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 万,第四代长安逸动树立燃油家轿新标杆

摘要

190 万车主的选择。

2025 年 9 月 7 日,在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聚光灯下,长安汽车并未像许多同行那样,将舞台完全交给纯电新势力。相反,他们选择了一个特殊的「主角」——第四代逸动。这是一款燃油车,一款在全球累计销量已达 190 万辆的经典家轿的最新迭代。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行业的当下,发布一款燃油车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在发布会上提出的「未来市场 35% 燃油车与 65% 新能源车」的结构判断,为第四代逸动的登场提供了深刻的注脚。这不仅是对市场存量需求的精准洞察,更是一种战略宣言:在用户拥有「充电桩自由」之前,技术进化的燃油车,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最优解之一。

第四代逸动携三款车型入市,官方指导价 8.79 万至 9.99 万元,但极具侵略性的 7.29 万元起限时售价,无疑向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它所瞄准的,正是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的传统家轿腹地。这一次,长安逸动带来的武器,不再仅仅是价格或配置的堆砌,而是聚焦于「功耗」与「智能」两大核心维度的代际革新。这不仅是一次产品更新,更像是一场燃油车阵营内部的技术「自救」与价值重塑。

 

「智慧新蓝鲸 3.0」和功耗革命

对于一款家用轿车而言,动力系统的核心诉求从未改变: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在电动车以其低廉的每公里电耗成本不断教育市场的今天,燃油车的「功耗」焦虑被空前放大。第四代逸动给出的答案,是其全球首发的「智慧新蓝鲸 3.0」动力系统,其核心是一台 500Bar 超高压直喷的新蓝鲸发动机。

从技术参数上看,这台发动机在同级中堪称「异类」。当竞争对手普遍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时,它坚持采用涡轮增压技术(T 动力),最大功率达到 141kW,峰值扭矩更是高达 310N·m,并且在 1500rpm 的低转速区间即可爆发。对于驾驶者而言,这些枯燥的数字转化为的是城市跟车时的轻快、高速超车时的从容,以及满载爬坡时的底气。相较于轩逸(90kW/155N·m)和朗逸新锐(81kW/141N·m)的动力储备,第四代逸动在性能上实现了显著的超越。

然而,强劲动力往往与高油耗划上等号。逸动试图打破这一定律。500Bar 的超高喷射压力意味着燃油雾化更充分,燃烧效率更高。官方宣称的「一箱油跑 1000 公里」和「每公里成本不到五毛钱」的数据,直指用户的核心痛点。这不仅是对燃油经济性的极致追求,更是对电动车使用成本优势的直接回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i-EM 智慧能量管理系统」。这套同级独有的软件控制系统,扮演着车辆的「智慧大脑」。它能通过算法智能识别上坡、下坡、拥堵等不同工况,主动调整扭力输出策略。例如,在拥堵路段,系统会优化动力响应,减少顿挫,提升平顺性,避免家人晕车;在长下坡路段,则可能优化能量回收或发动机工况,进一步降低油耗。这套系统的价值在于,它将「节能」和「舒适」从纯粹的机械标定,提升到了软件定义的智能化管理层面,让车辆的动力表现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自适应于驾驶场景的。

可以说,在「功耗」这个维度上,第四代逸动通过「高性能硬件+智能软件」的组合拳,不仅在绝对动力上领先同级,更在燃油效率和驾驶平顺性上,展现了新一代燃油车应有的技术水准,试图在性能与经济性之间找到新的黄金平衡点。

「天枢智能座舱」和体验平权

如果说动力系统的革新是第四代逸动对燃油车核心价值的巩固,那么「天枢智能座舱」的搭载,则是其挑战中高端车型、实现「智能平权」的野心所在。长安汽车将过去仅在 20 万以上级别车型才常见的高阶智能配置,下放到了这款 7 万级的家轿之上。

座舱的智能化,首先建立在强大的硬件之上。全系标配的 14.6 英寸中控大屏与 10.25 英寸液晶仪表的组合,在尺寸和清晰度上,已经与轩逸、朗逸的 8 英寸屏幕拉开了代际差距。更重要的是交互方式的革新,「三指飞屏」功能允许驾驶员将中控屏的导航信息快速同步至仪表盘,视线无需大幅偏移,极大地提升了行车安全。

第四代逸动全系接入了 DeepSeek AI 大模型,这是其智能化最核心的亮点之一。传统的车载语音系统更像是「命令执行器」,指令生硬、场景单一。而 AI 大模型的加入,让语音助手具备了「自由对话」和「智能问答」的能力。用户可以用更自然、更口语化的方式进行交流,系统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语境和意图。从「打开空调」到「我有点冷,帮我调到舒适的温度」,这是人机交互体验的质变。配合免唤醒、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等功能,这套语音系统真正从「可用」迈向了「好用」。

在车机互联方面,第四代逸动展现了极大的包容性,同时支持苹果 CarPlay、HUAWEI HiCar、Carlink 等五大手车互联协议,几乎覆盖了市面上所有主流智能手机。这意味着无论用户使用何种品牌的手机,都能实现「手机即车机」的无缝体验。

「场景魔方」功能则是其智能化的又一体现。它允许用户像设置手机快捷指令一样,将驾驶模式、空调、导航、车窗、音乐等 241 项功能进行自由组合,生成「上班模式」、「回家模式」、「宝宝睡觉模式」等专属场景。一键触发,车辆自动执行一系列预设操作。这种高度的自定义权限,让汽车不再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业产品,而是一个可以被用户「驯化」的个性化智能终端。

除了座舱内的智能体验,第四代逸动也在驾驶辅助层面发力。部分车型搭载的 IACC 集成式自适应巡航,能够在 0-150km/h 的速度范围内实现跟车、保持车道居中行驶,有效缓解长途驾驶的疲劳。540°全景影像和「透明底盘」功能,对于新手司机或在狭窄空间挪车时,提供了「上帝视角」,极大地降低了剐蹭风险。而遥控垂直泊入泊出功能,更是解决了「尴尬车位」的停车难题。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覆盖行车、泊车全场景的辅助体系,让驾驶变得更轻松、更安全。

综合来看,第四代逸动通过硬件满配、AI 赋能、生态开放和场景自定义,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天枢智能座舱」体验。它不再是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人」的需求,提供了一整套沉浸式、高效率的智慧交互解决方案,成功地将经济型家轿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回到最初的问题:第四代逸动能否改写燃油家轿市场的格局?

从产品力来看,它无疑具备了这样的潜力。它像一个「偏科生」,在「功耗」和「智能」这两个当代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维度上,取得了对传统合资竞品的压倒性优势。它用一套高效且强劲的动力系统回应了用户对经济性和驾驶乐趣的双重追求;用一个媲美中高端车型的智能座舱,满足了数字时代用户对于便捷、有趣和个性化体验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它以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将这些技术红利普惠给最广泛的消费群体。当轩逸和朗逸还在为是否应该标配一个更大的屏幕而犹豫时,逸动已经将 AI 大模型、全场景语音、自定义场景等高阶智能体验作为了标配或核心卖点。

第四代逸动的上市,为仍在十字路口徘徊的燃油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进化方向:在无法彻底解决续航和补能焦虑之前,燃油车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主动拥抱智能化、数字化,通过提升效率、优化体验,来构筑自己的「护城河」。它不再仅仅是一台冰冷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个懂你所需、随场景而变的「智慧移动空间」。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