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钉钉找到了最优解

摘要

退出竞争,转型平台,可能是办公 SaaS 发展的最优解。

李安导演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里,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有一句台词:「当你握紧双手,其实手里什么都没有;而当你张开双手,却有了整个世界。」

这句话听来有点「鸡汤」,但是在互联网行业中却往往得到应验。当年 360 和腾讯「3Q 大战」闹到要跨省追击,一篇《狗日的腾讯》点醒了狂热的企鹅,后者从「让别人无路可走」变成生态赋能,最终成就了现在的万亿腾讯帝国。

去年新冠疫情的出现,让很长时间不温不火的办公 SaaS 行业再次成为风口,在线视频和远程办公为钉钉、企业微信、华为 WeLink、字节的飞书提供了巨量新增流量。为了拿到不断增长的流量,几家巨头撑腰的公司不惜烧钱竞争,单单免费视频会议就需要背后的云计算添加十数万台服务器支撑。

但是,白热化地砸钱抢占市场之后,办公 SaaS 软件依然要面对商业化和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对此,有些行业玩家转向组织信息流中心进化,也有具有先发优势的选手如钉钉,不再强调「单兵突击」,而是依托阿里云的优势,通过低代码和 SaaS 连接的方式,逐渐做实平台角色。

应用的最高级是「被集成」

美团的王兴在归纳互联网行业竞争的时候,曾经给出结论,同向为竞,相向为争。用白话解释,「争」是零和博弈,最终目的是打败对手;「竞」是一起向前,比的是谁速度更快。行业的发展,最终往往是被那个速度更快,或者思考维度更高的公司决定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看到金蝶、纷享销客、易快报这些 SaaS 公司加入到钉钉的「业财联盟」时会感到比较惊奇。一般来看,由于业务和功能类似,这几家公司之间以及和钉钉本身应该是「争」的关系,但是现在却能加入到 SaaS 连接器之中。

对于数字化转型之中的公司和办公软件公司来说,数据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公司内部通常会采用不同的 SaaS 软件,很容易造成「数据孤岛」,明明是一个公司,数据却不能通用。这次钉钉和同行的伙伴建立的钉钉 SaaS 连接器,以业务财务一体化为切入点,预计覆盖 CRM、ERP、费控报销和财务记账等 4 类场景。

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各家厂商的 SaaS 软件免除了定制开发,就可以实现数据互通,企业可实现一站式业财数字化,即便更换 SaaS 产品也可保持数据的连续性。

将相向为「争」的竞争对手连接起来,只是钉钉向平台化转型的一个具体表现,如何「沉降」为「底层基础设施」,才是团队的核心目标。

不久前召开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曾经透露,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钉钉平台应用总数超过百万,其中低代码应用超过三分之一。

作为钉钉发力的方向之一,低代码平台工具「宜搭」曾经是团队内部工具,对外开放后成为一个用户低代码应用开发利器,让很多不懂程序的职能型员工也能快速搭建适合组织的应用。

按照常规做法,钉钉的下一步应该是力推宜搭,抢占大热的低代码市场。但在阿里云峰会上,钉钉却推出了「钉钉搭」,后者是一个低代码应用广场,目的是让更多合作伙伴的低代码应用能够「出头」,为用户所用。

钉钉宜搭负责人的叶周全表示:接下来钉钉在低代码一大重心,是横向化和基座化,把云和钉的资源和技术,抽象成能力然后开放到合作伙伴。不管是低代码 ISV,还是用户,都能通过钉钉搭的入口直接使用云、AI 和钉钉的能力。

钉钉的目标,不再只是被更多的人用,它现在渴望被更多的合作伙伴「集成」。

阿里云更「接地气」的先锋

作为底层「基建」,能够忍受「被集成」的隐姓埋名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真的能「敞开心扉」,将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能力交给生态中的合作伙伴。

在年初的发布会上,钉钉核心能力首次深度开放,共开放 1300+ API 接口,包括钉钉群聊、智能人事、客户管理等基础能力接口。合作伙伴与客户能将自身业务应用,更深度融合到钉钉群、工作台等主要信息分发场景中,开放接口数量超出过去的总和。

除了合作企业,个人用户同样可以直接获取钉钉、阿里云的视频会议、工作流、表单等标准化的技术能力。

不仅是钉钉自己的接口,其背后的阿里云和达摩院在云计算和 AI 等高端科技,同样以这个入口对外开放了出来。例如,钉钉背后由达摩院支持的语音和视觉 AI,可以提供语音转文字,视频会议硬件,视频会议中的机器翻译、实时字幕,对话机器人、智能客服等。

在开发层面,钉钉为开发者提供云原生开发模式,包括云端 IDE(集成开发环境)、云端服务器、云端数据库、云端运维监控体系,让钉应用开发更加敏捷。相比于传统开发模式,云原生开发的效率提升超过 50%,平均可节约 50% 的成本。

叶周全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认为,每个产业初始的发展,都需要经历野蛮生长到角色分工的过程,有人做土壤,上面的树木才能更好地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竞争。发展阶段不同,组织往往会呈现出一种脉冲形式的变化:一开始是新业务的小分队单兵突进,强调速度;而在一定时间,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图谱后,狂飙的队伍开始沉淀向更进一步的组织形态进化。

就钉钉而言,从几年内被打造成一个用户超 4 亿,千万级别企业入驻的超级应用,到从去年开始回归阿里云「母舰」,「云钉一体」再到现在的低代码和 SaaS 连接器,钉钉在较短时间内找到了自己的「基建」定位并付诸行动,速度令竞争对手艳羡。

在国内云计算行业战事逐渐胶着的当下,如何利用超级应用让 B 端用户能更顺畅地接入云平台,是云计算「下半场」的重点,这也是为什么阿里、腾讯和华为都在强调政企客户和更垂直的行业场景。

作为发展最成功的办公 SaaS 应用之一,钉钉向底层平台的转型,意味着转向了更广阔的 B 端市场,而最大的回报则可能是其背后的阿里云更快和更高的渗透。

退出竞争,成就他人,钉钉找到了发展的最优解。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