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前行的 Google Translate

摘要

我们也许可以相信 Google 翻译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盈利。正如 Google 最初自定的使命“整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一样,Google 翻译也许确实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实现更自然的交流”。

Language Immersion for Chrome

学习一门外语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将你自己的生活完全置于那个语境中无疑是最佳的方案,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实现这一点。Google Labs 最新发布的基于 Google Translate 的 Language Immersion for Chrome 扩展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可谓是一个福音。

这是一个很棒的创意,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完全沉浸式的学习不仅实现可能不大,同时纯粹的外语环境往往会大大打击其学习积极性。Language Immersion for Chrome 采用了将网页文字按一定比例替换为外语,与母语有机的混杂在一起的形式,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熟悉原本陌生的文字。

有研究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变换一段文字的字母顺序并不会影响读者对这段话的理解,而中文词序在轻微变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被用户正确理解,Language Immersion for Chrome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这一原理。很多人批评说这种简单粗暴的替换破坏了文字原本的连贯性和背景,由于目前替换文字的机制限于简单的单词和词组,并没有实现整句的语义翻译,同时 Google Translate 的机器翻译依然存在一些不自然的地方,确实存在对整句学习的干扰的可能,因此这个工具更大程度上来说仅仅实现了单词的学习。

低调的沉浸

这仅仅是 Google Translate 最新的一个实验性应用,而无论是前不久顺利从实验室毕业的 Gmail 中的邮件翻译功能、Chrome 内置的网页翻译、还是 Android 上功能强大的 Google Translate 应用、Youtube 的字幕翻译,不知不觉之中,Google 翻译已经无处不在。Google Translate 团队几天前在博客中正式宣布,该产品正式度过了 6 岁的生日,用户已经超过 2 亿。每天 Google 翻译处理的文字数量达到 100 万本书的量级,这相当于全世界所有译者翻译一年的成果。这一款产品就这样低调的沉浸入我们的生活。

机器翻译并不像道格拉斯亚当斯小说中的巴别鱼那样简单,Google 官方博客在回顾历史时提到了 Google Translate 从 2001 年 9 种语言与英语互译的质量不佳、缺乏数据改进机制;到 2003 年改变系统架构、改为从大量数据中改进翻译质量的机制;再到 2006 年后基于“统计学机器翻译模型”进行翻译质量和翻译语种的提高。直到今天,Google 翻译的结果虽然依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当然,在这一领域的参与者并非 Google 一家,国外的微软、国内的有道等多家厂商也在积极的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微软在 Windows Phone 上推出的 Translator 应用、Bing 翻译,有道的网页翻译、拍照翻译等功能都是翻译技术的最新探索。

语言即交互

我们不能要求用户精通多国语言,但对于英语内容占大多数、其他语言内容也比较丰富的互联网来说,要想更完整的利用这样广阔的平台,更好的翻译功能无疑至关重要。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加优秀的翻译产品也能够更好的改善用户的交流体验。

当然对于 Google 来说,其提供这一功能的目的显而易见:翻译质量越好,就会有越多人浏览越多的网页,而 Google 就能从中获得越多的广告收入。但就像用于语言学习的 Language Immersion for Chrome、提供实时语音翻译的 Google Translate 手机客户端、Google 特意提供生僻语言的翻译功能(如世界语 Esperanto)一样,我们并不需要这些功能来实现更好的网页浏览。

我们也许可以相信 Google 翻译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盈利。正如 Google 最初自定的使命“整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一样,Google 翻译也许确实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实现更自然的交流”。

我们希望在未来,所有人都能够自由的消费和分享信息,不伦是什么语言,不论信息来自哪里。

--- Franz Och,Google 翻译研究员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