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叠」,真的不是折叠屏的「邪修」吗?

摘要

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

当折叠屏手机从「黑科技」沦为「日常消费品」,我们似乎已经对这种形态习以为常。内折、外折、竖折……短短几年间,市场迅速从惊艳走向成熟,甚至开始内卷。当评测的重点从「铰链技术」转向「影像联名」时,你我都知道,折叠屏的第一次浪潮已经结束了。

直到我们拿到华为 Mate XTs 非凡大师(以下简称华为 Mate XTs)。

这台机器拿在手里的第一感觉,并非轻薄,而是「密度」。它像一块被高度压缩的未来金属,当你以为它只是一台略显厚实的折叠屏手机时,它却在你手中完成了第二次展开。

从一块 6.4 英寸的「手机」,展开成 7.9 英寸的「阅读器」,再展开成 10.2 英寸的「平板」。这个过程带来的「震撼」,不同于第一代折叠屏的「从无到有」,而是一种「跨越尺度」的错愕。这不再是手机的延伸,而是对平板电脑的「形态入侵」。华为用第二代三折叠产品,试图在手机和平板之间,划上一个等号。

实测单手确实可以拿起并操控三折叠手机|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这种震撼的背后,是华为在铰链技术上的持续炫技。两套铰链——我们姑且称之为「双翼」——必须做到近乎一致的阻尼和极小的公差。从 Mate X 到 X5,华为在解决「折痕」和「平整度」上积累的经验,在 XTs 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屏幕在完全展开后,平整度高得惊人。

当然,代价也是明显的。折叠态下 12.8mm 左右的厚度和接近 300g 的重量,让它彻底告别了「牛仔裤口袋」。它更适合放在你的风衣口袋或随身包里。这是一种物理层面的妥协,也是 XTs 亮明身份的第一步:它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

两道不可避免的折痕,横贯在 10.2 英寸的屏幕上。亮屏状态下,它们的存在感很低,但在息屏或侧光下,它们安静地提醒你这台设备所蕴含的机械结构有多复杂。这或许就是通往「终极形态」必须支付的门票。

我们必须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真的需要三折叠吗

如果说第一代折叠屏(如 Mate X5 或 Z Fold)的核心价值,是将「手机」拓展为「小型平板」,解决了「阅读效率」的问题。那么 Mate XTs 的核心价值,就是将「手机」拓展为「标准平板」,试图解决「生产力效率」的问题。

关键点在于 10.2 英寸和 16:11 的屏幕比例。这块屏幕不再是「被拉大的手机 App」,它在尺寸和比例上都无限接近于一台 iPad mini 甚至是标准版 iPad。这就为「办公应用」的突破提供了物理基础。

真正的突破点,在于 HarmonyOS 对这块「巨幕」的驾驭。

过去我们谈论折叠屏办公,最多是「应用双开」。左边微信,右边文档。但在 Mate XTs 上,华为的目标显然是「PC 级」的多任务。

当我们打开一个 WPS 表格时,这块 10.2 英寸的屏幕几乎能完整显示一张标准的 A4 页面,而不需要频繁地缩放和拖动。这在 8 英寸的折叠屏上是难以想象的。随即,我们从侧边栏拖出浏览器查找资料,浏览器自动占据了屏幕的右侧 1/3;同时,一个悬浮的钉钉窗口可以置于顶层,随时回复工作消息。

之前自费购买的便携蓝牙键盘+华为 Mate XTs 就变成了办公套装|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主应用(文档)+ 侧应用(浏览器)+ 悬浮窗(IM)」,这套三层组合拳,让 Mate XTs 第一次拥有了桌面级的工作流。华为的「中转站」功能在这里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从浏览器选取数据,拖入中转站,再无缝粘贴到表格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传统折叠屏在多任务切换时的「局促感」。

「平行视界」在这块巨幕上也进化到了新的形态。在处理邮件或钉钉时,系统可以自动呈现「列表-内容-附件预览」的三栏布局,信息层级清晰明了。这种体验上的飞跃,是单纯靠软件优化无法实现的,它必须依赖于 10.2 英寸这个「物理尺度」的突破。

在一些特定场景,XTs 的双铰链还带来了一些「彩蛋」。比如将其折叠成「Z」字形态,立在桌面上。上半部分屏幕用于视频会议,下半部分则可以作为触控板或笔记区。虽然这个功能尚待第三方 App 适配,但它展示了形态变化带来的想象空间。

当然,我们必须保持客观。Mate XTs 并非没有短板,而它的短板恰恰和它的优点一样突出。

首先是生态。虽然 HarmonyOS 已经尽力做到了系统级的优化,但目前能完美适配这块 10.2 英寸三折屏幕的第三方应用,尤其是专业生产力工具,仍然屈指可数。大量应用仍会处在「拉伸」或「居中黑边」的尴尬状态。硬件已经抵达了未来,但软件生态还需要时间追赶。

今年我最喜欢的 PuraX 和老大哥华为 Mate XTs 一比非常娇小了|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其次是续航。驱动一块 10.2 英寸的高刷 OLED 屏幕,对电池的消耗是巨大的。尽管华为塞进了一块大容量电池(如 5600mAh 或更高),但在高强度的办公使用下,它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几乎是一台需要「办公桌充电座」常伴左右的设备。

最后是耐用性的「心理焦虑」。尽管华为使用了第二代昆仑玻璃和高强度钛合金,但三折叠的结构,意味着更多的运动部件和两倍的折痕。更重要的是,其折叠后始终有一侧屏幕「裸露」在外(这取决于它采用 G 型还是 Z 型折叠),这对于习惯了内折保护的用户来说,需要一点时间适应。

在体验了近一周后,我们认为,华为 Mate XTs 不是一台用来「取代」Mate X5 的手机,它更像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它瞄准的,是那些希望将「手机」和「平板」彻底合二为一的「超级用户」或「商务精英」。

它用极致的工程堆叠,回答了「折叠屏的下一步是什么」这个问题。它像一把精密的瑞士军刀,不是每个功能你都每天需要,但它在关键时刻能提供的「全能」体验,是其他设备无法比拟的。

Mate XTs 推动的,是折叠屏的「第三次浪潮」——从「便携」走向「全能」。华为再次用技术实力证明了自己在机械结构和系统整合上的领先。现在,皮球踢到了软件开发商那一边:这块 10.2 英寸的「口袋巨幕」,你们准备好如何驾驭它了吗?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