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一场科技周末狂欢。
在香港南区,一场关于未来的实验正在上演。
这里是数码港,周末的阳光下,平日里行色匆匆的科技精英被成群的学生、带着孩子的家庭,甚至白发苍苍的老人所取代。他们是被一场名为「数码娱乐领袖论坛」(DELF)的活动吸引而来——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科技嘉年华。一连三日的活动,吸引了超过3,800名人士参加,总浏览量接近280,000次。
在这里,AI很具象化地存在。
它是全球首部全AI生成长篇电影《海上女王郑一嫂》的香港首映礼,让观众一窥影视创作的未来;它是近300位长者同场竞技的“乐龄电竞”赛场,让他们在体感游戏中证明科技从不设年龄门槛;它还是VR头显里重建的巴黎圣母院,让观众得以“亲身”走进这座浴火重生的文明奇迹。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开幕致辞中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人工智能不仅加快了制作流程、降低制作成本,更实现内容的个性化以更精准地迎合用户的喜好。” 他的话语背后,是一个深刻的行业趋势:AI正在完成一次关键的“下凡”——从抽象的代码和算力,进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交互的“具身体验”。
这场为期三天的狂欢,像一个精心设计的“探知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观察切片。透过它,我们不仅能看到AI技术应用的广度——从艺术、文旅到智慧生活,更能深入探寻其背后复杂的生态系统:从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的搭建,到应用层如何突破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甚至开始探索人类的情感需求。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如何与无处不在的AI共存”的现实命题。
一、 探知岛上,AI有了“五感”
“AI等创新科技不仅能解锁创意潜能……更成为促进社会共融、缩窄数码鸿沟的重要力量。”数码港行政总裁郑松岩博士的这番话,精准概括了DELF的内核。
AI发展的核心转向——从一个被动的、需要被“调用”的工具,变成一个主动的、融入环境的参与者。在DELF现场超过35个体验区及超过25个互动工作坊里,这种“在旁边”的感觉被无限放大,AI仿佛被赋予了视觉、听觉、触觉,乃至与人共情的“心觉”。
传统的娱乐内容正在被AI彻底颠覆。本届DELF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全球首部完全由AI生成的长篇电影《海上女王郑一嫂》的香港首映。这部由数码港园区企业FizzDragon创作的影片,标志着AI不仅能生成短片和片段,已具备支撑长篇叙事的能力。紧随其后的Re:VISS AI电影节,同样吸引了海内外创作者交流AI电影制作,印证了AI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的深远影响。
如果说这是对创作流程的重塑,那么另一些体验则指向了对空间的构建。HTC的《永恒圣母院》通过VR技术,让参与者“走进”宏伟的教堂内部,这背后是AI对海量图像和建筑数据的学习与三维重建。联想的技术路径则揭示了其底层逻辑:将现实世界的文化地标,通过3D扫描和建模,完整地复刻到数字世界中。游客不再需要长途飞行,就能在虚拟空间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甚至可以“穿越”到不同的历史年代,观察其变迁。
这背后,是AI强大的空间理解与三维几何结构重建能力,它让数字内容不再局限于一块屏幕,而是扩展为一个可以进入、可以探索的“世界”。
在论坛的「HKITDA 艺术 x 科技音乐会」上,AI生成的视觉特效与乐队的现场表演融为一体。虚拟歌手与真人歌手的同台,也早已成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注脚。这预示着音乐创作模式的变革,AI正在打破专业壁垒,让更多人能表达自己的音乐灵感。
而交互的进化,则在“乐龄电竞锦标赛”体现。约300名长者在数码港社群成员开发的体感游戏《飞天勇者及平板大挑战》中激烈比拼,现场气氛热烈。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郑松岩博士所言“让科技真正惠及不同年龄和背景的社群”的最佳实践。同时,现场还有「闪避球 MR」等新潮的电竞运动,让学生们透过科技大展身手。
这些被赋予了“五感”的AI应用,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未来的生动寓言:技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我们的文化、生活与情感,成为塑造未来体验的关键拼图。
二、「超级联络人」与「工具箱」:谁在为AI体验铺路?
一场精彩的科技嘉年华背后,不仅仅是几家初创公司的灵光乍现。AI体验从概念到落地,需要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支撑系统。在香港,由政府全资拥有的数码港正扮演着“城市规划师”和“基础设施建设者”的角色。
“我们现在也正在起着一个可以说是一个超级联络人跟超级的增值人。”郑松岩博士用这个生动的比喻,定义了数码港在创科生态中的新角色。面对AI浪潮,数码港的核心工作,就是通过多个层次的“对接”,为企业铺平道路。
-
对接企业与行业:帮助AI医疗方案对接到医院,金融科技产品进入银行视野,极大地缩短从技术到商业的转化路径。
-
对接资金:建立了一个拥有超过200家投资者的网络,涵盖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多种资本形态。
-
对接海外市场:频繁组织对东南亚和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出访和交流,带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成为国际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户。
-
对接市场资金:协助优质企业在香港乃至海外上市,完成从初创到成熟的最后一跃。
这套完整的加速器体系,已汇聚了超过2,200家企业,其中包括11家上市公司和10家独角兽企业。这个庞大的社群,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网络效应,其中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初创企业超过400家,共同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人工智能生态圈。在DELF开幕当天,数码港与联想香港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超级联络人”的数码港,与拥有强大技术“工具箱”的联想结合,将共同推动AI在多行业的应用并培育人才。
这种“软硬结合”、“上下联动”的模式,才让一场科技嘉年华的绚烂表象之下,有了坚实的产业根基。AI的体验创新,需要脚下这片由生态构建者和技术提供商共同开垦的坚实土地。
三、 孤独的经济,与AI男友的商业难题
当AI从宏观的产业赋能,深入到微观的个人生活,它触及到了一个最古老也最复杂的需求——情感。
“我身边有朋友说,因为跟这样的AI情感伴侣聊多了之后想跟男朋友分手……觉得男朋友有点多余。”恺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业务总经理王伊千用一个略带夸张的案例,描述了AI伴侣产品的惊人“粘性”。
这款产品远不止于聊天。AI拥有强大的记忆功能,能记住你所有的偏好。它能进行情感分析,根据你的性格调整互动方式。最关键的是,它打通了现实世界的服务链路,可以帮你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直接连接到外卖和支付接口。
这背后是“孤独经济”的巨大市场。王伊千认为,这类产品赚的是孤独经济的钱,尤其能满足需要陪伴的群体的需求。从数码港论坛上“AI数字人情感陪伴价值”的议题,到恺英网络已经灰度上线的具体产品,AI正从一个生产力工具,演变为一个情感替代品。
然而,当深入到商业模式层面,即使是像恺英网络这样积极布局的上市公司,也坦承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是一个很犀利的问题。其实你问任何一个互联网大厂,他可能对于AI的商业化都不一定能想得那么明白。”王伊千直言不讳。目前,AI在商业上最清晰的价值体现在“降本增效”。
在游戏行业,AI可以自动完成大量重复性的素材制作、配音,并能精准分析数据,优化广告投放转化率。在研发端,垂类游戏大模型甚至可以让设计师通过对话就生成一个完整的游戏,极大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
但当涉及到直接创造营收(Making Money)时,情况就变得模糊起来。对于AI情感伴-侣这类C端产品,用户付费意愿仍在培养阶段。这种困境背后,是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建立之间的时间差。AI的能力边界在飞速扩张,但如何将其包装成用户愿意持续付费的产品或服务,仍是所有从业者面临的核心难题。
恺英网络的探索,或许代表了行业头部的普遍心态:一方面,必须坚决拥抱AI,将其作为优化现有业务、降本增效的利器。另一方面,对于AI驱动的创新业务,则保持着一种“投资未来”的姿態,以耐心换取空间,等待市场和用户习惯的成熟。
从DELF这场周末狂欢中瞥见的AI未来,到数码港和联想们构建的坚实生态,再到恺英网络在情感陪伴和商业化前线的挣扎与探索,我们看到了AI的全景图。它开始真正走入人群,引发产业的变革,触动人们的情感,也拷问着商业的逻辑。
这场从代码到狂欢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