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李未可科技于举办了 2025 年度新品发布会
近日,李未可科技于举办了 2025 年度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三款 AI 智能眼镜及 AI 眼镜专属大模型「WAKE-AI 任务式交流系统」,并重磅发布「零级智能体 ZeroAgent」,标志着智能眼镜赛道正式迈入群体智能时代。
(李未可科技创始人&CEO 茹忆)
AI 驱动:零级智能体重构 AI 眼镜交互逻辑
作为发布会的核心亮点,除了连续发布的三款 AI 眼镜外,李未可科技打造的「零级智能体 ZeroAgent」首次亮相即引发关注。该智能体基于李未可自研的 WAKE-AI 大模型打造,通过多智能体协同的「群体智能」模式,实现任务分发与动态决策。例如,用户询问星座运势时,ZeroAgent 自动调用「星运师智能体」解答;旅游规划则由「旅行助手智能体」完成。这种「去中心化」的交互方式,打破了传统硬件依赖单一 AI 功能的局限,以实现更精准、自然的交互。
李未可科技创始人兼 CEO 茹忆强调:「AI 眼镜,AI 在前硬件在后,AI 技术必须成为用户需求的第一响应者,而非硬件的附属品。」ZeroAgent 不仅支持 180 种语言实时翻译(覆盖专业术语超 3000 条,产品已上线 128 种),还在嘈杂环境中保持 90% 的识别准确率,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场景下表现突出。其核心技术突破包括大模型 ASR(自动语音识别)优化、多模态数据融合及手机到 pc 等设备的跨端同步能力,被茹忆称为「出海神器」。
硬件为舟:轻量化设计定义行业新标准
在硬件领域,李未可科技坚持「不做 40 克以上 AI 眼镜」的原则,发布的三款新品均以轻量化为核心:
- LAWK City 系列:主打时尚与长续航,其中 City Air 商务版仅重 27 克,无框眼镜做到 23 克,续航达 14 小时,支持 10 款镜框定制,定价 999 元起;
- LAWK View 旅拍版:搭载高通第一代骁龙 AR1 平台及索尼 IMX681 摄像头,支持 20 种语言拍照翻译与 40 分钟直播,重量 38 克,首发价 1699 元。
茹忆指出,轻量化是 AI 眼镜普及的关键:「用户需要的是全天候佩戴的『隐形助手』,重量的控制成为 AI 眼镜的首要条件,而非笨重的堆砌硬件去秀技术。」为此,团队在防漏音、降噪、续航等细节上深度优化,例如 City 系列 50 厘米泄音衰减达 35 分贝,远超行业标准。
生态协同:从技术到市场的全链路布局
为深入翻译场景,李未可科技联合米奥兰特国际会展,瞄准跨境商务场景,加速了 AI 眼镜在垂直场景应用落地。通过 AI 翻译与跨文化谈判辅助功能,米奥兰特在今年 1 月推出了 AI 慧展 1.0,未来双方会持续开拓 AI 在垂直行业中的应用。助力中国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米奥兰特国际展会董事长潘建军)
此外,李未可科技同步宣布与博士眼镜达成战略合作,目前 AI 智能眼镜 City 正式进驻其全国 30 家线下门店,方便用户到线下体验购买,并提供专业验光与场景化体验服务。
在技术生态上,李未可开放 WAKE-AI 2.0 架构,支持开发者接入智能体广场,并联合阿里云、微软云等成立「智能眼镜生态联盟」,推动 AI 智能体落地 AI 智能眼镜中,丰富生态,同时李未可科技表示也将开源 WAKE-AI 平台助力更多硬件落地 AI 能力。
未来展望:AI定义硬件,场景定义未来
茹忆在发布会上强调:「李未可首先是一家 AI 公司,再是一家 AI 硬件公司,我们用自己的 AI 技术去打造能让用户用得上的全天候产品」他预测,未来十年传统眼镜将全面智能化,而轻量化、长时佩戴与场景深度适配是竞争核心。面对小米等大厂入局,李未可科技选择聚焦商旅细分赛道,以「技术+数据+场景」优势构建壁垒,目标年内销量突破 10 万台,并推动 AI 眼镜成为用户「日常佩戴的第一选择」。
此次发布会不仅展现了 AI 与硬件的深度融合,更揭示了人机交互从「工具」向「伙伴」演进的未来图景。在李未可科技的蓝图中,零级智能体仅是起点,群体智能的无限可能正待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