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AI 时代,联想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大厂?

摘要

AI 入口的野心,被杨元庆藏得太深了。

「你觉得做 AI 时代的入口,YY(杨元庆)会没考虑过吗?」

不久前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MWC2025 中,联想的同学反问了我这么一句话。

当地时间 3 月 5 日,联想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杨元庆做为重要嘉宾,在大会开场环节,对 AI 时代端侧 AI,Personal AI 和To B 端 AI 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会后,杨元庆和国内媒体做了一个40 分钟左右的采访短会,会上我把目前行业巨头、尤其是移动终端如手机厂商,对于「AI 入口」的思考向杨元庆提问,后者承认 AI 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联想「目前还没到那一步」

联想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杨元庆在 MWC 大会做开场演讲|联想集团

这个回答让我有些许感慨——论 PC 市场,联想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在手机市场,摩托罗拉已经悄然进入全球手机前五,在海外市场「偷偷发育」;在算力侧,联想同样有服务器等 B 端领域布局。

如果单纯以硬件和软件的生态来看,能和联想比肩的大概只有华为这样的公司,而后者在海外受到诸多牵制,和联想在海外的游刃有余相比,高下立现。

相比于 MWC 上展出的「三折叠笔记本」、太阳能笔记本和 AI 挂件儿「Tiko」,AI 入口的吸引力显然更大。作为全球最大硬件厂商,怎么可能没有考虑「成为最大 AI 入口」这样的可能性呢?

联想同学的善意提醒,让我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浅薄,甚至有点搞笑。

「韬光养晦」,显然是联想公司的重要格言。那么,在 AI 时代,作为联想的 No.1,杨元庆又是怎么看待联想和时代的共振?

什么时候,「那一步」才会真正到来?

以下为媒体采访速记,经极客公园整理发布

 

硬件增长离不开创新和运营

媒体:刚才在外面和 Gina 分享我今天逛展的感受。我们在 MWC 展上看到很多其他中国厂商的产品早就推出了或者已经在国内优先发布的产品,只是再次拿到 MWC 展上做一些展出,但是只有联想发布了外折叠、太阳能这些让人比较惊艳的概念型的产品,是第一次发布,所以想问联想是怎么做到从 CES 到 MWC 这么短的时间能够连续推出这么多创新的产品的

杨元庆:刚才你们进来之前,我跟秦朔老师在聊,我说作为企业一个是战略非常重要,战略的作用就是在最高制定方向,下面是技术、产品,大家就会自觉地、自发地往前走,不需要由 CEO、董事长亲自督促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进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文化也很重要,文化也是一个企业中每个人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做的非常重要的推动力。过去的几个季度我们的业绩不错,很多记者经常问一个问题,像我们的 PC 已经第一了,市场份额还不断地增长,超过市场的增长,我们的手机在扭亏为盈之后,为什么现在能高过市场那么高的增长?我们又是为什么能把像服务器和基础设施的业务扭亏为盈的?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是业务组合。这就是战略的考虑。像我们 PC 既做商用,又做消费。我们的基础设施呼应市场动态的变化,从过去传统的企业进入到云计算这样的领域。这是第一个因素。

后面两个因素是我要讲得更多的: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卓越的运营。卓越运营就跟我们独特的业务模式,我们叫 global local,还有和我们 ODM+的这些业务模式有关系。但是前面的创新已经成为联想一个文化的基因。我们一直很强调这个,是我们文化的核心,创业、创新、客户至上都是我们文化核心的例子。所以说一个企业有这样一个文化的基因,把创新作为这个基因,员工的自觉性就会很高。

我说实在的,当我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的惊讶程度可能不亚于你,我也没见过这些新的创新的产品。这个「三折叠」屏、太阳能的电脑,当然 fold board(可折叠)我是在 CES 上见过。这些都是团队的,各个产品部门自发的、自觉创新的行为。而且,他们不但有那么多创新的成果还把节奏规划得很好好。我们有那么多的展会,我们参加了外部的展会,我们也有自己的 Tech World 这样一些创新展示的场所,良好的规划让每一个创新都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场合来发布。所以这个还是我感觉到比较骄傲和自豪的。

媒体:提到手机业务快速增长,我看很多的市场排名上 Moto 排名是非常快速地在增长,上次财报时有问到这个问题,您说手机业务不是个小而美的业务,那我想问一下联想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样的野心和抱负?

杨元庆:当然我们希望走进领先的厂商的行列里面。先是(海外市场排名)前五名,然后进入到(海外市场)前三名里面。我们最大的体会,不管是 PC、手机,甚至是服务器、存储、基础设施,这些都是高科技的规模制造业,要不断地创新。但是,没有规模,没有优秀的运营,也是非常难以成功的。

这是我讲的在这样一个行业小而美是很难生存的,所以我们在把第一个业务扭亏为盈或者是建立起核心的竞争力,之后我们还是要考虑快速地增长,增加规模。增加规模就是给你一个更大的竞争,当然也是给你增加在全球市场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来制定的策略。所以手机今天的利润可能不如我们 PC 业务,我们 PC 业务是真正把它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起来了,不断地创新,而且卓越地运营,使得我们保持业界领先盈利的情况下依然能不断地增长市场份额。

所以今天的话,手机还没到这个程度,但是我们过去几年通过打造,把它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得有些水平、有些分量了。包括产品的创新,过去 Moto 的产品集中于中低端,现在我们已经打造出高端的、旗舰的产品。像我们的 Edge、折叠屏,尤其是折叠屏在美国市场都是领先的、NO.1 这样的水平。

当然这些年我们在运营方面也是把它打造得相当不错的。同时我们还敢于投入的,在我们新扩展的市场里,有计划的投入,使得在已经进入的市场不断地增长市场份额,在新拓展的市场得以增长更快。所以现在我们在海外市场,不管是销量还是销售额都进入到全部的前五。在具体的一些市场里面,比如说拉丁美洲我们是第二位,北美我们是第三位,在欧洲我们现在是第四位,在日本我们已经进入到前三的位置。印度大概是第四,但是很快我们就能够进入到前三位,因为整个亚太除了中国之外,日本和印度拿下来,亚太就会有很好的市场占有率。

所以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拓展,我们先是在海外市场进入到前三位的位置,这是我们的目标。

因为中国市场竞争程度是更大一些的,要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去增长,这个事我们还要更加努力一些。

 

大模型和端侧 AI 的增长

媒体:谢谢。元庆你好,上午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个概念,说端侧的 AI 在未来 12 个月可能乘三倍,想问一下您这个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算力的增长对联想三大业务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元庆:在短期内这还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因为驱动端侧 AI 性能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计算力的因素。过去大家有人说摩尔定律停滞了,但是我相信 AI 这个芯片重新激发了市场活力的时候,可能一点都不会停止,甚至会加速。所以这个是一个考量。

另外一个考量就是模型的效率。这个有代表性的就是 DeepSeek。同样是 70 亿参数的模型,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创新,它产生的结果就会更加高效,就是速度更快、更加精准。

所以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可能就会成为 12 个月三倍增长的依据。实际上我看了有些 AI 的企业,他们的预估可能比我还激进,认为模型的增长可能 12 个月到 18 个月是十倍数的增长。同样的模型,它消耗的计算需求是大幅度地改善。

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估计、一个判断。

媒体:刚才杨总说到 DeepSeek 这个,因为联想 AIPC 是全球首发,部署 DeepSeek 7B 中端那个模型。因为您也多次强调 AI 普惠的概念,我们如果在端侧部署 DeepSeek 70 亿这个模型,咱们的 AIPC 会不会涨价,会不会增加它的成本?

杨元庆:价格上我们没有具体地关注。但是你要知道模型参量越大,你所需要的计算量就越大。关键是这个机器跑不跑得了 这个模型的问题,还不是价格的问题。因为价格再贵,一台 PC 可能也就是可预估的水平上,所以现在你讲的 70 亿的向量跑在普通的 PC 上还不一定够。所以我们要跑在图形工作站 GPU 的计算能力更强的机器上,随着一般 PC 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样的模型才能运行到比较标准的 PC 上面。所以它是一步步发展的,肯定是这样的,高端的跑更加大参变量的模型。但是低点的计算量将来可以跑变量少一些的模型。当然,出来的结果、速度和精准度是有所差别的。

媒体:我们如果想把这个 7B 模型用在端侧进行部署,甚至我们 IP 是一些高端的,无论是存储,包括它的 NPU,这些硬件一定要提升,会造成一些成本的增加?

杨元庆:对。所以为什么我们对 AIPC 的普及既是积极乐观的,但同时又是分步走的。我们预计到 2028 年 80% 都是 AIPC,但是这个不会是在今年或者是明年就突然爆发的。去年我们只有 15% 的 PC 是 AIPC,就是因为最高端的才能运行,但是今年我们认为可以到 25% 以上,就是 25% 的机型都能运行这个大模型,但是(即使这样)大多数 PC 还不能够很好的(运行)。但到明年可能就是 50% 到 60% 都可以运行了。再到后年就是 80%。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估计。这个就是基于我刚才讲的三倍的增速,不断地把更高性能的大模型运行在提升计算能力的 PC 上、塔尖上,然后小一点的变量放在低层级的上面,这样到了后面就越来越大比例的 PC 都能运行这个模型,但是它不一定都是最高端的模型、最大规模的模型。所以这个是它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媒体:刚才您提到端侧 AI 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速度,您觉得 AIPC 这一块联想会有什么样的策略或者计划去应对这样一个局势的变化?因为可能这个局势的变化是在 DeepSeek 不断加速的。像端侧 AI 快速地发展,我们 AIPC 的战略或者相应的业务会有什么样的调整或者计划去面对这样的趋势?你觉得联想在其中的推理 AI 和端侧 AI 的浪潮里面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杨元庆:谢谢,这个问题是好问题,正好借他的问题又往前推进一步。

第一个就是推 AIPC,到三年以后 80% 以上的 PC 都是 AIPC,都能运行大模型,只不过运行参数可能不一样。这个可能会影响推理的结果、速度等等方面。这是一个 roadmap。

但是就像我今天上午跟大家分享的,这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你自己的人工智能的双胞胎,也可以叫你自己的人工智能智能体,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只有一个,只有它最懂你,最知道你,也只有你自己能够用它。别人要能用它,安全就有问题了。所以这是我们一个终极的理想和目标。

我们怎么推?AIPC 只是第一步。再往后面,我们一方面会让更多的终端,因为手机也好、手表也好,像我这个戒指是记录睡眠的,它多少有些智能的能力,这个是根本没有计算力的,只能给你读取数据、生成数据。所以,把更多的终端变成人工智能的终端。

但这一步也只是个中间过程,终级想法就是每个人不管你有多少个设备,这些数据是统一的。这个上面产生的数据是你的,手机上面产生的数据是你的,你的耳机、眼镜将来产生的数据都是你自己独享、独有的,也是你的财富。计算力也是统一来管理的。当然现在来看 PC 或者是我们在家庭里再搞个服务器是你自己最可信赖的计算力。你可以上云,到公有的智能里面去,但是不安全,你的数据随时有可能被人盗取、被滥用。

但是你可以想,在你自己的 PC 上面,用它的算力来处理你自己的数据,用你自己家庭的存储和计算来保存你的这些数据。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数据,有了数据,才是智能的前提,但是没有计算力也是不行的。云上面有很多的计算力,但是你又不够相信、不够信任,所以我们要用你可信任的计算力,PC、家庭服务器,来帮你处理这些数据,让你无论身在何处,随时随地地调取这些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你过往的数据得出来的你想要的一些结果,一些结论。这就是个人智能。

联想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杨元庆在 MWC 大会做开场演讲|联想集团

今天不要说得那么复杂,今天最好的计算能力是你的 PC,但是产生最多数据的是你的智能手机。首先第一步我们要把这两个给它连接好,让你的手机,当然也包括我这个设备产生的数据能够经过你的 PC 处理,让你得到你想要的这些智能化的结果。这个智能化的结果就能赋能每个人。

可能的话,比如十年以后你未必能记得住我们今天的采访,你问了什么问题,或者有哪些人参加,但是你个人的人工智能的双胞胎会帮你记住,甚至会提醒你十年前我采访过元庆,我问了他什么问题,他怎么回答的,都能够出来。

这个人工智能是「赋能人」,不是「取代人」。我为什么特别讲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可能更好的翻译是 Augmented Intelligence(增强智能),而不是取代人的智能。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的理想。

我觉得联想处于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不只是我们最早提出来这样的愿景,这样的理想,联想在各种终端上面,我们都建立了自己的能力,在各个生态里面,都建有自己的开发的能力以及经验。我们 Windows 的 PC、安卓的手机、平板,甚至 chrome 的生态,我们都有所了解。我们的人工智能,你想想看现在每个人的终端是千变万化的,不但形态不一样,操作系统不一样,你的生态是不一样的,Windows、安卓,但是你未来人工智能的双胞胎,必须是跨设备、跨平台、跨操作系统。联想有这个能力。

今天,你看看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设备的协同,首先手机和电脑,这些数据能够畅通的传输,然后我们才能把数据统一管理起来,让它们产生智能,这是我们分步骤的推进个人人工智能双胞胎的方向。

为什么我们说是混合式的人工智能?每个人你要用公共的智能,上公有云去找公有的 AI,DeepSeek 也好,ChatGPT 也好,那没问题,你就应该去,但是私有化的东西你要有私有化的处理方式。

 

AI 入口,「还没到那步」

媒体:您刚才说到数据非常重要,因为联想一直是 PC 之王,我们有很多用户,用户迁移的成本是很高的,是很高的,意味着我们用户也有很多的数据,我们在这块是非常有优势的。我想知道现在像 DeepSeek 这样的大模型出现过后,在 AI 方面的能力,AI PC 就差别不是太大,我们怎么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用好我们数据来做一些我们的优势方向的设计

杨元庆:端侧的智能绝对取代不了云上面的智能。因为大家做的方向不一样,他们要做基础模型,基础模型是基于全网的数据来进行学习,先是预学习,后面是监督学习,这需要大量的计算量,你在端侧是做不了的,端侧只能做推理的应用。他们的理想是要做通用人工智能,将来这个东西,它比人更聪明,问它什么问题,它都能解,这是这样的大的方向,大家是不一样的。

我们强调的是效率,是每一个人的个性化的智能。你的个人知识库,没有人是相同的,我们根据你的个人知识库来选择不同的更加高效率的蒸馏模型,来满足你的需求,这是不一样的。

刚才回答他们两个的问题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联想在个人这块我们推动个人智能体或者叫人工智能双胞胎,它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不依赖于任何的设备。今天的 AI PC、AI phone 都是它的一个前奏,未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双胞胎,不只是给你知识性的东西,让你做问答这样的东西,它甚至可以带你行动。这也是我们特别强调的,不仅仅是大语言模型,更是大行动模型,它要能够给你 take action,你买机票,它能帮你做主,因为你信任它,有了充分的信任以后,它就可以代理你做一些事情。

媒体:刚才您说人工智能双胞胎我们如果把它简化,把它稍微简化有点类似手机和电脑里的 AI 助手,未来如果 AI Agent 把所有功能集成后,我只要和 AI 助手跟它交谈,它就可以完成我大部分的任务,代表未来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会变成 AI 助理。咱们联想有没有意识到咱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PC 和手机的制造商,我们站在非常重要的机遇见面前,我们不仅是硬件制造商还是最大的世界的 AI 助手的服务商,未来联想可能卖互联网入口的服务,它的利润远远超过单纯的去做硬件,未来会变成另一家苹果,甚至比苹果还要大很多。我不知道我这个推演对于咱们来说是不是正确,如果是正确的话,我们有没有做好这样的思考,我们未来要怎么做

杨元庆:谢谢你提醒我们还有这样的机遇,肯定,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产业变革,都会带来机遇,如果一个企业固步自封,我就是一个卖硬件的,我就是一个卖 PC 的,你就把握不了这样的机遇。从现在开始,从我刚才前面所介绍的,我们还是一门心思只想技术的发展将来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向什么样的方向去推进,不断去推进技术的突破,我刚才讲把各种终端连起来,顺利的交出数据,下面怎么样让数据产生价值。再往下面就应该考虑业务模式是什么,是不是会产生新的业务模式。你可能不需要卖一个个的不同种类的设备给每个消费者,而是卖一个像你说的智能体,卖个双胞胎给你,需要配什么设备,但是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样,支付能力也不一样,也需要不同的服务种类,这些都值得考虑。如果我不去把握的话,别人会去考虑,会去把握。

现在我们还没到那一步

媒体:DeepSeek 把开源带火之后,您觉得 AI 生态里面谁会受益,谁更有挑战

杨元庆:我们在内部是做过一些分析,它肯定让 AI 未来的发展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追求高大上的 AGI(通用人工智能),当然也需要模型不断的精进,但是对计算量的需求……另外一个是人工智能的普及化,更多的还是在企业、政府,现在不需要那么高的成本,也可以带来相当好的效率,大家会想更多的应用潜力,当然是基于他们自己所能够收集起来的数据,把数据打通以后,AI 的原生应用。一个是对于政府、企业 AI 的应用会加强,给企业和政府提供 AI 解决方案和服务的需求会大大提升,但是说实在的,现在真正给企业客户提供 AI 服务的厂商,都是刚刚开始,没有这样的应用。

另外一个,开放的生态还是封闭的生态,现在大家认为对开放的生态是一个利好,但这事还会竞争下去,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开放就意味着大家能够共享,都希望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所以这个竞争还会进行下去。

第三,我前面也讲了,这对于端侧的 AI、边侧的 AI 是更好的利好,有更高效率的模型,它是需要比较少一些的计算能力就可以去运行。我们前一版的人工智能 AI PC,不管你是问问题,出来比较慢,文生图更慢,在新的这些模型下面,在更高的计算力下面,它就顺畅的多,答案还精准,这可能是一个利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