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AI 落地,如何从「能用」到「真好用」?

摘要

7 月 9 日的 2025 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由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 作为主持人,我们请来了三位在各自领域亲手操盘 AI 落地的实践者: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 Dmall 创始人张文中、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马健,以及飞书 CEO 谢欣 ,组成了一场「一号位跨界对谈」。

7 月 9 日的 2025 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由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 作为主持人,我们请来了三位在各自领域亲手操盘 AI 落地的实践者: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 Dmall 创始人张文中、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马健,以及飞书 CEO 谢欣 ,组成了一场「一号位跨界对谈」。

大家共同拆解 AI 与业务融合的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和挑战,毫无保留地分享实战解法, 聊了聊 AI 怎么从「可用」迈向「好用」,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 

以下是对亮点的回顾。

我们企业为何选择飞书

张文中:

2019 年字节还在内测时,我就找到了谢欣。我说既然字节都敢用的东西,我们肯定敢用。另外确实也做了一些评测, 我们非常清晰地认为飞书当时的水准就是很高的 。我也相信飞书既然想把这个产品拿出来商业化,以字节的实力肯定会越做越好,后来证明这个判断是对的。你看我周边的朋友,像泰康、新希望、民生银行等等,就逐步的都用上了飞书。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 Dmall 创始人张文中

马健 :

在我印象里应该是 2020 年底至 2021 年初用上的飞书,在生物医药领域当中,我们属于非常早期的。在刚创业的前四五年里,我们也经常换一些 OA 系统。当时我跟团队讲:「这是最后一次了,如果再不行就得自己搞了。」 飞书的团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新鲜的气息,好多功能在不断地被挖掘和涌现出来,相当于是逐渐黏住了大家的工作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马健

AI 落地「一米宽与百米深」

马健:

近几年讲 AI 赋能千行百业讲得很多,好像只要点石就能成金。但是实际遇到的问题有什么特点?我的感受就是 一米宽、百米深 

一米宽,就是大家要找到一个正确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它往往来自于这个领域当中非常深入的研究和专家的看法。百米深是说我们要对行业抱有充分的敬畏心,很多的研究领域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谢欣总有一次的分享给我触动很大,他说「数字化基础决定智能化上限」,我认为目前不是算法作为主导,而是数据作为先行者,晶泰也是在这样的认知下,大力推动向机器人和智能化在本领域的一些研究落地,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做准备。

张鹏:

我觉得这个概念形容特别好,但怎么找到那个「一米宽、百米深」的定位点呢?我理解就像挖个竖井,要挖出石油来,但怎么定位这件事?怎么往下一层层地挖?这个决策也是很有意思的。

马健:

首先要定位一个最适合的区域,它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它是不是这个行业当中有价值确定性回报的场景,这是一个商业导向的问题;第二个特征,它的数据要素是不是很丰富?它不一定是现在的存量多大,而是获取数据单位成本是不是足够低。比如现在临床阶段,在人身上做实验成本高、周期又长,所以它的改造时间和周期是比较漫长的。而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我们用 AI 虚拟筛选与自动化合成技术来实现候选分子的高效筛选,这一过程的单位成本相对较低。我认为这部分是 AI 赋能药物研发的确定性价值所在。

其实很多传统行业,包括我们的研发领域,大家往往追求的是确定性优化,每一步都要做得更好,要精准地去判断这个结果下一步行不行、好不好。 但到了 AI 时代,可以在单位试错成本很低的情况下,更高效的通过大量试错,涌现出某一个正确的结果。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

张鹏:

零售这个领域里,我觉得过去人类做得还挺好,这些零售行业公司也不是 AI 时代才诞生的。在这个一直很成功的业态里,运用 AI 的想法是不是跟这个一米宽、百米深的观点会不太一样?

张文中:

首先 AI 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你能做很多过去做不了的事。 比如基于飞书的这种同声传译系统,过去我们可能同时几十个点位都在开会,要按传统的同声传译系统是比较麻烦的,很难布置,现在用飞书的系统就很容易做到。

还有 AI 巡检,原来是人工巡检。比如晚上值班的环境,很难看得过来。现在用 AI 就很容易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现在已经做到几千个商场共享一个智能防损系统,晚上都不需要留人值班了。这就是我特别要强调的 AI 创造的新能力。

对于零售企业而言,无论线上线下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分析,我们公司可能会有个研究部门,专门去研究消费者走向,做出消费者洞察,产出一个大的趋势性报告。哪怕一些著名咨询公司参与到这个工作里,也会比较复杂。今天 AI 就提供了一种可能,它能够大规模地、全量地对市场进行分析,比如说饮料今年是个什么趋势?甚至碳酸饮料会是个什么趋势?给你一个非常清晰的分析,这是在 AI 落地之前很难想象的。

通过 AI 可以把一些很复杂的、很全局性的,同时又要很深刻的、很具体的事真的做到位了 ,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组织如何落地 AI:

自上而下 & 自发涌现

张鹏:

我听说你前段时间有一个非公开的内部的演讲,好像叫《企业落地 AI 的十大坑》,能不能挑一个讲讲?

谢欣:

比如其中一个坑就是买家秀,卖家秀问题。这个产品到底好不好用?大家不要单纯看厂家宣传,也不要单纯看一些你不熟悉的自媒体的这个报道,我们还是应该问那个实际用过的用户。

AI 发展速度快不快?非常快。如果说以前的科技革命是移动互联网,假设它的速度是 10,那这次 AI 的发展速度可能是 30。但问题是媒体报道能给它吹到 80 上去,给很多老板带来了焦虑。对于 AI 落地,我觉得对 C 端要容易很多,你自己拿出手机下载一个豆包,下载一个 DeepSeek 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企业落地我觉得其实是不太容易的。C 端的应用会快速爆发,然后 B 端的 AI 落地像一场马拉松。

飞书 CEO 谢欣

张鹏:

要找一个确定的方向持续努力,第一场胜仗很重要。 要在组织里推动一件事,要有个 budget。我们关心的都是花多少钱,但其实一个组织里还有一个心理账户——一件事情,老板如果持续错误指挥 3 次,就没人跟着你玩了,所以想问问大家,怎么带着团队在一个方向上通过打胜仗不断积累信心。你是如何带大家打第一个胜仗的?

马健:

AI 落地的过程中,不能把突破性的事情完全寄托于理性规划,就像过去一个大项目总是立项分析、搭架构、搭平台。

在晶泰,我们更需要的是特种部队和排头兵,我们一般是让领域专家牵头。为什么不让算法和 AI 的牵头呢?因为他们的习惯是拿着锤子找钉子。我们的经验是让有志于改变本领域研究范式的领域专家牵头,配以相应的数字化和 AI 的资源。

很多 AI 创新过程当中,最大的成本是沟通成本,最大的障碍是语言的障碍。 有些到了管理岗位之后,离一线远,对于很多的工具是生疏的,而且还有一个思维的惯性,对 AI 有种恐惧和抵触感。推动一下,找到这个甜头之后,是会很快调整认知的。

张文中:

从我们的实践来看,选准领域是很重要的,多数人都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否则对这个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是怀疑的。比如,你到了晚上西红柿没卖完,其实很挠头,如果说有这个 AI 工具帮他帮会觉得就很舒服。这样的示范也会让更多人感受到 AI 不但能够引领创新,而且是有温度的。包括由飞书主导的 AI Hackathon 大赛,某种程度上也是让大家真正认识到 AI 的意义。

另外就是自上而下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强推可能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果是要求大家用,也确实取得一定效果,但还是会比较机械。怎么选择一些真正有引领性的人去示范,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张鹏:

飞书经常帮着用户去搞大赛,对吧?那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看到过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吗?

谢欣:

飞书确实帮助很多客户企业一起搞 AI 黑客松大赛。我们希望大家把 AI 用起来,但是这件事其实蛮难的,又没有一个简单的说明书,所以怎么办呢?我们到客户这边,帮助他们培训,告诉大家这些工具怎么使用。像飞书的这些 AI 的工具,它本身可玩性也比较强,不论是飞书多维表格 AI,还是我们本身的协同办公能力。

这些企业的员工对自己岗位有非常具体的痛点,他用 AI 去改进工作,就很有成就感。我们层层选拔,到决赛这一层的时候,一般会邀请老板、高管一起来投票评比。这件事情是帮助大家从组织文化上解决了对 AI 的态度。 我们自己也是慢慢摸索之后发现这个事挺好,真的实现了上下同欲的效果。

AI 落地后,

对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马健:

我期待这个组织能够不断地有更强的活力和生命力,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自下而上、推动整个 AI 落地和发展的变化。

张文中:

我希望今后两年 AI 能够让这个行业的复杂程度变得更低,让这个行业能够更接近 AI 的原生态发展。

谢欣:

希望两年后看今天的飞书,感觉今天的飞书是一个比较陈旧、落后的飞书。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