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月 19 至 23 日,IEEE 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ICRA 2025)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
(图 1)
5 月 19 至 23 日,IEEE 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ICRA 2025)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参会人数超过 7000 人。ICRA 由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RAS)主办,自 1984 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
ICRA 在谷歌学术指标(Google Scholar Metrics,GSM)中常年位居机器人学刊物影响力评定第一,每年汇聚来自世界各地最前沿的研发精英和学术先锋,就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碰撞思想、共话未来,无论是会议规模和学术地位上,ICRA 都可以被称之为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
今年,戴盟机器人携新品全球首款多维高分辨率高频率视触觉传感器 DM-Tac W、多维触觉感知五指灵巧手 DM-Hand1 参展 ICRA,首次亮相海外,获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双重关注。
(图 2)
DM TAC-W、DM Hand1 海外首次亮相
获学术界与产业界双重关注
戴盟的展位上,分别设置了 DM-Tac W、DM-Hand1 的互动体验区,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
DM TAC-W 每平方厘米覆盖 4 万个感知单元,远超当前最密集的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可捕捉物体接触时的形貌、纹理、软硬、滑移、按压力、切向力等多种模态信息,为夹爪等执行末端赋予类人触觉能力。现场还准备了「愤怒的小鸟」传感小游戏,通过按压 DM-Tac W 并改变不同位置的正压力和切向力,观众能够精准操控小鸟的运动轨迹,直观地展示了 DM-Tac W 的高分辨率、高频率、多模态等技术优势。
观众体验「愤怒的小鸟」传感小游戏(图 2)
同时,DM-Hand1 也收获了广泛关注,戴盟突破性地将毫米级的视触觉传感器部署在灵巧手指尖,极大地降低了手指厚度,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得益于丰富的多模态触觉信息感知能力,DM-Hand1 可赋能机器人完成自适应抓握力控制、易碎易损件柔顺操控、精密零部件装配等高难度任务。
技术专家向观众介绍 DM-Hand1(图 3)
戴盟的展位吸引众多专业观众(图 5-8)
独创视触觉技术路线
开创国内商业化先河
现阶段,在工业制造场景中,前端工序已实现高度自动化,后端异形零件装配仍严重依赖人工。普通工人经短期培训即可胜任的工作,对机器人却是巨大的挑战。机器人真正落地应用场景,关键在于灵巧操作能力。
而机器人的灵巧操作中,触觉又是至关重要的。人类可以轻松完成拧螺丝、拧瓶盖等操作,这得益于双手敏锐的触觉、力觉反馈和手指形变等感知信息,但没有触觉感知的机器人,不仅操作速度缓慢,更难以完成精细、复杂的任务。
因此,戴盟在研发人形机器人之初,便将触觉传感器确立为最重要的产品开发,从港科大科研团队到如今,已历经 8 年时间。缘起于王煜教授与师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 Alberto Rodriguez 教授为期 6 年的科研合作,在王煜教授的带领下,戴盟团队独创了全新的视触觉传感器技术路线。
区别于 MIT 的 GelSight 技术方案中常见采用的三色光技术原理,戴盟成功开辟了基于单色光的图案追踪原理的技术路线,攻克了视触觉传感器算力要求高、发热量大、耐用性差等难题,在全球范围内的机器人及具身智能领域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线。
不仅如此,戴盟还突破性地将传感器厚度减少到毫米级别,正在推动「全球最薄」视触觉传感器的产业化,并由此开创了国内视触觉产品商业化先河。基于视触觉传感与机器人操作领域的积累与成果,增强了戴盟推进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与变革的决心。
ICRA 2025 圆满落幕,戴盟凭借 DM-Tac W 和 DM-Hand1 获国际认可并斩获海外订单,实现中国视触觉产品首次规模化出海,标志着「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的新突破。
展望未来,戴盟将继续携手全球科研伙伴,共同推动具身智能多场景应用落地,引领机器人产业创新升级。
关于戴盟
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高分辨率多模态触觉感知、触觉灵巧手软硬件产品,并通过深度融合通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研发含视觉、触觉和语言的操作模型(VTLA),为具身智能、工业自动化、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实验室自动化等末端抓取领域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
「戴盟机器人」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在视触觉传感器、多指灵巧手设计与制造、类人行为学习与泛化、含视觉触觉的感知操作大模型等前沿领域深耕多年。团队拥有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与技术积累,及全球推广到年营收数十亿的量产经验。
戴盟机器人聚焦于触觉感知与灵巧操作上的颠覆式创新,推动机器人「具身技能」与具身智能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改善人类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智能机器人真正展现出革命性的实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