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救」了小米财报

摘要

舆论至暗,业绩高光,还有 AI 悄悄上桌。

用一个什么词,可以准确描述小米目前的处境?

对雷军来说,他刚刚经历了「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这种「艰难」直接体现在舆论场的巨大转变上:半年前,他还是「互联网许愿池」,大家觉得什么产品难做,都期待雷军和小米可以给出更好的产品;但最近,尽管小米推出了首款自研旗舰 SoC 芯片,却依然面临诸多争议甚至谣言,雷军不得不在微博上请求网友转发辟谣。

不过,从更能反映一家企业周期性经营的财务数据来看,当下显然不是小米的「至暗时刻」。5 月 27 日晚,小米集团公布了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单季总营收达 1113 亿,经调整后利润为 107 亿,均再创历史新高。

这一次,雷军没有再用「最强季报」这样的字眼渲染气氛。但在财报公布后的业绩沟通会上,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卢伟冰却传达出了对未来业绩有些出人意料的乐观和信心。

卢伟冰表示,5 年前当小米提出高端化战略的时候,除了外部质疑,内部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小米坚定地决定用「小米」这个品牌,从手机和汽车两个品类发力做高端,终于收到了成效:小米 SU7 上市一年,「一个能打的(竞争对手)都没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财报里,「AI」首次被单独提及,并放在了创新业务板块。4 月底,小米发布了首个自研推理模型 Mimo 7B。卢伟冰表示,AI 会成为小米的重要基建,未来会大力投资自己的基座大模型,做自己的业务服务。预计在 2025 年,小米总研发费用 300 亿中,将有约四分之一被投入在和 AI 相关的研发中。

 

低调的最强季报:单季利润首次过百亿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总营收达到 1113 亿元,同比增长 47.4%,其中非汽车业务同比增长 22.8%。这是小米连续第二个季度营收破千亿,也是第六个季度实现营收正向增长。营收创新高的同时,集团本季度经调整净利润达 107 亿元,首次突破单季度百亿元大关。

从业务板块看,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 506 亿元,同比增长 8.9%。卢伟冰在业绩交流会里指出,今年手机市场大盘的增速,可能会比年初预期得要缓慢一些。他预计国内增速大概在 2-3%,全球增速则为 1-2%,部分市场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手机是小米冲击高端的两大排头兵品类之一(另一个是汽车),在市场增速预期放缓的情况下,2025 年小米的重点将放在改善产品结构上。据卢伟冰透露,在 4000-6000 元的价位段,小米去年市场占比已经达到了 17-18%,但在 6000 元以上的市场上,市场占比目前仅为 5%,这是小米下一阶段的攻坚目标。

AIoT 业务里,智能家电业务表现突出,远超行业增速。其中空调出货量超 110 万台,同比增超 65%,在销售淡季实现了「淡季不淡、强势增长」;冰箱出货量超 88 万台,同比提升超 65%;洗衣机出货量超 74 万台,同比增长超 100%。

建设中的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 | 来源:视觉中国

大家电业务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智能家电工厂项目的投产和布局。小米智能家电一期工厂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在武汉投产,这是小米继汽车超级工厂、手机智能工厂后的第三座自建工厂,重点聚焦在空调品类。卢伟冰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这 3 座工厂背后,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复用的。」小米的澎湃系统,也可以为智能制造的管理和运行提供帮助。

大家电的目标,是在今年进入全国第三,2030 年成为大陆市场的头部品牌。

其他方面,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约 91 亿元,同比增长 12.8%,毛利率达 76.9%。财务层面,集团现金储备依旧充裕——现金及等价物约 862 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健康水平。

 

汽车上线一周年,「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

小米汽车业务则继续保持了高增速。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共交付新车 75869 辆,总营收为 181 亿,毛利率达到 23.2%。

这个毛利率的水平,不仅对于一个产品正式发布一年的新品牌来说无法想象,也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已经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同阶段,特斯拉毛利率为 16.3%;理想汽车毛利率为 19.8%;单季度销量超百万的比亚迪,毛利率为 20.1%。

自小米汽车首款产品小米 SU7 上市一年后,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已经从 2024 年第二季度(即正式上市后的第一个财季)的 15.4%,持续上涨到 23.2%。汽车业务的亏损幅度也逐渐从单季 20 亿下降至 5 亿。

小米汽车的亏损持续收窄 | 来源:小米财报

卢伟冰认为,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产品力足够强,产品价格体系保持稳定。小米认为,SU7 自发售至今累计 14 个月里,没有降价促销,购车权益也一直在持续退坡,稳定的价格体系对毛利率提升起到了帮助。

第二,单款爆品策划带来了成本结构的优化。卢伟冰认为,单款的爆款比总量更能体现规模效应。

第三,管理效果和渠道效率做得不错,「传统汽车市场,有非常多环节可以改善,小米的效率可能是传统汽车公司的 2-3 倍」。

即将上市的小米 YU7 全系标配了可以提升智能化安全的激光雷达。对于这是否会影响定价策略和盈利能力,卢伟冰表示,盈利和毛利率的核心是要有强的产品力,「小米 SU7 一个能打的(竞争对手)都没有。

他表示,自己也不认为上市后的 YU7 会和 SU7 形成竞争关系。他强调小米 SU7 此刻仍有大量订单等待交付,且 SU7 和 YU7 的同平台属性,有助于提升零部件的复用率和生产效率。

小米两款同平台车型 SU7(左)和 YU7(右) | 来源:小米

「(未来销量)也许可以参考 Model 3 和 Model Y 的比例。」2023 年,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系列累计共交付超 173.9 万辆,其中 Model Y 销量超过了 122 万。

不过,尽管汽车业务的销量和毛利率持续上涨,卢伟冰也对市场发出了「狂言」,但小米依然没有公布汽车业务盈利的预期。作为参考,新势力中理想扭亏为盈是年销量超过了 37 万,赛力斯的平衡线则为年销量 42.6 万辆。按照此前的预期,小米 2025 年的预期销量为 35 万辆。

 

AI 首次「上桌吃饭」

这次财报里,还有一个微小的变化:小米首次把「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改为了「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

此前的 4 月 30 日,小米发布并开源了首个专注于推理任务的大模型 Xiaomi MiMo-7B,包含基础版(Base)、监督微调版(SFT)和强化学习版(RL 和 RL-Zero)4 个版本。小米称,MiMo-7B 在数学和代码能力上有所突破,在公开测评集 AIME 24-25(数学推理)和 LiveCodeBench v5(代码竞赛)中,其性能超越了 OpenAI 闭源推理模型 o1-mini 及阿里巴巴开源推理模型 QwQ-32B-Preview。

卢伟冰表示,AI 和芯片是小米集团非常重要的两大子战略。在 AI 领域,小米将持续推动基座大模型的研究,做好基建工作。「手机是 AI 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但不是全部」。

在芯片层面,他强调未来一段时间里,小米自研的玄戒芯片将和联发科、高通的外部供应商芯片多平台并存。「自研芯片只用在旗舰,所以搭载的比例不会太高」。他认为手机大芯片的影响,要以 5-10 年的维度,才能体现出具体商业层面的影响。

在业绩沟通会上,小米高管表示,AI 的研发投入将占 2025 年总研发投入 300 亿元的近四分之一。此外,全年 100 亿元的资本投入中,也将有相应部分用于 AI。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