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2025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国际级盛会的重要保障力量,深之蓝水下机器人继 2018 年青岛峰会之后,再次肩负起核心水域安全保卫的重任,以自主创新的国产高科技装备为这场全球瞩目的外交盛事搭建起全方位的水下安防体系。
针对梅江会展中心水域的特殊性,深之蓝技术团队特别部署了河豚 IV-A Pro 型缆控水下机器人(ROV),并配备精锐的工程技术服务团队。该设备搭载先进的多波束声呐系统与高清摄像装置,可对水下环境进行实时扫描监测,有效识别和排查可疑目标。连续奋战多日,团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以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完成各项任务要求。
为此,记者采访了承担本次水域安保任务的深之蓝工程技术服务团队负责人李军,请他来讲述任务背后的细节与故事。
记者:什么时间接到的本次任务,团队接到任务时是怎样的心情?
李军:我们是在 2025 年 8 月 1 日正式接到安保任务指令。全体成员既感到光荣,又深知责任重大。特别是作为本土企业参与在家门口举办的国际会议保障,更激发了团队的使命感,我们当即展开设备调试和传感器配置工作。
记者:团队派出几人?具体分工是?
李军:本次任务共派出 2 名专业技术人员。1 名主操作手负责 ROV 的核心操控,1 名辅助人员负责缆线管理。
记者:如何制定的保障方案?现场有何难点?
李军:结合相关历史数据信息,我们与武警总队提前进行了协同勘察,在 8 月 20 日就已进入现场,进行任务的演练操作。难点首先是现场环境,梅江公园的水域面积比较大,约 190 万平方米;再有就是水下的水质比较浑浊,能见度很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水下机器人搭载定位模块,同时通过水下声呐,对水域范围进行搜索探摸,这个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记者:任务的执行周期是多久?在复杂水域环境中,团队如何确保万无一失?
李军:从 8 月 20 日入场勘察到 9 月 1 日峰会结束,共持续了 13 天。团队可以说是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过了一遍,准备了相应的备件,对应的物资,包括设备备用供电系统和交通问题都做了预案。同时,武警总队派遣了 4 名人员分属两班进行配合,他们的水性都很好,相当于水下机器人与潜水员在配合。任务过程中,他们的素养很高,让我们在任务中多了几分安心。
记者:峰会期间是否有突发情况考验团队?
李军:在峰会期间倒没有特别的突发情况,但在前期的演练过程中,每天都很紧张。因为梅江公园是开放式的,附近很多退休的叔叔阿姨来这边游泳,容易和水下机器人接触而发生危险。所以武警人员就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劝解,希望大家可以不要下水。如果遇到部分人员不配合时,我们就要紧紧盯着水面和监视器,一刻不能放松。
记者:所有工作完成的那一刻,有怎么样的感想?
李军:在任务结束的那一刻,既感到欣慰与自豪,也深刻体会到「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责任分量。欣慰的是通过 13 天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本次工作,自豪的是我们深之蓝的水下机器人再一次不辱使命,证明了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作为国内水下智能装备领军企业,深之蓝已先后为 G20 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提供水域安保服务,其精准高效的作业能力已成为中国深海科技一张亮丽的名片。本次天津峰会的成功保障,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造的实力与风采。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