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战」。
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一片蓝海。用「血海」、「卷」甚至「惨烈」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新品牌的诞生与崛起,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爆品效应」,就几乎等同于被宣判了「死缓」。
然而,吉利银河似乎是个例外。
吉利银河 M9 正式确定价格时震惊了人们|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最新的例证是其首款大六座旗舰 SUV——银河 M9。在正式上市后,这款起售价 17.38 万元的车型,迅速斩获了超过 2.3 万台的预订订单。这个数字,不仅让 M9 提前锁定了细分市场的「爆款」席位,也再次将聚光灯打在了吉利银河身上:这个自 2023 年 2 月发布以来,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跨越百万销量门槛的品牌,究竟掌握了一套怎样的方法论?
M9 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是吉利银河体系化能力的一次集中爆发。通过对 M9 成功要素的拆解,并结合其品牌层面的战略布局,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吉利在新能源时代打造「爆品」的核心秘诀。
在M9全球上市发布会后的高层专访中,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李传海、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吉利整车研究院院长易新宇以及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关久旸,从技术、产品、用户、渠道等多个维度,为我们拼凑出了这套方法论的完整图景。
银河 M9 爆单,一次「用户定义」的精准打击
「开发一款车是简单的,但是开发一款到用户心坎里去的车是很难的。」吉利整车研究院院长易新宇在专访中的这句话,精准概括了银河 M9 的成功起点。M9 的「一炮而红」,本质上是一次由用户需求驱动,而非工程师自我想象驱动的「精准打击」。
在立项之初,研发与销售团队共同进行用户调研时发现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场景:购买六座车型的用户,往往是先钻到第三排,去感受父母和孩子乘坐是否舒适,然后再回到主驾位。这一细节,让团队确立了 M9 最核心的产品价值锚点——必须实现真正的「三排平权」。
为此,吉利银河不惜为 M9 专门打造了全新的 GEA Evo 架构。正如易新宇所言,「如何平衡造型,又能保证空间,还能够保证驾控」,团队在这些矛盾点上反复推敲,最终实现了高达 88.3% 的「得房率」。
M9 的「三进大宅」设计理念,确保了每一排乘客都能获得 VIP 级的空间和舒适度,甚至在满载 6 人的情况下,后备箱依然能容纳 6 个 20 寸登机箱。这种对用户核心场景的极致满足,让 M9 在产品定义的第一步就建立了难以撼动的价值壁垒。
如果说空间是 M9 的「面子」,那么深厚的技术底蕴则是其成功的「里子」。吉利银河的高管们在访谈中反复强调一个词:「技术立身」。这在 M9 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目前最热的 AI 方面,M9 并非简单堆砌功能,而是将 AI 能力融入到了整车体验中。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李传海提到,基于星睿智算中心、星睿 AI 大模型等底层能力,M9 实现了从 AI 智能座舱、AI 辅助驾驶到 AI 数字底盘、AI 云动力的「全域 AI」。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更聪明的语音助手 Eva、更节能的动力管理和更平稳舒适的驾乘质感。AI 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可被具象化感知的体验提升。
在车机方面,吉利与魅族深度融合的 Flyme Auto 车机系统,以其流畅、美观、易用的特性早已在银河系列中积累了极佳的用户口碑。M9 搭载的 Flyme Auto 2.0 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优势,对于被传统车机「折磨」已久的用户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在用户最关心的安全和成本上,M9 同样做到了「超预期」。「神盾」电池安全体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解决了用户的根本焦虑。而在价格上,17.38 万元的起售价,以及 24 万元以内就能拥有三电机四驱、双腔空悬的顶配车型,彻底打破了用户对「旗舰级」大六座 SUV 的价格想象。
可以说,M9 的成功,是团队在产品定义上的一次完胜。他们没有陷入无休止的「配置内卷」,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正确的路:洞察真实需求,用核心技术去解决核心痛点,最终提供超越用户期待的综合价值。
「银河爆品」方法论
如果说 M9 是一场漂亮的战役,那么吉利银河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从星愿、A7 到星舰 7、E5,爆款频出,并率先撞线百万销量,则揭示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体系化方法论。这套方法论,正如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所言,是吉利「已经掌握的一套爆款方法论」。
「研发和销售要穿同一条裤子。」易新宇的比喻生动地道出了银河爆品方法论的组织基础。吉利彻底打破了研究院与销售公司之间的「部门墙」,从产品定义的一张白纸开始,两个团队就深度共创。
研发团队不再是闭门造车,销售团队也不再是单纯地传递市场声音。这种模式确保了市场一线的炮火声能直接传递到研发的战壕里,每一个技术决策、每一个配置选择,都经过了市场可行性的反复验证。同时,吉利内部的「问题文化」鼓励跨部门的质疑,迫使项目团队必须拿出能说服所有人的最佳答案。这种组织层面的同频共振,是银河「款款皆爆」的底层逻辑。
「吉利在下一个五年,『天地一体化』布局会是主要发力的方向。」李传海在访谈中揭示了吉利最深、也最独特的「护城河」。当行业还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时,吉利已经将竞争维度拉向了太空。
截至目前,吉利已有 52 颗卫星在轨,年底将完成 64 颗全球组网。这为高阶智驾、车路协同乃至未来的万物互联提供了旁人无法企及的底层支持。
向下扎根,吉利在 2021 年就发布了「智能吉利 2025」战略,并在 AI 的算力(23.5EFLOPS 的星睿智算中心)、算法(星睿 AI 大模型体系)和数据(10T 的 Token 数据)三大领域建立了行业领先的优势。这种对核心技术的长期主义投入,让吉利有底气将 M9 定义为「AI 时代的新汽车」,也为其持续领先下一个代际竞争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我们绝不开空头支票」,「杜绝加价,这个只能带来短期利益,带不了长期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的话掷地有声。在渠道和服务端,吉利银河同样展现了清晰的战略定力:
-
渠道专业化:设立 A 网和星网,让不同渠道更专注于各自的产品序列,提升服务深度。
-
服务「肌肉记忆」:从进店递上一瓶水这样最细微的动作开始,培养渠道的服务意识,让高品质服务成为一种习惯而非 KPI 驱动的行为。
-
沟通方式变革:从「六方位绕车介绍」转变为「按需讲解」,尊重用户已经具备的丰富知识,提升沟通效率和体验。
-
诚信为本:「阳光承诺」公开透明,坚决抵制加价行为。在市场乱象丛生的当下,这种坚持看似「吃亏」,实则是在为品牌积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用户的信任。
对于银河 M9,范峻毅明确了其双重使命:「不但是要承担销量,还要承担品牌向上的使命。」通过 M9 这款旗舰产品,吉利银河成功吸引了大量「政府机关、高端制造业、医生教师等」社会中坚力量。
这部分高价值用户的加入,不仅优化了用户结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口碑和影响力将反哺品牌,形成正向循环,助力吉利银河在品牌价值上实现新的突破。而代言人陆毅一家的选择,也精准契合了 M9 所面向的「美满家庭」用户画像,实现了产品、用户与品牌调性的高度统一。
从 M9 的成功拆解,到对整个银河体系的归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吉利银河的爆品方法论并非某个单点的奇谋,而是一套立体的、体系化的组合拳。它源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变革,立足于「天地一体化」的深厚技术壁垒,践行于「诚信透明」的渠道服务,最终指向「品牌向上」的清晰战略。
在新能源的牌桌上,竞争远未到终局。但掌握了这套体系化方法论的吉利银河,无疑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在未来牌局中持续「跟注」乃至「领注」的关键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