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死掉百余家同行,他们却用「十秒」在万亿家居市场站稳了脚跟

摘要

从硅谷回国创业,酷家乐和其他 toB 公司有何不同?

「创业就是要一根针捅破天」,谈到对创业的感想时,酷家乐联合创始人兼 CEO 陈航感慨。酷家乐成立于 2011 年,是一家专注于家居赛道的 SaaS 软件公司。成立八年间,这家公司连续拿到 4 轮融资。最近一次 1 亿美金 D 轮融资完成于 2018 年,估值达 6 亿美元。

在规模保守估计三、四万亿却又极度分散的家居家装市场中,从来不缺竞争与厮杀。据不完全统计,从 2015 年起,超过 200 亿人民币热钱涌入泛家居行业,每个环节都挤满了创业者。

但仅仅 3 年,像所有互联网风口消逝后的一地鸡毛一样,当热钱不再,泛家居行业的泡沫迅速被戳破。其中,据亿欧《2018 年中国家居家装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有 113 多家家装公司宣布破产。其中大部分公司属于线上家装撮合平台和垂直整装平台,死因多为获客困难、无力负担亏损。

(图 | 亿欧《2018 年中国家居家装发展报告》

酷家乐不属任何求存之列,相反它正走向战场中央。今年 6 月,这家公司从专为家居行业设计服务的 SaaS 软件公司跨出一步,提供渠道、营销、设计、生产、施工五个环节一站式解决方案,并且宣布进军 BIM 领域,推出精准户型绘制工具、专业施工图、精准算量平台、水电工具等产品。这一切的底气是那根已经捅出一块天地的「针」——从成立到现在,酷家乐平台上有超过 650 万注册设计师,历史付费用户达 30 万和企业用户达 1.4 万家,续约率超过 80%,日活用户已经超过百万。


10 秒出一张图的「魔力」在哪里?

在陈航眼中,创业以来公司做的最对的选择之一就是从「设计」切入了家居行业。2013 年 11 月,酷家乐推出家居设计软件,主打「5 分钟生成装修方案、10 秒生成效果图」。伴随着定制化家居的兴起,越来越多业主希望家庭的装修是经过个性化定制的。

         (图 | 亿欧《2018 年中国家居家装发展报告》

在传统的家居行业链条中,话语权属于家居建材、原材料商和家居家装公司,「设计」只是位于家居建材商和家居家装公司之间的一个环节。但陈航认为,虽然设计只是一个小口,但也是普通用户接触家居的一个大的流量入口,当他们把体验做得足够好,能让用户「所见即所得」,这甚至可以成为家居链条中的入口平台。

当目标聚焦在「所见即所得」身上,酷家乐选择了 SaaS——云设计作为落地产品。

酷家乐可以为普通个人用户和设计师提供低门槛的设计解决方案,最关键的是,可以将图片渲染时间缩至最低 10 秒。这是过去传统设计软件做不到的。

传统设计软件基于本地部署,专业的设计公司不仅需要配备服务器硬件,买正版授权的软件同样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据陈航介绍,传统设计软件设计师的学习门槛也很高,「光学 3D 打光就要好多年」。更重要的是,即使用了专业的设计软件,要渲染出一张全屋的家居原型图耗时也非常久,一般要 5 到 6 个小时。

(图 | 酷家乐)

基于 SaaS,酷家乐将最费功夫的渲染放在云端,用集中的服务器来处理一个或者几个需求,这样相比传统软件,渲染的效率得到大大提升。另外,酷家乐云设计不用下载不用安装,用户打开链接就可以随意拖拽进行特定空间的布局设计、布光动作,这比本地 CAD 的软件简单得多。

通过 SaaS 更可以弥补一个家居行业不够完善的商业逻辑。陈航认为,以前做装修,无论是对设计方,还是用户来说,报价是很难的事。尤其是用户很担心被忽悠。以前最多就是看 excel 表,但现在这样的数字化平台,用户可以根据房屋数据,和家居产品的价格得到一个足够精准的价格。

和酷家乐相似的平台并不少,但陈航却不怎么担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技术上——作为大家居全案设计平台,他们「领先两到三年」。

陈航口中的技术是以 GPGPU 高性能计算渲染引擎、分布式处理集群和云端 3D 设计引擎为核心,可以说,云端渲染技术就是酷家乐捅破家居行业的那根针的针尖。除了三位创始人曾供职于国外技术公司,酷家乐现在还有 400 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在光线追踪渲染技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图像处理、模型分析处理及数据统计领域拥有研发成果。

不仅如此,伴随着酷家乐平台积累的用户数据的增多,不仅能满足设计师群体的需求,还联通了家居市场的需求,打通市场供应链信息。在酷家乐董事长黄晓煌看来,「设计」对家居家装企业来说,有着接触客户、获取客源的天然优势。

目前酷家乐拥有 4000 万商品素材模型、全国 90% 结构化户型数据库。在供应链端,他们现在不断打通大量上下游伙伴,让这家公司有望成为一个家居市场中的「底层操作系统」,帮助家装公司服务用户。比如,随着信息的丰富,他们可以为用户提供水电布线、灯控、电配等具体解决方案,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循家具选品等信息,普通人用得上,企业配置用得上,设计师用得上,家装公司也可以用。


向市值 400 亿美元的 Autodesk 靠拢

酷家乐并不将自己的未来局限于在家居设计服务上。从业务定位上,这家公司现在更接近 Autodesk,后者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设计软件公司之一,旗下的产品包括制造业、地理信息空间、汽车与交通运输业、工程与施工等款专业设计软件,目前市值接近 400 亿美元。

酷家乐认为在家居设计之外还有更大的市场。「我们很清楚中国没有家居家装企业有 400 亿美元的市值」,黄晓煌对此态度坦然,但因为家居家装行业链路的复杂性,酷家乐不碰供应链和卖货的部分,只做好服务产业的软件。因此,在走向规模化的路径方面,他们选择围绕「家居」生态链条在软件功能上进行延伸,形成云设计平台矩阵。

         (从左至右为酷家乐联合创始人:朱皓、黄晓煌、陈航 |酷家乐

简单理解来说,酷家乐团队希望在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快速设计、急速渲染的功能后,开始解决家居商品可购买、施工图可生成、设计对接生产等「所见即所得」的落地问题。比如,在今年酷家乐上线的 BIM1.0(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解决方案中,他们就先后推出精准户型绘制工具、专业施工图、精准算量平台、水电工具等产品。

相较于过去侧重设计,这套 BIM 方案贯穿装修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施工、购买、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环节。简单理解,就是通过 BIM 参数化应用,设计师可以利用智能云设计工具完成设计方案的同时,同步生成数据化的施工图,减少施工中的返工,节约成本,缩短工期,降低风险。对于用户来说,也可以用于房屋后期的改造与修整。

(一定程度上,过去互联网家装公司没有解决的家居家装数字化问题,正在被酷家乐尝试逐一攻克 图 | 视觉中国)

另外,据酷家乐团队透露,围绕设计、营销、渠道、生产、施工 5 大环节,针对 30 个细分行业,他们现在有 200 多个解决方案套餐和 800 多个产品功能的自由组合。一定程度上,过去互联网家装公司没有解决的家居家装数字化问题,正在被酷家乐尝试逐一攻克。

这种专攻 SaaS 的模式是酷家乐团队对自己云端软件技术的自信。酷家乐的创始人回国创业前都曾在硅谷工作过,据黄晓煌回忆,他们在海外求学和工作时,已经注意到超级计算机正在迅速的发展起来,计算的趋势向众核的方式发展。他们意识到,变快的计算机会是人类普世的一个诉求,而云计算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当时还在英伟达从事技术工作的黄晓煌,进一步想到能不能利用快速的渲染或者说物理仿真技术来创业。

但投身家居行业,还有一个故事。陈航笑言,他们的创业是拿着锤子找钉子。最初,创始团队手握技术专利,却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口。比如他们最早创业时,曾经试过进入电影行业,但因为行业太垄断而不得不放弃。


         (酷家乐融资历程 | 烯牛数据)

在回国帮助一些家居家装公司做项目后,酷家乐团队发现家居行业和自己拥有的强势技术很契合。当时酷家乐渲染计算用的是游戏显卡,它的运算速度无法支撑金融行业,但是很适合用来做图片渲染,「因为渲染一张图如果有一个像素坏了其实关系不大。」陈航说。

除了云端渲染的技术优势,这种产品发展规划很大程度要归因于创始团队在硅谷的工作经历。黄晓煌认为,成功公司的路径会影响创业公司理念,中美之间存在的差异更为明显。

在英伟达工作过的黄晓煌对此颇有感触。他发现英伟达起家就是做显卡的,即使能赚很多很多钱,但是坚持只做一个芯片显卡领域。当它发现用来打游戏的显卡做到一定规模市场容量不够,才会研究芯片怎么用在其他的计算领域,比如高性能架构之类的产品;

但中国过去成功的许多企业,以商业模式的模仿加创新为主。这个背后的理论大多是因为「你成功,所以我复制就容易成功」。另外,不同于国外成熟的上下游「生态」体系,国内公司坐大后又喜欢什么都自己做。

黄晓煌认为,中国过去这种模式放到现在强调基础技术的 toB 领域行不通了。在他看来,中国目前不缺商业模式,但是缺关键技术。然而国内很多公司之间有密切的技术供应链,供应链能好模仿,但技术很难。因此,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手中有没有一根「针」对 toB 公司来说正变得愈发重要。


责任编辑:卧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酷家乐


「酷公司 30」计划甄选那些勇敢拥抱变化,同时不断迭代进化,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商业组织,通过极客公园对前沿科技的优质观察报道,以及联想企业会员体系为其助力。联想企业会员依托于联想官网的中小企业采购与服务入口,为成长型企业提供采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优选硬件组合、原厂联盟的软件、开放兼容的 IT 服务、定制咨询及企业整合解决方案等,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一站式 IT 采购和服务支持,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业务竞争力,用智慧共创,陪伴用户进化成长。

扫码成为超级企业会员

报名成为酷公司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