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的北京,云影悠悠,阳光倾城,中国科学技术馆内涌动着人们对新能源电站的探索热情。
初秋的北京,云影悠悠,阳光倾城,中国科学技术馆内涌动着人们对新能源电站的探索热情。8 月 26 日,由阳光新能源联合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共同打造的「追光者节・科技追光之旅」在北京拉开收官帷幕。
这场横跨九城、持续暑期的新能源科普活动,不仅为公众打开了了解绿电科技的窗口,更以创新的馆企联动模式,勾勒出产业与科普深度融合的新图景。
馆企联动协同,打破产业与科普的次元壁
长久以来,新能源产业在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与公众沟通的新方式。光伏、风电等领域在发电效率与电站规模上不断突破,而企业也愈发注重将专业成果以更亲切、更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大众,积极构建技术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此背景下,阳光新能源与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联合发起「追光者节·科技追光之旅」,通过馆企联动的创新模式,在行业内率先与科技馆共同推动新能源电站科普,拉近尖端技术与公众认知的距离。
这种联动是深度优势互补。中国科学技术馆等科技展馆拥有专业展览设计、广泛公众渠道与成熟运营经验;阳光新能源手握光伏、风电、储能等核心技术及真实电站案例。二者携手,将产业前沿的技术资源,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科普资源。
展览展示通过模型、图文解析电站构造与发电原理,让「光伏板如何发电」「储能如何稳电」通俗化;动手实验环节让公众操作简易光伏装置,直观感受绿电魅力;科普讲堂与专家分享则用通俗语言解读「双碳」意义、产业趋势,传递了「太阳能发电的原理」等新能源发电的相关知识。
这种「产业反哺科普,科普助推产业」的循环,改变了传统科普「纸上谈兵」的困境。对公众而言,近距离接触技术与案例,既提升认知,又激发低碳行动积极性;对产业而言,公众认知提升带动市场需求,为技术推广开辟空间。馆企联动,让产业科普从「独角戏」变成每个人参与的「大合唱」。
「魔方」泽被八方,撑起行业高质量发展「脊梁」
若说馆企联动是阳光新能源连接公众的「桥梁」,那么「魔方」技术平台便是其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在新能源行业从「规模优先」转向「效益与协同优先」的阶段,技术创新已非单一设备突破,而是全链条升级,其中「魔方」技术平台是核心驱动。
创新端,阳光新能源依托「魔方」技术平台构建了「研发-转化-应用」闭环,将电站技术创新置于核心,投入资源攻关关键技术。从提升光伏组件的质量标准,再到研发智能电站管理系统,每一项突破都能通过平台快速落地。这种「先立技术」的战略,让企业积累了系统的新能源知识体系,在行业从「设备技术引领」转向「电站技术引领」中占据先发优势。
应用端,阳光新能源依托「魔方」技术平台的延展性与兼容性,实现全场景覆盖。从大型集中式电站,到企业工商业电站,再到家庭能源系统,平台可按需提供定制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阳光新能源还主导推动行业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伙伴共享技术、共建方案,积累了大量实战案例。这种「技术-产品-场景」贯通,为行业树立标杆,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
追光者步履不停,为双碳目标注入持久动力
「追光者节」首批巡展收官,但阳光新能源在科普与产业融合、技术落地方面的探索未停。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仍面临技术突破与认知普及的双重挑战,而阳光新能源的行动提供了清晰路径。
未来,阳光新能源将深化与科技馆的合作,推动科普常态化、基地化——除巡展外,公众还可通过固定科普基地、线上平台获取新能源动态。同时,阳光新能源将以「魔方」技术平台为核心,加大创新力度,打造更适配复杂地形的集中式电站、更智能的家庭能源系统,为社会提供更清洁的能源选择。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