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 AIGC 真香

摘要

「又是 AIGC!」

「又是 AIGC!」

今年 8 月, 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美术作品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随后其作者透露, 作品出自 AI 之手。

(AI 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

11 月, 元宇宙创作者经济 A 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 (300624.SZ) 在全球元宇宙大会上宣布, 正式布局 AIGC 赛道, 旗下首款 AI 绘图软件「万兴 AI 绘画」正式开启公测, 用户输入自己想要的关键词, 选择图片比例和艺术风格之后, 可在 30 秒内获得由 AI 自动生成的绘画作品, 拥有大师「同款」作品。万兴 AI 绘画一经推出, 再度引发市场热议。

而日前, 陆奇创办的秋季奇绩创坛路演日上,AIGC 相关项目再度脱颖而出, 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连陆奇都看中。媒体称, 陆奇都不能免 AIGC 这个「俗」。

所谓 AIGC(AI-generated content), 按照中金 7 月发布的研究, 指的是一种通过 AI 技术来自动或辅助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

从艺术市场到资本市场再到创投市场, 时下 AIGC 花开遍地。新宠、热潮、焦点, 似乎都很贴合 AIGC 目前的发展。

Disco Diffusion、MidJourney、Dall-E 2、Tiamat 等海外 AI 绘画独角兽冒头的同时,AIGC 的热潮也刮到国内, 百度万兴科技等互联网大厂争相布局, 涌现出文心一格、万兴 AI 绘画、6pen、滴墨社区、无界版图等平台。

(国内主流 AI 绘画工具)

公开数据显示, 在未来 2-3 年间,AIGC 的初创公司和商业落地方案将持续增加;到 2030 年,AIGC 市场规模或将超过万亿人民币。

今年 7 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 李彦宏作出这样的预言——「AIGC 或许将颠覆现有内容生产模式, 实现以『十分之一的成本』, 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 去生成 AI 原创内容。」

AIGC 真的如此香吗?AIGC 时代已拉开大幕了吗?

「我, 靠 AI 绘画月入过万」

暗嚣中的蓝色建筑、张着嘴巴展翅眺望的巨龙、夏日花海中微风拂面的少女……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画面, 现在通过文字输入转换就可以实现。听起来是不是很棒?

在目前讨论度较高的万兴 AI 绘画官网, 亲测了一把。花费 5 元即可获得 10 次创作机会, 文字转换为图像的效果可达到 90 分。

有用户留言,AI 绘画绝绝子, 二次元风格生成出来真的超级可爱, 当头像刚好合适。

风格上, 除了二次元, 还有自由发挥、梵高、手绘、赛博朋克等可选。除了 Web 端, 小程序、H5 也可体验, 确实方便。

(图片来源:万兴 AI 绘画)

「随心绘所想」可以概括这类新型工具带来的新奇体验。初步预测,AIGC 会在自媒体、电商、营销等领域, 作为图片素材工具应用。搜索发现, 竟已有人通过 AIGC 赚到「第一桶金」。

根据众多网友爆料, 有人用 AI 绘画引流吸粉, 有人将 AI 绘画售卖给剧院做海报, 还有设计从业者接到化妆品等品牌的商单, 更有爱好者将绘画作品卖给数藏平台, 月入万元。

AIGC 甚至在催生新的职业。招聘平台上已出现不要求绘画能力的 AI 绘画师岗位, 其工作内容是「使用 AI 绘图生成不同风格的插画, 筛选后精修」。

全新物种, 万亿赛道

AIGC 之下, 可谓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 甚至变现, 对用户来说, 确实香。但对行业参与来说,AIGC 也是香饽饽吗? 作为全新的「物种」,AIGC 能催生出令人兴奋的商业模式吗?

好的商业模式, 刚需依然在首位。抛开部分爱好者对变现的探索。据业内人士观察,AIGC 适用于游戏美术、线下广告、品牌营销以及数字藏品等对于艺术效果图有大量需求的场景。

从 C 端来看, 主要是通过与人交互, 进行绘画内容生产, 设计师、游戏和影视从业者以及部分技术从业者是核心用户群体。

从 B 端来看, 最可能应用于媒体、时尚以及游戏美术领域, 以优化业务流程。据报道, 央视网、《时尚芭莎》、《嘉人》近期发布的系列主视觉均出自 AI 绘画。

同时,AIGC 还是缺乏资金的小工作室、对二次元美少女角色需求较大的低成本 Galgame(又称美少女游戏, 是一种玩家可以与动画美少女进行互动的电子游戏), 以及个人制作的「橙光游戏」(一种使用橙光文字游戏工具制作出来的文字互动游戏) 的首选。在这些领域,AIGC 可提供概念设计、场景设计, 甚至玩家角色等等。

从商业底层逻辑来看,AI 绘画相关产品围绕效率展开, 可降低表达门槛。相较于 UGC(用户生成内容)、PGC(专业生成内容),AIGC 解放人力, 是一种新型的内容创作方式。

与此同时, 其亲民的「价格」也易于推广普及。目前, 绝大多数的 AI 绘画产品都是可以免费使用基础服务, 付费可使用高级定制服务。根据整理, 文心一格为新手送上 200「电量」福利,1 次创作大概耗费 2 电量 (相当于 2 元), 电量用完可做任务, 也可以直接充值购买;万兴 AI 绘画, 登录用户每天赠送 2 次的创作次数, 想要创作更多作品时, 则需购买创作卡片,100 次图片创作的费用仅 20 元。

只谈刚需和价格, 还未能表明 AIGC 的风靡。「创造」、「生成」或许是更为底层的逻辑。

以往 AIGC 技术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领域。转折发生在今年年初,Stable Diffusion、DALLE 等 AI 图像生成模型的应用, 破解跨文字、图形两种模态的转换难题, 使得文字特征值和图像特征值能不断训练调整, 并让「文字-图像」确认匹配,「生成」全新的图像。

这种区别于传统的分析、识别型 AI(Analytical AI), 被称为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换句话说,AI 正在「创造」内容, 是全新的革命。

Stable Diffusion 等模型开源相应技术和研究思路, 降低了企业开发的门槛, 这也使得 AIGC 在今年爆发并火速蹿红。

红杉资本在今年联合 GPT-3, 发布了一篇名为《生成式 AI:一个创造性的新世界》的文章。文章提到,「人们的梦想:生成式 AI 将创造和知识工作的编辑成本降至零, 产生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价值, 以及相应的市值。」

按照其理解, 未来企业的增长将不再受制于人力和成本,AI 能够让人效突破现有技术条件的天花板, 企业的经营效率会随之发生质变。

根据业内机构预计, 到 2025 年, 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 10%。另据《Generative AI:A Creative New World》的分析, 未来 AIGC 有潜力产生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不完美, 但值得被看好

AIGC 从技术端、产品端到应用端, 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实实在在, 也充满活力。争议点则在于,AIGC 像极「聪明的脑袋, 不听话的学生」, 有时给人惊喜, 有时则与人们的需求南辕北辙。

人们面对尚不「完美」的 AIGC, 需要「谆谆教导」。一幅成功的 AI 绘画作品, 其文字输入往往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而很有可能是「长篇大论」。据了解,《太空歌剧院》从开始到问世共经历了 900 多次的迭代, 以及数周的挑选与调整。

事实上, 这也很符合 AIGC 的发展逻辑, 从助手到协作, 再到原创。先是辅助人类进行内容生产, 再是以虚实并存的形态出现, 形成人机共生的局面, 再是 AIGC 独立完成内容创作。

现阶段来看,AIGC 仍然是效率工具, 辅助生产工作, 人们需与 AIGC 一起完成创作;其商业模式也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无论是模型、差异化产品上市, 还是千行百业的应用, 每一环都有很大的空间和价值潜力待挖掘。

长期来看, 伴随大数据、算力、模型、新技术的成熟,AIGC 将有效辅助人类进行内容生产, 替代部分劳动过程, 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就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说,「未来十年, 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

更令人期待的是,Web3.0 时代,AIGC 还有望产生颠覆性影响。

根据当前行业的共识,AIGC 将持续迭代升级:第一阶段, 生产技术不断完善,AIGC 能够实现文本、视频、图片生成以及三者的跨模态转换;第二阶段,AIGC 将加码多模态生成技术的聚合应用——虚拟人;第三阶段,AIGC 将加速构建内容生态聚合体——元宇宙。

根据媒体报道, 迈入 Web3.0 时代后, 人工智能、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络的构建, 将形成人与网络的全新链接,AIGC 将为飞速增长的内容需求提供全新的元宇宙内容生成解决方案。

(AI 成为内容生态的重要一环)

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在日前的全球元宇宙大会上也表示,「元宇宙的核心还是内容, 这部分内容基本由 AIGC 生成。AIGC 是构建元宇宙的原材料。元宇宙是 AIGC 生成的场景。」

每一次新浪潮的出现无一例外总能牵动各方的情绪。就像十年前移动互联网, 被一些杀手级应用打开市场一样, 行业也期待 AIGC 领域杀手级应用的出现。迈向元宇宙新时代,AIGC 或许不仅香, 更是必经之路。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