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里的空气,拯救不了年轻人的失眠困扰

摘要

30 岁时, 陈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从上海裸辞, 回到湖北县城老家。

30 岁时, 陈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从上海裸辞, 回到湖北县城老家。

除了逃离压力, 另一个原因是, 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后, 她发现自己的睡眠也每况愈下。

每当深夜辗转, 看到「老家的空气里有安眠药」「村味多了, 班味少了, 睡眠就好了」之类的话题时, 总是让她忍不住向往家乡的那份宁静与安逸。

她坚信,「一夜酣畅无梦的睡眠是在大城市上班买不来的奢侈品。」只要回到县城老家, 身心放松下来, 乱七八糟的睡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然而, 很快, 陈薇就被狠狠打脸了。

逃离大城市, 还是睡不好觉?

「以前忙一天睡不着, 现在一天不忙也还是睡不着。」

回到老家, 陈薇与爸妈的作息高度同步, 可睡意并不会随着每晚十点准时上床如期而至。有时候她会怀念在上海的生活, 虽然房租贵, 压力大, 但精神生活总是丰富的。「在老家肉体是极度安逸了, 可慢节奏的生活又让我陷入一种无所事事的迷茫。」

深夜, 在和老家的公务员同学聊天时候, 陈薇发现一个无奈的现状:在大都市时压力明显, 而在县城, 焦虑和烦恼换了种形式, 却依旧如影随形。被困在睡眠循环里的, 似乎远不止她一个人。

还有九天, 就是世界睡眠日。3 月 11 日, 由慕思联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5 AI 时代健康睡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调研了近一年不同城市人群的睡眠问题。结果显示, 一线城市 38% 的人有睡眠问题, 新一线城市这一比例为 39%, 二线城市 38%。值得注意的是, 三线和四线城市的睡眠问题比例达到了 42% 和 44%。

睡不着, 不只是北上广深的大城市专属, 在低县城市, 睡眠健康问题也愈发普遍。随着新业态兴起, 低线城市人口既要承受一线城市的工作压力, 又面临着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境, 不得不以牺牲睡眠来应对发展的焦虑。

事实上, 就睡眠问题而言, 不仅存在城市间的差异, 而且在整体上正日益成为当代人的普遍困扰。据 2025 年的数据显示, 高达 62% 的人正在经历睡眠问题。在这些受睡眠困扰的人群中, 有一半的人经常出现「易醒, 睡眠浅」和「深度睡眠时间过短」。

睡不着的年轻人, 想方设法无痛早睡

至于在谁睡的更晚问题上, 数据再次指向了年轻人。

根据《白皮书》, 在睡不着的人群中, 呈现出越年轻, 越晚睡的趋势。

调查显示, 在凌晨之后入睡的 90 后比例达 42%,00 后则达到 47%。此外, 年轻人群中遭受中重度睡眠困扰的比例也在上升,90 后中重度困扰比例增长了 5%,00 后中重度睡眠困扰比例增长了 11%。

年轻人晚睡的原因有很多, 且与年龄阶段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密切相关。有的因报复性熬夜, 有的因加班被迫性工作, 有的因焦虑而难以入眠, 还有的是因为拖延而熬夜。

程妍发现自己开始有睡眠困扰, 是从临近毕业这一年开始的。「虽然在跟风准备考编, 也有参加大公司面试, 但实际并没有想好未来要走的路。」程妍说, 每当夜深人静, 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便会把睡意打破, 又要翻覆许久。

对于从事广告公关行业的刘宇, 他的晚睡则是和工作压力相关。忙时经常熬夜加班, 等闲下来时, 受生物钟的影响, 想早睡却怎么也睡不着。

为了让自己早睡, 这届年轻人不是没有尝试过各种方法。在豆瓣上有一个小组是 # 我有独特的入睡技巧 #, 聚集着许多渴望无痛早睡的年轻人, 分享了各种早睡方法。

例如, 有人建议「消灭卧室里的时间」, 把手机、手表等所有能显示时间的设备放到客厅, 打开纸质书, 看到困了就睡, 不困就一直看下去;也有人推荐通过喝牛奶、听有声书等方式来改善睡眠。

除了这些无痛入睡小技巧以外, 为了能让自己睡好, 更有不少人愿意通过花钱消费来买一个好睡眠。根据《白皮书》显示, 在大众尝试过的改善睡眠方法中, 保持作息规律是多数有睡眠困扰的用户在改善睡眠时的首选。

但在有睡眠困扰的人群中, 有 91% 曾购买或使用过助眠产品来改善自己的睡眠, 包括床垫、眼罩等家居家纺产品, 保健品及药品等。尽管如此, 依靠助眠产品改善睡眠的效果仍有限。有 66% 的用户表示, 现有产品难以完全满足他们改善睡眠的需求, 他们对未来可能的新产品抱有期待。

当前, 在智能科技持续发展的背景下,AI 助眠成为一种新趋势, 除了智能眼罩、智能枕头、智能手环等普及度较高的产品外,AI 智能床垫作为一个新品类, 也开始在助眠市场上活跃, 并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

数据显示, 近七成消费者表示未来愿意购买 AI 智能床垫。其中, 不同代际中,90 后、80 后对 AI 智能床垫的尝试度较高, 分别为 75%、73%。

作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80 后和 90 后不仅消费能力较强, 对科技产品的接受度高, 他们愿意通过消费 AI 助眠产品来提升睡眠质量不足为奇, 但智能床垫真的好用吗?

美好生活源于科技之力

不妨先从床垫市场的科技革新说起。

就目前而言, 床垫已从过去单纯提供睡觉的寝具功能, 摇身一变, 升级为具有多种功能的智能设备。根据《白皮书》显示, 近年来,AI 床垫的快速迭代, 已经进入到 3.0 AI 驭眠阶段。即 AI 深度融入睡眠场景的共生关系。

睡眠问题是复杂的, 指望让人立刻马上入睡, 这恐怕不现实, 但在提升睡眠质量、打造好的睡眠氛围和环境方面, 科技的确带来了不少欣喜的变化。比如,3.0 AI 驭眠阶段的智慧床垫正朝着以下功能发展:

根据《白皮书》调研显示,AI 智能床垫在 3.0 阶段, 将伴随着以下特点, 一是越睡越懂你,AI 床垫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实现床垫自主适应人体, 算法始终关注睡眠体态变化, 实现「千人千床」。二是数据精准度提升, 数据准确率逐渐接近医疗级监护设备, 静息状态心率平均准确率可达 97%, 多导睡眠仪准确率可达 90%。三是智慧睡眠生态伙伴, 通过 AI 算法与人体工学数据模型, 构建从产品到服务的全场景健康共生体。

在过去的十余年, 慕思连续联合权威机构发布健康睡眠白皮书。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年龄、地域、职业的睡眠状况, 为行业和公众提供科学、多维度的睡眠数据参考,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不同人群面对的睡眠困惑, 并基于人们的需求洞察, 不断优化 AI 智能睡眠产品, 贴合不同人群睡眠需求, 助力改善睡眠质量, 进而提升生活品质。

以不久前发布的慕思 AI 智能床垫 T11+为例,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床垫、床架的深度融合, 为睡眠场景带来了革新。搭载的 AI 潮汐算法 2.0, 能够集合体动次数、睡姿建模、心动监测等多维度数据, 实现对用户夜间睡眠状况的实时精准感知与主动调节。

简言之, 在你睡觉过程中, 床垫的 AI 潮汐算法会快速采集并分析各种睡姿的数据 , 并创造专属于睡眠者的数据库, 在每次睡觉过程中细化调节 , 量身定做出最适合你的睡眠需求。

除此之外,T11 + 床垫还拥有睡眠评估、健康异常提醒等高级智能化应用。它每天都会自动生成睡眠报告, 仔细监测并及时提醒用户异常心动情况或睡姿失衡等问题。无论你是被打鼾、脊椎不适困扰, 还是因焦虑失眠而烦恼,T11 + 都能凭借大数据模型和算法迭代, 为你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睡不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改善睡眠也未必能一蹴而就, 但当科技更懂我们的身体语言, 致力探索睡眠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时, 也让我们看到, 或许最好的助眠剂不是逃离北上广, 而是找到与生活和解的姿势。              毕竟, 能安睡的地方, 才是真正的故乡。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