殊, 他们的课程干预是要有延续性的,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家长同意, 我们的线下课一般会一直上到春节前几天。」微关爱理事长余福林表示。对于孤独症孩子的康复, 微关爱不仅有国际化专业团队围绕「关爱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 给予孩子大量的个性化专业干预;在核心团队搭建、康复人才培养、评估与精准康复课程体系建设甚至康复服务特色等方面, 还格外强调「技术」这个关键词, 而技术也成为微关爱为特殊儿童提供干预服务的重要「抓手」。
从线上教学的毫不懈怠到线下复课 微关爱把天使带回身边
「我带的这个班, 孩子整体的能力可能偏弱一些;之前因为疫情原因很长时间没有和小朋友见面, 其实还是有点担心的, 比如像小爱, 之前几次线下停课导致她学习反应能力减弱较大、回来之后感觉『退步』。」在线下复课前, 微关爱老师郭方璇对自己带的小朋友有些担忧。
回到课堂的小爱却给郭老师带来了惊喜——几个月没见面的小爱, 无论是交流反应还是学习品质都没有明显下降, 反而在沟通上还有所进步。这主要归功于停课期间对孩子进行的持续线上干预, 它有助于帮助孩子去维持良好学习品质, 也可以使孩子得到持续的进步。「这次小爱是和妈妈一起参加了我们的线上课, 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线下复课的时候几乎是『无缝衔接』, 孩子的情况非常稳定向好。」郭老师表示, 疫情期间线上课程的补充和衔接, 让孩子的康复过程变得更加稳定可控。
事实上, 在 2020 和 2021 年南京疫情期间, 微关爱康复中心一度暂停线下营业, 停课不停学, 康复训练不能间断, 微关爱决定把「面对面」的康复治疗室搬到线上。为了保证干预课程的质量, 微关爱技术团队在中软国际-华为云创新中心的支持下, 对线上课程的技术支持平台进行了全面「升级」:
孤独症孩子的干预课程, 往往需要大量的动态课件、视频互动来完成, 传统的的部署架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视频存储与调阅需求;为此, 创新中心专家通过华为云容器化解决方案, 将日常业务负载运行在 CCE 上, 高峰时通过 CCI 快速弹性扩容, 解决短时大业务量访问的问题;同时, 基于华为云视频点播服务, 实现家长们上传的视频在线转码、点播、存储、内容审核等, 保证了线上课程的实时高效。
助力「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智能分析、科学筛查的希望之「云」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孤独症等特殊儿童康复的核心原则, 孤独症尚无特效药, 早期识别对其诊断、干预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年龄越小, 其神经可塑性越强, 早期识别孤独症可将干预窗口大大提前, 从而使孤独症对孩子语言、认知、行为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并且更容易缩小与普通孩子的差距。
「第一次为人父母, 往往对孤独症孩子的症状不那么敏感, 因而很容易错过最佳干预期。」在采访中微关爱理事长余福林表示。我国孤独症儿童平均诊断年龄在 4 岁半, 错过了大部分黄金康复时间, 而年龄越大确诊, 意味着康复难度越大。
「早发现」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微关爱充分把握这一原则, 同时利用「技术」将早期识别集合成一个智能系统——「微关爱儿童心智评估」筛查与辅助诊断系统, 帮助家长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早期筛查自测, 同时也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初筛、复筛、诊断提供软件工具。该系统由微关爱根据国家卫健委通知中的各项规则及权威量表研发, 其功能包括全部指定的权威量表、转诊单、后端管理与分析系统等。
「有些家长不太愿意带孩子去医院, 那么就可以自行先进行一个早期自我筛查。」余福林表示,「微关爱儿童心智评估」筛查与辅助诊断系统使用了⼈⼯智能引擎、交互视频标注等创新技术, 能在减少因不愿就医儿童家长导致的筛查遗漏的同时, 大大降低了医疗机构的筛查人工成本及时间成本;与此同时还能降低诊断过程中的人为错误率, 在提升信息收集效率、降低纸质等基础耗材用量方面都有显著增益;而大量案例的快速分析和比对、系统性地数据分析也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建立全方位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科技不再是冰冷的符号是共同奔赴更多美好
「我们的线上课程中有一类叫做家长督导;比如小朋友微微因为家在外地, 我们会通过线上课程和她还有她妈妈一起沟通;而妈妈了解到我们的教学方法之后, 会预留大量时间在微关爱老师的督导, 陪伴孩子。她的动机非常强、也很有耐心, 所以孩子的进步就非常明显。」微关爱郭老师介绍的家长督导课程, 相当于微关爱给予家庭的「技术支持」, 传递的是一个个家庭孤独症儿童不断康复的希望。而华为云在做的, 也正是通过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将科技力量转化为不同个性化领域的「技术支持」。
据了解, 早在 2019 年, 华为云就已发起「Cloud for Good」行动, 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技术的温度和技术背后的人文意义, 传递高科技领域为社会和民众带来美好变化的理念, 并持续在探索未知、改善环境、赋能产业、关怀个体四大领域「为美好, 做更好」。在类似南京微关爱的个体关怀领域, 华为云为中科西北星提供云计算资源支持, 通过串联红外探测器、紧急呼叫器、报警器等智能硬件, 与数字化运营平台相结合, 使得居家老人享受到同养老机构般专业的生活照料、护理和医疗服务的「智慧养老」;而在探索未知领域的「中国天眼」FAST、「宇宙级」超算中心, 改善环境的哈尔滨「供热智能体」, 赋能产业的智能矿山解决方案, 无一不体现着华为云将技术力量转化为有温度的美好未来的尝试与突破。
有人说孤独症儿童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他们拥有自己的小世界;而无论是父母还是家人, 我们所希望的, 是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在华为「云」上的点滴技术进步, 正在不断助力打通「星星」到我们心中的沟通渠道, 让「星星的孩子」能够感知这世界的美好。而华为云在「为美好, 做更好」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和更多公益领域的伙伴一起在 2023 共赴美好!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