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数字经济与社会需求的演变, 新兴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 深刻影响着 Z 世代。
随着数字经济与社会需求的演变, 新兴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 深刻影响着 Z 世代。Soul App 旗下研究院 Just So Soul 基于 3209 名 Soul App 用户的调研数据, 分析并撰写了《2025 年 Z 世代新职业洞察报告》。年轻人如何看待、选择、考量新职业? 报告旨在深入剖析 Z 世代对新职业的认知、兴趣、态度、选择偏好以及面临的挑战。
年轻人最喜欢的劳动, 是「情感劳动」,12% 从业者已收入过万
Z 世代对新职业的兴趣呈现出多元化态度——在各大新职业类目中,「心理健康与情感陪伴类」(如解忧师、心理咨询师、陪诊师等) 以高达 40.0% 的兴趣度拔得头筹。这不仅是 Z 世代重视情绪价值、追求内心平衡的直接体现, 更意味着提供情绪支持和精神慰藉的「情感劳动」正被视为一种有价值、值得投入的新兴职业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投身「情感劳动」的 Z 世代中, 已有 12% 的年轻人获得超过 1 万的总收入,5% 的人总收入超过 5 万。年轻人正用自己的创造力, 完成从「情感价值」到「经济价值」的换算。
与此同时, 「体验经济类」(如试吃员、调香师,28.3%) 和「游戏与电竞类」(如电竞选手、主播,27.1%) 分列二、三位。这表明工作的趣味性以及是否能将个人爱好 (如美食、时尚、游戏) 融入其中, 是吸引 Z 世代的重要因素。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功能性岗位, 而是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更多元、更个性化的体验。
年轻人最喜欢的职业, 是「自由职业」
自由度的区别, 是新职业与传统职业的最大分野。在新职业的各项吸引力要素排行中,「时间自由」、「创意自由」、「地点自由」分别排名第 1、2、4 位。
这表明 Z 世代渴望打破传统职业中科层制的的时空限制, 追求自主安排工作节奏与地点的模式, 新职业为他们提供「重新定义工作场」的可能, 这是对传统职业「在场主义」的颠覆。
除了时空的自由, 年轻人也需要创意的自由, 他们不仅要「工作」, 更要在工作中融入热爱、挥洒创意, 实现自我价值, 这与传统观念中「仅为谋生而工作」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铁饭碗? 好是好, 但也就还好
面对以稳定著称的「铁饭碗」类职业 (如公务员、教师),Z 世代的态度呈现复杂性, 近半数 (48.6%) 参与调研的年轻人认为铁饭碗「吸引力较强, 但不一定是首选」。Z 世代承认「铁饭碗」稳定性的价值, 但已不再将其视为唯一或最佳选择, 而是与其他职业机会并列考量。
更有四分之一 (24.9%) 参与调研的 Z 世代表示对铁饭碗「没有滤镜, 与其他职业无异」, 显示出明显的祛魅倾向。从趋之若鹜到祛魅,「铁饭碗」虽然光环犹在, 但其吸引力已经在年轻人的态度变迁中变得不复往日。
新职业, 也是「35 岁焦虑」最新解。
「35 岁焦虑」是职场普遍存在的年龄与转型压力, 新职业于「35 岁焦虑」, 是解药还是新忧?
Z 世代的看法是——超过半数 (32.7%「能缓解」+24.5%「部分缓解」) 的人认为新职业对缓解 35 岁焦虑有积极作用。他们相信新职业「更看重经验和技能积累, 而非年龄门槛」(32.7%), 或者认为虽然部分新职业有年轻化偏好, 但总体仍有空间 (24.5%), 还有 13.6% 认为这「取决于个人转型能力」, 强调持续学习 (如 AI 工具) 可破除年龄障碍。
关于新职业, 年轻人爱学习, 也 AI 学习
既然说到 AI,Z 世代获取新职业技能的途径, 也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原住民特征:
网络社区是首选知识枢纽, 社交化学习成主流——「网络社区搜集相关信息 (小红书/B 站/Soul 等)」以 59.0% 的比例遥遥领先, 成为 Z 世代学习新技能的首要渠道。这表明他们高度依赖社交媒体、内容平台等进行信息检索、经验交流和同伴学习, 偏好去中心化、用户生成内容的学习模式。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结合 AI 丰富个人知识」的投票率达到 48.1%, 几乎与「通过参与线下活动 (如展会、主题研讨会等)」(48.4%) 持平。这揭示了 AI 工具 (如大型语言模型、专业 AI 应用) 已快速渗透到 Z 世代的知识获取和技能提升过程中, 成为他们重要的学习伴侣和效率工具。人机协同学习正成为新常态。
超 1/3 已「下场」, 新职业渗透率可观
Z 世代不仅对新职业抱有兴趣, 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付诸实践。
调研显示, 已有 15.0% 的受访者「已经在全职从事新职业」, 另有 21.1%「已经在兼职尝试新职业」, 两者合计达到 36.1%。这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一的 Z 世代已经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新职业实践中, 显示出新职业在年轻群体中的实际渗透率比较可观。
年轻人最需要什么支持? 技能、资源、政策
为了更好地发展新职业,Z 世代最希望获得哪些支持?
排名前三的需求分别是「职业技能培训」(52.4%)、「行业资源 (客户、供应链)」(50.8%) 和「政策支持 (如职业认证、社保覆盖)」(50.4%)。这清晰地指向了一个「培训-资源-政策」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需求。Z 世代不仅需要提升专业能力, 还需要打通进入行业的实际门路 (人脉、客户), 更需要制度层面的认可与保障 (身份认证、社保福利)。
由此可见, 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生态系统, 是帮助 Z 世代在新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的关键。
拥抱不确定, 接受不稳定
Z 世代在面对新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时, 展现出比前辈更高的风险容忍度, 但也伴随着对未来的审慎思考——
高达 62.0% 的受访者表示「在一定程度内能承担 (收入不稳定) 风险」, 加上 25.3% 表示「不介意, 有能力承担风险」, 合计近 88% 的人对收入波动持接受或开放态度。这比传统求稳心态有了显著转变。然而, 仅有四分之一的人完全不介意, 大多数人的接受是「有条件的」, 这体现了一种「算计的灵活性」——愿意为兴趣、自由承担一定风险, 但并非全然不顾现实保障。仅 12.6% 的人表示「比较介意, 不能接受」。
结语
总体来看, 对于新职业是否值得长期投入并能获得可持续发展,Z 世代的看法整体乐观, 超半数的受访者「相信可以长期发展」, 表明新职业作为一种可行的、可持续的职业路径, 已经在 Z 世代中形成主流认可度。这对于新兴职业领域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
可以说,Z 世代正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行动力, 积极塑造着未来劳动力市场的格局, 预示着一个更加个性化、灵活多元且注重情感价值的职业新时代的到来。他们的选择与探索, 不仅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份充满活力的洞察与蓝图。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