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性光源将引领下一代以 ARHUD 为入口的人机交互变革
创新性光源将引领下一代以 ARHUD 为入口的人机交互变革
12 月 23 日,一年一度万众瞩目的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暨第七届铃轩奖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汇集中国汽车采购、研发核心力量,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风向标,同时也是中国汽车供应链思想的「策源地」,本次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除了讨论一般意义上的强链、补链和延链外,还以 " 反应 " 作为主题,意在表达转型期汽车行业对供应链发展的迫切要求。它反应了在不确定性大环境下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相互融合的新境界,更揭示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产业竞争的复杂局面和生态重组的迫切性。
锐思华创 CEO 在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发表演讲,创新性光源将引领下一代以 ARHUD 为入口的人机交互变革
锐思华创 CEO 在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发表演讲,创新性光源将引领下一代以 ARHUD 为入口的人机交互变革
Raythink 锐思华创作为 ARHUD 行业领先企业也有幸参与到本次大会中,其中由锐思华创自主研发的基于 OpticalCore®创新光源的大显示尺寸 HUD -- ARHUD Pro 获得本届铃轩奖智能座舱类优秀奖及前瞻类最佳人气奖。此外在本次大会上锐思华创 CEO 卢睿先生还发表了主题为「ARHUD 产品与应变」的演讲。并与 SoCar 产品战略咨询、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小鹏汽车、Futurus 未来黑科技、一数科技等行业嘉宾一起,围绕「智能座舱场景发现与选择」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锐思华创 CEO 在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发表演讲,创新性光源将引领下一代以 ARHUD 为入口的人机交互变革
百年汽车工业已进入智能化电子化的大变局,这是一个令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的时代变革新机遇。然而,智电之路又在何方?新汽车、智能汽车又将如何定义?
在此次大会上,有代表提出,新汽车是基于数据、场景,并依托于生态的,到底什么样的汽车能够被称之为「智能汽车」呢?2021 年 9 月 26 日,《中国汽车技术基础软件白皮书 2.0》正式发布,其对智能汽车的定义如下:智能汽车由单车智能与车联网组成,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信息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控制功能,与智能公路与辅助设施共同组成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智能出行系统。而在百年汽车工业走向新汽车时代、智能汽车时代的进程中,HUD 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锐思华创 CEO 在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发表演讲,创新性光源将引领下一代以 ARHUD 为入口的人机交互变革
锐思华创 CEO 卢睿先生在本次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到,智能座舱生态构建的核心焦点,在于自然合理的人车交互。经历初始的多屏联动、Carplay+HUD 交互的过渡阶段之后,智能座舱也将迈入真正有用、有生态、有模式的 AR 互联阶段。未来智能座舱内的人机交互界面或许只有一块屏幕,而这块屏幕极有可能是 ARHUD。HUD 结合 AR 技术,安全性、交互效果优势明显,长期来看是未来智能座舱必不可少和不可取代的交互方式。目前 HUD 的体验正在不断升级,从早期的 CHUD 到利用挡风玻璃成像的 WHUD 再到现在真正实现裸眼 AR 的 ARHUD,实际上从本质上来讲,后两者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从 2021 年开始,智能座舱 HUD 的变化量非常大,CHUD 已经消失,而且未来是不会存在的,即使有一些日系、法系的车上会装,但是未来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可视化角度来讲都会消失,这是不可避免的状态。WHUD 会有高量的增长,AR 也会有高量的增长。WHUD 未来被 AR 所替代的逻辑,根本原因在于底层技术以及软件的提升。当底层技术提升之后,它的体验感和 AR 的效果在软件上的发挥,其实就不存在我们讲的 WHUD 这一说。因为 W 本身来讲就是 wind shield HUD,所以跟 AR 没有太多的区别。因此技术创新带来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 ARHUD。
锐思华创 CEO 在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发表演讲,创新性光源将引领下一代以 ARHUD 为入口的人机交互变革
目前搭载 ARHUD 功能的上市车型大致分为两类,一种如 2021 款奔驰 S 级,HUD 画面可以根据车身姿态进行实时渲染,且具有防抖功能;另一种则较基础,以固定的动图来模拟 AR 显示效果,不具备防抖功能。两者硬件均基于普通 2D HUD,无法做到与实景融合。受限于 HUD 的装配成本居高不下,以至于具备实景融合功能的 HUD 只能搭载在高配车型,然而随着消费者对 HUD 的需求上升,推动了国内供应链积极开发跟得上时代的 AR 显示产品,同时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以满足市场需求。全新的技术驱动产品价格下降,HUD 价格从 2017 年的一万多元到现在的几千元。
整个 HUD 的整机成本,壳体、硬件主板、振镜等因市场起量,单位成本下降,成本占比变小,而模组虽然也在降价,但幅度并不高,而且在一轮整体降价潮后,其成本占比从起初的百分之十几,提升到超过百分之五十。而模组本身是一个极有壁垒的组件,它里面涉及到软件的构成,如果要搭载 AR,它更加复杂。
卢睿表示,锐思华创自主研发的光源- 基于 LBS 的 OpticalCore®️ 光源模组,相比传统 TFT 或 DLP 方案不仅能大幅缩减 HUD 成本,更能大幅减小系统体积、增大了视场角,真正做到了涵盖三个车道的广角大 FOV、成像画面对比度更高 (大于 100000:1) 且无光窗效应。同时具备无阳光倒灌隐忧且有效降低功耗的优异性能,待量产落地,OpticalCore®️成为 HUD 主流光源后,未来 HUD 成本将进一步下探,从而提高 HUD 渗透率。此外在会上锐思华创 CEO 卢睿还透露,锐思华创已为 OpticalCore®️光源模组量产落地做足准备,于 2021 年 7 月开始在深圳光明区建立生产基地,今年 4 月份已经建设完毕。并获得德国 IATF16949 体系认证。工厂产线分两部份建设:一是模组产线,二是整机 HUD 产线。其中,单条整机 HUD 的产能初期规划每年 20 万台。以技术创新驱动成本降低,这是锐思华创在探索硬件及核心 PGU 光源方向上所做的努力。
「场景创新,软件先行模式或成突破口」。这是本届大会上不少嘉宾的共识。在 IT 领域,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在践行软件先行的理念。在汽车领域,这样的新模式使得不光是可以快速导入车辆设计、快速构建核心的软件团队,同时对于硬件未来的选择性也带来了极大的提高。同样锐思华创在软件上的发力也不容小觑,在本次大会上,卢睿介绍到,锐思华创在成立之初就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算法和软件开发中心,并同时在长沙设立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心,建立起两地协同的软件团队,以实现完全客制化的软件服务系统。在真正 ARHUD 的体验上,要想实现真正丰富的实景融合 ARHUD,其对于空间定位要求很高,需要精确到车道级的定位信息。并在获取图像后快速运算,在毫秒级的时间内生成图像。对软件算法以及硬件要求非常高。同时在渲染层面 ARHUD 图像需要在任何车速下保持实时渲染的稳定性,避免出现驾驶员眩晕感。所以 ARHUD 的软件算法需要同时具备眼球捕捉、图像矫正、图像识别与变形、画面防抖、空间坐标显示等一系列和光学对应的算法积累,以及图形图像的处理运算方式。以及与导航和高精度定位等一系列的配合,软件的持续升级是 ARHUD 提升驾驶体验的关键因素。
由锐思华创自研的 ARHUD 软件捆绑成 AR Generator ™ SDK,由 AR 渲染引擎、AR 投影矫正模块、支持地图 SDK 的数据接口,支持 DMS 与 AR Camera 的图像数据,AR 空间坐标模块、核心数据融合模块组成。通过在车机或域控制器上嵌入 AR Generator® SDK,接入 Map 或 HD Map 的 SDK 数据、ADAS 核心数据融合模块,经由 AR 渲染引擎、ML 光学补偿矫正最终将画面显示在挡风玻璃上。主要功能:基于人工智能进行的 AR 显示调整、AR 导航、车道警告系统(LDW)、行人检测(PCW)以及前车防撞(FCW)等功能。目前锐思华创关于汽车行业软件开发过程和提升软件能力的标准化流程管理审核认证 ASPICE 认证正在准备中。
卢睿最后总结到「在科技、互联网、资本领域,智能汽车被广泛地与智能手机进行类比,大家会发现,智能汽车正在无限接近电子产品,在车上享受的服务其实跟很多手机用户享受的服务是类似的,智能汽车将迎来第三生活空间时代,而其中重点智能座舱将以更加丰富的场景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因此汽车百年工业以来下一步将会引来电子化的革新,即将迎来显示和交互的体验革命,而 ARHUD 则成为下一代人车交互入口,同时锐思华创还将积极推动基于 LBS 路线的创新性光源 OpticalCore®的车规认证及规模化量产,促进其未来打破主流模组被国际厂商垄断的局面,成为国产化替代的成像光学模组,引领下一代以创新光源为驱动的人机交互变革。
来源:环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