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AI Agent 走向惨烈的价格战,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认为,数字人的终局不是工具,而是 IP。这家公司正主动从产品竞争中「后退」,转而提供底层的 API 平台能力,并用亲自下场做 IP 的成功,验证「卖结果」而非「卖工具」的商业模式。
近期,AIGC 独角兽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基智能」)近日已完成数亿元 D 轮融资,投资方为嘉兴高新区产业基金。
这并非一次常规的财务投资,更像一场「金凤凰」与「梧桐树」的战略绑定。自 2017 年成立以来,这家 AIGC 独角兽已获腾讯、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的 10 轮注资。但创始人司马华鹏此刻思考的,却是「后退」。
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图为 6 月出席 AGI Playground 2025 大会
「我们正在退回到 API 平台层,我们内部叫做 DAAS 战略(DUIX AS A SERVICE)」司马华鹏说。这场关键的战略转型背后,是他对任正非「华为不造车」逻辑的深刻认同:「一旦既做教练又做球员,就会产生很多矛盾。有所不为,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战略取舍。现在有数万个海内外企业在用硅基的 DUIX 能力,硅基跟鸿蒙智驾战略一模一样。」
「硅基 inside」的阳谋:从造车到提供「智能底盘」
在发展早期,「硅基智能」曾是数字人赛道的急先锋,一度支撑起十万 AI 直播间同时运行。但现在,他们选择从台前退到幕后,决心成为数字人时代的「底层基建」,打造算力和财力的双轮驱动。
这一战略被命名为「硅基 inside」,其核心是:不再执着于打造自己的「汽车」(终端产品),而是成为数字人产业的「智能底盘」供应商。通过其核心技术平台 DUIX(Dialog User Interface X),「硅基智能」将看、听、说、交互、思考等多模态能力,以标准化的 API 接口,模块化地输出给千行百业。
硅基智能 DUIX(Dialog User Interface X)
与其陷入永无止境的前端应用创新,不如构建一个繁荣的生态。如今,通过两个超级开源项目 (DUIX-heygem 和 DUIX-mobile),全球已有数万名开发者在其开源技术上进行创造,让「硅基 inside」的技术基因,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在更多产品中生根发芽。
从赋能者到生态构建者,「硅基智能」的战略进化,是在喧嚣的 AI 创业环境中一次冷静的取舍。
真正的护城河:AI的尽头是「泡泡玛特」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市场上大量涌现的 AI Agent(智能体)时,司马华鹏的观点颇为犀利:「纯工具性的 Agent,最后一定会陷入惨烈的价格战。」
在他看来,随着大模型推理成本持续下降,单纯提供逻辑和流程自动化的能力,其技术门槛和商业壁垒将迅速消解。那么,AI 应用的护城河究竟在哪里?
「是 IP,是那层『皮』。」他用泡泡玛特做了类比:「能生产『拉布布』(Labubu)那种塑料玩具的公司遍地都是,但拥有这个 IP 的公司只有泡泡玛特。前者赚的是加工费,后者赚的是 IP 溢价。」
这个类比直指 AI 商业模式的核心:功能价值易于复制,而情感价值难以替代。一个没有形象的 Agent 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而一个拥有特定形象、声音和性格的数字人,传递的则是情感、信任和品牌认同。
「你跟吴孟达的数字分身聊天,能感受到情绪价值,因为你看过他的电影。这种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司马华鹏引用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来阐述这一逻辑。在他看来,人类终究是「着相」的,这张「皮」所承载的 IP 价值,才是数字人业务最坚固的护城河。
双轮驱动:开源的全球化与产业的区域化
基于上述判断,「硅基智能」的商业化路径也演变为「技术出海」和「产业落地」的双轮驱动。
第一个轮子,是面向全球开发者的开源战略。 凭借 144 项数字人发明专利 (30+项海外发明专利) 的支撑,他们将部分核心技术开源,让全球开发者免费使用,在此基础上提供付费的高端模型定制服务。这种「开源免费+增值收费」的模式,已经成为公司出海业务的重要收入来源,并带来了可观的商业转化,有非常多的海内外大厂成为硅基客户,今年预计海外收入将有巨大的突破。
第二个轮子,是扎根区域的产业深度融合。 此轮融资选择嘉兴,正是看中了这片产业沃土。「我们认为 AI 产业是一种服务业,要做好深度服务的准备,我们希望为『金凤凰』找到一棵『梧桐树』,就像理想汽车找到常州一样。」司马华鹏说。
浙江省和嘉兴市自上而下对 AI 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为「硅基智能」提供了绝佳的营商环境。此次来自嘉兴秀洲的融资更是一次「双向奔赴」,「硅基智能」将利用其技术,深度赋能浙江庞大的民营经济和浙商群体,助力区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同时用 AIGC 助力大学生、残疾人、退伍军人等创业,打造全国共同富裕典范区域。今年 5 月,「硅基智能」还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了 10 万份「硅基分身」产品,推动数字人技术在教学、科研与创新创业中的普及应用,进一步夯实其在「AI+教育」领域的落地能力。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向硅基智能颁发证书
终局模式:打破「大锅饭」,让 AI 为结果付费
「AI 的最终核心一定是卖结果,只有卖结果才能促进 AI 的深度进化。实现 AGI 的障碍不在 AI 这个生产力,而是目前给 AI 吃大锅饭的生产关系」,在司马华鹏看来,当前 AI 行业的发展瓶颈,并非技术本身,而在于商业模式。他认为,传统的 SaaS 订阅制是一种「生产关系」的滞后,它无法有效激励 AI 这一「新生产力」的深度进化。
这种思考的逻辑是:在订阅制下,无论 AI 为客户带来的业务价值是一百万还是一千万,软件服务商收取的年费相对固定。AI 模型本身缺乏从业务结果中获得正反馈的激励,其迭代动力更多源于技术团队的内部 KPI,而非市场端的直接价值驱动。
为此,「硅基智能」正在探索一种「为结果付费」的模式。为了验证该模式,该公司进行了一项内部实验:打造了「硅基大司马」「科技大司马」等千万粉丝级的 IP 矩阵,实现了可观的商业回报,也为其「卖结果」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最佳样板。
全网累计播放量已超 2 亿
这种模式的转变,意味着 AI 公司的角色从技术供应商,向深度参与客户业务的「增长合伙人」演进。这不仅要求 AI 公司对自身技术创造的商业价值有极强的信心,也试图为整个行业,在「价格战」的内卷之外,寻找一条更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