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信「应用号」就能改变无数开发者的命运,那么推动商业进化的原力到底是什么?

摘要

要敢于拥抱变化,也要知道变化才是商业最重要的要素。

想必今天你的朋友圈早已经被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 Pro 版上的演讲刷屏了吧,人们或因张小龙这次难得的公开露面而奔走相告,或为微信团队坚持用户优先的价值观击节叫好,而更多的开发者们内心则是难以平静的,微信即将推出「应用号」的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注定会改变无数开发者的命运。

简单的初心却影响着生态的巨变

在今天的公开演讲中,张小龙对于即将推出的「应用号」是这样表述的:

「我们现在每换一部手机,手机里面的 APP 就要重新装。现在很多用户会在微信钱包里面买火车票,因为对一些不是很高频度的需求来说不需要再按一个安装,可是从公众号里面去装一个功能其实也不容易,我们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 APP 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 APP,在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的,所以 APP 就会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 APP 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这里只是提前剧透一点点东西。」

张小龙.jpg

相关的报道刚一出来,极客君朋友圈中一位轻应用创业公司的 CEO 就难掩自己的兴奋:「喜大普奔,H5 领域重大利好,半年前就跟投资人讲微信很大概率会做这个,没有人信。」

另一位开发者评价道:「这和两年前百度力推的直达号理念相似,而今天微信的用户粘性,使用时长和当年的百度比天壤之别。」

更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微信终于朝 OS 迈出了重要一步,无数公司的移动战略、无数开发者的开发思路都将会面临重新思考。」

这一步石破天惊,这一步却并不出乎意料。

早在 2013 年 2 月,微信负责人张小龙接受《商业价值》与极客公园的联合采访,在那个微信初露峥嵘还显稚嫩的历史时刻,张小龙首次对媒体完整展示微信的产品思维、理念、价值观的珍贵访谈中,明确提出了:微信的原点,就是一套消息系统。

「在以前我做技术写程序的时候,对于一个软件系统来说,它不管系统有多复杂,核心的组成结构可以抽象为 2 个元素:对象、消息。不管一个多么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很多对象组成,而这些对象的通信是通过消息来完成的。」

极客公园早在那时就做出预测:微信的未来就是一套「I/O 平台」,所有的人、物、事件都是对象,所有的行为都被理解为对象与消息之间的通信。

在中国,看得够远的人并不少见,过去三年,关于轻应用是未来的观点从未消失,百度曾力推的直达号在理念上也不能说不先进,然而,只有微信做到了用了三年时间一步一步地将一个当年还显得前卫的概念变成了现实,而今日微信帝国的起点,当初却无比简单和纯粹。

商业进化的原力

关于「应用号」将会带来什么,相信未来几天来自从业者生产的一批有干货的文章出现在你的朋友圈,而极客君更想分享的是:那些推动商业的进化,改变无数从业者命运的 Big Change 一开始似乎都不是靠概念、靠资源、靠资本砸出来的,那么这种带来商业进化的原力到底是什么?

在科技互联网这个三年一巨变,一年一大变的领域,改写规则的往往都是曾经的边缘者和少数派,它们多借助某一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期(如智能手机定位和陀螺仪技术普及给微信们带来的机会,生物识别技术进步给移动支付带来的机会,以及上述技术升级耦合所带来的 O2O 机会),通过产品的体验赢得最初的死忠用户,资本的力量加速更低成本的新用户获取,更大体量的用户所带来的收入让企业有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技术产品人才,从而使自己有更大概率不错过新技术升级带来的机遇。

简单来说,这个模型可以抽象为技术—产品—用户—资本—人才—技术,虽然不同类型的创新公司有从技术切入,有从产品切入,也有从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本质上是更高效率获取用户连接资本的能力)切入,但无一例外让这个链条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也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商业变量。

商业变量.jpg

那么该到哪里去寻找潜在的商业变量?追踪技术的升级去研究细分赛道是一种思路,关注产品的体验也是一种路径,当然资本的有时也会成为风向标(另一些时候资本则是盲目的),还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则是人才的流动,毕竟,好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最终都需要优秀的人把它们一一实现。

例如,根据猎聘网对其数据库中 2400 万高端人才的流动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过去一年里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在过去一年里,O2O 出行类企业,在线医疗健康产业以及互联网金融产业等领域的人才流动最为剧烈。

猎聘网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 O2O 出行类企业的新增职位需求同比增长了 272.9%,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的160.5%;同时企业的平均薪酬在 22.4 万/年,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 3.1%。

在线医疗健康企业的新增职位需求在 2015 年同比增长了 156.0%,高于医疗健康行业平均水平的 128.9%;同时企业的平均薪酬在20.1 万/年基本与医疗健康行业平均水平持平。

互联网金融行业则在过去一年急剧缩小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差距,2015 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新增职位需求同比增长了 172.1%,虽略低于金融行业平均水平的 178.1%;但企业的平均薪酬在 25.1 万/年,已经高于金融行业平均水平 25.7%。

听这些有胆的人,聊一聊有趣的事儿

当然,如果你并不希望只靠抽象的数据感知潮水流动的方向,2015 年 1 月 17 日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年度商业变量论坛上,你将有机会见证一群有胆的人分享各自有趣的经历,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就是正在推动商业进化的变量。

John Sculley,77 岁。他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苹果公司的前 CEO,那个解雇了乔布斯的人。他鲜为人知的身份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营销奇才,不仅带领百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走向辉煌,还和乔布斯一起策划了那个著名的苹果《1984》广告;他还是一位非常活跃的投资人,科技界那些著名的名字,很多都跟他产生过重要的交集;此外,他还是一位创业者,并且在自己的硅谷风云三十年中共事过无数的创业者,硅谷创新文化的深层是什么,恐怕没有多少人比这位老人更有发言权了。

John Sculley.jpg

李开复,54 岁。他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微博大 V,创业导师。如果目光放得更远,客观来说他也是最早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将美国学界、科技公司、投资圈中那些专业和职业的文化系统带入中国的人。无论是他亲手推动的创新工场还是他在社交平台的发声,都在一点一滴促进我们所处的创新文化在向着更好的方向进化。

李开复.jpg

周鸿祎,45 岁。中国科技界最知名的斗士和永不停止战斗的「牛虻」。或许爱他的人和不喜欢他的人一样多,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从杀毒、安全到手机,他一直都是推动行业不断进化的变量。尤其是,当智能手机行业变得越来越追求规模也越来越无趣,留给新生品牌的机会越来越少时,周鸿祎却义无反顾杀入这个看似没多少机会了的行业,这一次他还能为我们带来改变吗?

周鸿祎.jpg

李志飞,40 岁。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也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专家,这位前 Google 的工程师创立了一家最像Google 的中国公司出门问问,也是 Google 在去年下半年决定把部分业务重返中国后第一家投资的国内科技公司。技术和产品永远是居于推动商业变量的最底层,这个可能是中国最有 Google 思维的创始人将会推动技术的进步转化为更大的商业动能?

李志飞.jpg

吴欣鸿,34 岁。8 年前,当这个前设计师做出美图秀秀的第一个版本时,没有想到今天他的美图帝国疆界会如此之大,美图秀秀、美拍、美颜相机轻松俘获了中国半数以上的女性用户,甚至开始改变了我们的社交网络,改变了明星与粉丝的互动,也改变了一代人的社会心理。8 年之中,虽然产品线扩展了很多,但始终没有脱离美业的方向,看似无心插柳成为商业变量,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吴欣鸿.jpg

罗振宇,43 岁。这位前媒体人自从离开央视录制第一期《罗辑思维》开始,就注定会毁誉参半。作为创业时候已经年近不惑的高龄创业者,他坚持着每天早晨从不间断的语音更新,也在锲而不舍中累计了 600 万微信粉丝,把一个最初只是 60s 语音的公众号做成了紧密连接 600 万人的高粘性社群。当然,不同的人眼中一定会有不同的罗振宇和罗辑思维,如果有机会当面听一听他本人会说什么,你会拒绝吗?

罗振宇.jpg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早已功成名就的人在尝试改变一个产业链极其细分的传统行业:来自小鹏电动、宝马中国以及百度的一群热爱汽车的人,当面对新造车运动这个话题时,他们将会一起碰撞出什么?

一切的秘密都将会在 1 月 17 日揭晓,这一天精彩的分享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1 月 15 日到 17 日,我们极客公园见。


NOTICE: 2016 年 1 月 17 日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年度商业变量论坛」中,他们将悉数登场,敬请期待。

猎聘网是 GIF2016「年度商业变量论坛」的联合主办方,论坛现场将颁发「颠覆力量 · Change Maker」奖项,目的以加冕 2015 年里那些在「破坏」与「颠覆」中创造大价值的创新力量。

猎聘合作.jpg猎聘网联合极客公园创新大会,扫码进入 2016 年极客招聘专场。猎聘在手,机会随时有。

2016年GIF招聘专场猎聘二维码.png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