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在杭举办,共绘智算未来新图景

摘要

7 月 12 日,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联合主办的 2025 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在杭州市拱墅区圆满举行。

7 月 12 日,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联合主办的 2025 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在杭州市拱墅区圆满举行。大会紧扣「智汇运河·智算未来」主题, 组织来自全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领袖、资深投资机构代表以及创新创业新锐等数百名嘉宾齐聚一堂, 共商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路径。

开幕致辞, 把握 AI 战略机遇

大会伊始, 杭州市拱墅区委书记李志龙登台致辞, 详细介绍了拱墅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中国算谷」的战略规划与实施路径。李志龙提到, 拱墅区依托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 正全力打造「中国算谷」, 优化政策扶持、算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生态等, 有力托举每一个创新构想向上攀登, 热忱欢迎全球 AI 英才和项目落地拱墅。

杭州市拱墅区委书记李志龙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致辞表示,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 我们站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戴琼海教授强调, 必须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壁垒, 奋力实现从技术「跟跑」「并跑」向全面「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期望通过打造高规格、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平台, 激活更多优秀项目, 培育更多行业标杆。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

成果发布, 重磅签约赋能产业

成果发布与签约环节, 一系列聚焦产业赋能与生态构建的重要项目相继亮相。

拱墅区政府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25), 明确提出以「科技驱动+场景牵引」为核心路径, 聚焦「AI+」重点赛道发力, 围绕创新空间、技术突破、算力筑基等维度制定目标:2025 年底打造 1 个示范空间、培育 1 个一流模型、建成 1 个算力枢纽、构建百亿级基金体系, 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高地。同步推出了「人工智能 22 条」惠企政策,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隐形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给予最高 120 万元激励, 政策力度高于市级。对自研模型申请模型备案的企业, 给予最高 100 万元激励, 政策力度高于市级。

拱墅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25 版) 及政策发布仪式

会上, 省科创母基金三期 (人工智能) 正式亮相并进行推介。该基金由省、市、区三级联合设立,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产业领域, 致力于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活水」, 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进程。

省科创母基金三期 (人工智能) 推介仪式

备受关注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为 AI 算力加速计划」也在大会期间隆重发布。该计划以华为昇腾云服务算力资源为基础, 可支持算子开发、模型推理/训练/迁移/调优以及算法和应用创新等场景, 为科研突破和应用创新提供基础支撑。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为 AI 算力加速计划」发布仪式

伴随着参会嘉宾的关注,「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正式启动。CAAI 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庄越挺介绍, 该奖项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设立, 以著名科学家吴文俊命名, 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权威奖项, 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的最高奖」。提名旨在通过专业评估, 表彰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优秀成果与杰出人才, 以促进成果转化, 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提名启动仪式

为完善创新生态,CAAI 副秘书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教授陈雯柏代表学会在大会上详细介绍了其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该体系致力于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评价标准与流程, 为技术价值认定、成果转化推广提供专业支撑, 引导创新方向。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成果评价介绍

大会在激动人心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中迎来高潮。经过严格评审, 具身 (类脑) 智能低速无人驾驶「睿车」项目荣获大赛特等奖。知天下 AI:源于真实世界的 AI 内容平台、AI-CAD 开创者项目荣获一等奖,InferX 推理 FaaS 平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等 6 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卡车物料自动装卸系统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电力工程空间智能平台等 9 个项目获得三等奖。这些获奖项目集中展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广阔前景。

智见分享, 洞见技术前沿

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 随着启动装置的亮起,「智汇运河·智算未来」2025 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正式启动。

「智汇运河·智算未来」2025 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启动仪式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院长、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王振常以《医学影像创新思考与机遇》为题率先发表演讲, 深入剖析了 AI 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潜力与现状。他强调, 医学影像创新需临床问题驱动, 贯穿「新问题-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新标准-新体系」全链条, 呼吁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共同推动技术发展, 最终实现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初心使命。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院长、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王振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在《复杂系统与人工智能》报告中, 从复杂系统理论高度剖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挑战——实现数据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 系统阐释了 AI 在处理高度非线性、动态演化的复杂现实问题时的局限与突破方向, 为探索人工智能在复杂场景应用的新路径提供了关键洞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

CAAI 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庄越挺聚焦《跨媒体推理大模型》这一前沿方向, 探讨了跨媒体推理对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作用。他分析了以 DeepSeek-R1 为代表的大模型在推理能力上的显著进化, 并简要分享了团队在构建跨媒体理解与推理基础方面的探索性工作, 并展望了其在智能内容创作、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CAAI 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庄越挺

除了主旨报告分享, 大会还精心筹备了 AI+生命健康、AI+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多模态大模型及其应用、交叉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四场分享会, 旨在对主旨思想的纵深拓展与行业聚焦。与会者在细分领域深入探讨技术瓶颈、商业模式与跨界融合的可能, 将宏观战略与场景发布的具体需求, 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路线与合作机遇, 实现了从思想碰撞到实践落地的关键跃迁。

多维视角, 解读创新生态

面对各类媒体的关注与采访, 政府、学界、产业界与创新先锋提供了多维视角的解读。拱墅区领导进一步阐释了区域发展的政策导向与雄心壮志;大赛评委深入解读了前沿技术趋势与创新评价标准;获奖团队则分享了宝贵的创业实战经验与市场洞察。多方声音共同勾勒出一幅由政府搭建平台、资本注入活力、技术驱动创新、企业担当主角的蓬勃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全景图。

2025 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通过精准的场景锚定、深度的产学研融合以及活跃的创新主体展示, 生动诠释了如何构建一个「有场景、有支撑、有活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不仅为当下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指明了实践路径, 更为未来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描绘了充满无限可能的宏伟蓝图。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