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Tesla 想在上海全资建厂,30 万以下的 Model 3 还会远吗?

摘要

在中国建厂,却依旧愿意上交 25% 的关税,Tesla 究竟在妥协什么?

Tesla 在华建厂这件事其实已经早在今年六月就被爆出: Tesla 已经在和上海政府进行「沟通」了,而在昨天,《华尔街日报》又披露了 Tesla 已经与上海市政府达成的最新一致意见:Tesla 被上海政府允许在自贸区内建立一座完全独资的工厂。

当然,这没有得到官方确认,极客公园与 Tesla 官方进行确认,对方也拒绝进行评论,但早在今年 6 月的时候,Tesla 其实已经通过美国发言人卡迪·库珀(Kady Cooper)发表过一份声明:

「特斯拉正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探讨在该地区建立制造设施以服务中国市场的可能性。我们期望在年底前更清楚地界定中国的生产计划。特斯拉致力于中国市场,并继续评估全球潜在的生产基地,为当地市场服务。虽然我们预计我们的大部分生产将依旧保留在美国,但我们确实需要建立本地工厂,以确保其服务市场的负担能力。」

意向很明显,但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 Tesla 在这几个月的「沟通」中始终不愿妥协的是「与中国公司建立合资工厂」这个政策,不惜协商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在自贸区建厂」以获得全资控股的资格,更有趣的是 Tesla 甚至甘愿依旧支付「25% 的进口关税」。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告诉极客公园「因为他最怕中方吸取它的技术、运作技巧等机密后用于中方另外的自主品牌车型上。若要独资搞工厂,只能在『关外』的保税区操作。」

除了必须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才能国产,另一方面还要求外国公司的占比不能超过 50%,除了导致技术壁垒会减弱的问题之外,利润也有可能被瓜分,这也许才是 Tesla 始终不愿接受的。

但同样中国市场吸引 Tesla 如此义无反顾的理由也有很多。

首先是在这个庞大的中国新能源市场, Tesla 已经尝到了甜头。Tesla 2015 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 3.19 亿美元,而在今年 3 月初还公布,公司 2016 年在中国的汽车销售额达到了 10 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 15%,而中国政府希望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每年的销售额将达到 700 万部,Tesla 在这里还有足够大的增长空间。

但这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他需要缴纳高额税,包括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Tesla 在中国的售价比美国高出约 50%,而这在未来迟早会因为更高的成本遭遇销量的瓶颈。

其次,是 Tesla 在中国能够大幅降低供应链成本,这让他愿意接受「25% 的进口关税」。虽然在 Tesla 的供应链体系中,在核心的「三电系统」等核心的一级供应商中鲜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但在包括底盘、车身、中控系统以及其他构件间接供应商之后的所有一百多家 Tesla 供应商里,中国企业的却占有一半左右的位置,当然多数以二级原材料供应商进入这个体系。

(Tesla ModelS Suppliers)

例如,Tesla 的锂电池制造商为日本松下公司,其中,而镍、钴、铝等原材料供应商是来自中国的杉杉股份、洛阳钼业、寒锐钴业和格林美这些企业,中国五矿资本为松下提供前驱体,石墨来自于中国宝安下属子公司贝特瑞等等。

所以依靠这些更本地化的底层供应链,甚至「因地制宜」的在中国重新筛选一些供应链合作伙伴,都能够为 Tesla 节约下巨大的成本,而据一国内造车企业相关人事透露,这至少能为 Tesla 节省 20% 以上的供应链成本。

当然最后,未来建立的进口零配件仓储中心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一系列便利的配套政策等等,都能为 Tesla 带来很多利好。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 Elon Musk 于 2016 年 1 月在香港的一个论坛上发表演讲。Elon Musk 曾表示,该公司最终将需要欧洲和亚洲的汽车和电池制造中心。图片:  JUSTIN CHIN / BLOOMBERG 新闻

1.5 倍价格的豪华 Tesla 在中国的销量依旧大幅攀升,所以当平价的 Model 3 进入中国市场,甚至价格低于 30 万,它在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无需多言。

换一个角度想,Tesla 这样的顶尖新能源企业入华也同样能够拉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能感受到 Tesla 在与上海市政府你来我往的「沟通」中,互相出牌,Tesla 在试探中国的政策边界,中国也在权衡一个双赢的最优方案。而据《华尔街日报》的爆料,Tesla 手里最后要亮出的是特朗普,美国新任总统将在下月访华时准备的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中帮助 Tesla 落地中国,这场「德扑」博弈的结果相信我们马上就能知道了。

(编辑:王伟)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