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你一个随身AI。
在 AI 大模型技术狂飙突进的第三年,科技行业终于开始冷静审视一个关键问题:这些聪明的「大脑」,到底应该安放在什么样的身体里?
智能手机自然是第一选择,但行业对「Next Big Thing」的渴望从未停止。

11 月 27 日,夸克正式发布了其首款 AI 眼镜,分为 S1 和 G1 两个系列。这并不是市场上第一款 AI 眼镜,但作为背靠阿里生态、搭载「通义千问」大模型的硬件产品,它的出现或许标志着 AI 可穿戴设备正在从极客的尝鲜玩具,转向大众生活的实用工具。
做一副「能戴得出去」的眼镜
过去几年,智能眼镜这类产品常常陷入一种怪圈:为了塞进更多的传感器和电池,镜腿变得粗壮、重量感人,佩戴者往往需要在大众异样的眼光中妥协。夸克团队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的一个理念是,这首先得是一副「美观舒适的好眼镜」。
从 S1 和 G1 的外观来看,它们确实很难让人一眼分辨出是电子产品。夸克通过定制小型化扬声器和超窄一体化 FPC 设计,将镜腿宽度压缩到了 7.5 毫米,镜框厚度仅为 3.3 毫米 。为了适应亚洲人的脸型,产品在鼻托和耳弯处采用了仿生设计,并利用钛合金材质平衡了前后配重 。特别是主打时尚轻便的 G1 系列,重量控制在了 40 克左右 。

这种对形态的克制,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全天候佩戴」的门槛。毕竟,如果用户不愿意把眼镜戴出门,再强大的 AI 能力也无从谈起。
在显示技术上,旗舰款 S1 搭载了 MicroLED 单色光引擎和光波导技术,入眼峰值亮度达到 4000nits 。即便在户外强光下,信息显示依然清晰。值得关注的是,夸克在 S1 上引入了一项被称为「合像距可调」的专利技术 。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单光机方案,S1 采用了双显双光机设计,可以通过底层软件算法调节虚拟画面的显示距离。这意味着,当用户在室内看提词器时,文字可以显示得更近;而在户外导航时,箭头指引则会投射在更远的视觉平面上。这种符合人眼自然视差的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长时间佩戴带来的视觉疲劳 。
把「通义千问」带入物理世界
硬件只是载体,灵魂依然是 AI。夸克 AI 眼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接入了阿里最新的「通义千问」大模型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嘉在谈及这款产品时表示,AI 助手比拼的应当是智力水平和办事能力,而不仅仅是聊天陪伴 。

为了让眼镜听得清、听得懂,夸克在麦克风阵列上采用了 5 麦克风加 1 骨传导的组合 。在实际体验中,即便身处嘈杂的地铁或街头,用户也能与 AI 助手进行自然对话。更重要的是,基于 Master Agent 大模型中控系统,眼镜可以自主分解复杂的语音指令,实现多意图、多轮对话的交互 。
视觉交互是 AI 眼镜区别于耳机的关键。夸克 AI 眼镜搭载了一颗 1200 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 0.6 秒极速抓拍 。为了解决智能眼镜普遍存在的暗光拍摄短板,夸克将手机领域的计算摄影技术移植了过来,首创了 Super Raw 暗光增强技术 。这项技术利用 RAW 域多帧融合与自适应降噪,显著提升了夜景和室内暗光环境下的成片率。
生态整合成为最大护城河
如果说硬件参数和算法模型是各家厂商都能参与的军备竞赛,那么服务生态则是阿里系产品的独特护城河。吴嘉提到,夸克 AI 眼镜让千问更充分地连接了物理世界 。这并非一句空话,而是基于阿里庞大的服务体系实现的。

目前,这款眼镜已经深度打通了支付宝、高德地图、淘宝、飞猪和阿里商旅等核心应用 。在实际场景中,这意味着用户不仅可以用眼镜进行导航和听歌,还能实现「所见即所查,所见即所付」。例如,联合支付宝实现的眼镜直接扫码支付,联合淘宝实现的商品搜索比价,以及联合飞猪定制的出行信息提醒。这种将搜索、导航、支付、商旅打通的垂直场景能力,突破了过往 AI 眼镜「除了问答和拍照无事可做」的生态困境 。
此外,夸克还引入了网易云音乐、QQ 音乐、航班管家等第三方服务,试图构建一个更开放的开发者生态 。对于用户而言,这种「工具属性」的增强,是 AI 硬件从尝鲜走向常用的关键一步。
用「换电」缓解续航焦虑
在解决续航焦虑这个问题上,夸克给出了一个颇具创意的工程学解法:换电。
受限于体积和重量,智能眼镜的电池容量通常非常有限。夸克 S1 和 G1 虽然搭载了双旗舰芯片和双系统调度来优化功耗 ,但为了实现真正的全天候使用,团队设计了一套双电池系统,并支持镜腿热插拔换电 。
用户可以像更换相机电池一样,快速拔插镜腿更换主电池,配合一个类似耳机盒大小的随身换电仓,理论上可以实现 24 小时的无限续航 。这种设计虽然增加了机械结构的复杂性,但在电池技术尚未取得物理突破的当下,确实是一种兼顾轻薄与续航的务实选择。

价格与市场预期
夸克此次发布的 S1 系列最低到手价为 3799 元,而减去了显示功能的 G1 系列最低到手价则为 1899 元 。从定价策略看,G1 明显承担着通过低门槛吸引大众用户的任务,而 S1 则通过全功能的 AR 体验锁定对科技产品有更高要求的极客群体。
对于科技行业而言,夸克 AI 眼镜的发布提供了一个观察 AI 落地的极佳样本。它没有试图用炫酷的虚拟现实去替代手机,而是选择以「超级助理」的身份,通过音频、视觉和阿里系的服务生态,在用户的鼻梁上构建了一个轻量级的交互界面。
当然,市场最终是否买单,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毕竟,改变用户的佩戴习惯和交互方式绝非一日之功。但至少,夸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AI 眼镜不再只是漂浮在空中的概念,它开始尝试帮你扫码、导航、比价,甚至在深夜帮你拍清楚一张照片——这些微小而具体的实用价值,或许才是 AI 硬件真正融入生活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