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 日正式上线!阿里云携手五所高校名师推出 AI 通识课

摘要

8 月 22 日,阿里云协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五所高校名师及超星尔雅,共同推出 AI 通识公益系列课程——「动手学 AI:人工智能通识与实践」。

「未来,我们所有人都会成为程序员,只是有些人通过代码,有些人通过拖拽操作。」《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曾预言。而今,一门面向未来青年开发者的课程,正在让「人人成为开发者」的时刻加速到来。

8 月 22 日,阿里云协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五所高校名师及超星尔雅,共同推出 AI 通识公益系列课程——「动手学 AI:人工智能通识与实践」,依托领先的云计算与 AI 技术,打造「学-练-评-管」理论+实验的全新教学模式。今年 9 月 1 日,AI 通识课程将面向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的师生正式开放。目前,已有 200 所多所高校报名接入 AI 通识课教学。

(图:12 位名师集合图,按课程章节排序)

AI 通识课程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分为理论课和在线实践课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共计 12 章节,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师联袂讲授,涵盖 AI 发展历程、核心技术、行业趋势、伦理安全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框架;在线实验共计 8 个,帮助学生边学边练,即时验证成果。

「三版课程+模块化设计」:满足不同专业需求

为适应高校学生的多样化背景,AI 通识课特别推出三个版本——人文艺术版、社科版和理工版,分别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目标进行定制。例如,人文艺术专业的学生可通过 AI 生图、智能语音生成等实验探索艺术创作的边界;理工科学生则能深入 AI 编码、数据处理等技术实践;而社科专业的学生可结合 AI 工具研究社会现象与伦理问题。 

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打破了传统课程「一刀切」的局限,还支持高校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配置内容。无论是想了解 AI 基础的社会学学生,还是希望掌握智能编码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图:AI 通识课三个标准版本)

「真模型+真算力」:让实践不再「纸上谈兵」

「动手学 AI」课程的核心在于「实践」。课程的实验环节由阿里云技术团队精心设计,基于通义大模型能力及阿里云百炼平台,引导学生完成智能体应用、RAG 应用(检索增强生成)、工作流应用等任务。例如,学生可通过拖拽式操作构建 AI 助手,或利用 RAG 技术开发个性化知识问答系统。 

同时课程实践过程中的所有算力需求,由阿里云高校支持计划「云工开物」的算力券进行全覆盖。截止目前,云工开物计划已支持全国 300 余所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公益投入高校用云资源 2 亿以上,助力高校学生培养与科研创新。

(图:AI 通识课实践设计及效果展示)

对于高校而言,AI 通识课降低了开设 AI 相关课程的技术与成本门槛;对学生来说,它则是一把打开 AI 世界的「钥匙」。通过这门课,学生不仅能掌握技术,还能理解产业需求,成为既懂 AI 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与各个学科的碰撞,也许正在孕育全新的教学体系。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