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能写文章、能画画、能聊天,这些已经不再新鲜。
AI 能写文章、能画画、能聊天,这些已经不再新鲜。但你是否想过,AI 还能用方言朗诵古诗、能听见危险的声音,甚至能让课堂更生动?
在 2024 年 12 月 29 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中国科技创新盛典》(简称「科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用一系列精彩的现场演示,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实践,看 AI 技术如何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服务社会生产发展。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继「春晚」后打造的又一档重点节目,此次科技跨年盛典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全面展现 2024 年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大讯飞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界代表在盛典现场展示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果。
「AI 张腾岳」一分钟炫技 3 种方言 AI 让数亿人有了「心灵温度」
当舞台上突然出现「第二个张腾岳」时,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惊叹。这位由讯飞智作打造的 AI 虚拟数字人,不仅与真人主持人神态自若地互动对话,更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与方言的精彩表演。
「AI 虚拟数字人张腾岳」用陕西、广东、河南三地方言分别演绎《静夜思》《王月怀远》《满江红》等经典诗词,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展现了 AI 驱动的虚拟数字人技术在多语言表达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AI 张腾岳融合了科大讯飞先进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唇形预测、图像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表情、动作的精准还原,配合先进的语音合成技术,使 AI 张腾岳具备自然的表情、流畅的动作和真实的声音表现。在今年的科大讯飞全球 1024 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率先发布了超拟人数字人,仅需一张照片就能打造专属形象,口型、表情、动作均由大模型自动生成,能够精准匹配文本的意图,进一步降低了虚拟数字人的应用门槛,这些技术都可以在讯飞智作体验。
而在方言保护领域,科大讯飞自 2017 年启动 AI+公益的「方言保护计划」,携手社会各界共建中国方言库。截至目前,该计划已实现 202 种方言的智能识别,让更多人能够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家乡话交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人文记忆。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 20% 的人口习惯使用方言交流,规模达数亿人。这一 AI 技术突破,不仅方便了方言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机器狗「小汐」闪亮登场,耳朵「神了」竟能看见危险
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向更多领域延伸,在工业生产中,安全就是效益。而 AI 赋能的智能巡检,正在为工业安全保驾护航。
「它有一项绝技,能从声音中辨别危机。」随着刘庆峰的介绍,一面模拟的管道墙被推上舞台。在工厂里,煤气管道、危险品运输管道随处可见,一个细微的缝隙泄漏都可能酿成大祸。而这时,搭载声学成像仪的巡检机器狗小汐闪亮登场。
「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刘庆峰邀请张腾岳尝试寻找泄漏点。即便贴近管道仔细聆听,张腾岳也不得不承认:「我什么也听不见。」而小汐只用了短短几秒,就精确定位了泄漏位置。
机器狗小汐搭载工业 AI 声学成像仪,融合高精度麦克风和超声波声源定位技术,通过声像图与可见光图像叠加的成像方式,能够实时展示声源的分布状态。经过 AI 训练,小汐不仅能精准识别多种声音特征,还能感知危险气味。目前,这样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在电厂、化工厂等多个工业场景开展应用,为工业安全保驾护航。
智慧黑板「开挂」了!手势轻点几何图形「活」起来
「我随便画一下——」刘庆峰站在智慧黑板前做了一个画圆的动作,一个完美的圆形立即呈现在黑板上。更令人惊叹的是,随手画下的立方体能够 360 度旋转,让抽象的几何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这块看似普通的黑板,正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不仅如此,智慧黑板还能实现与历史名人的「隔空对话」。爱因斯坦、李白等虚拟形象与大家热情互动,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式,生动展现了 AI 技术的独特魅力。
在讯飞星火大模型的加持下,这套智慧教学系统还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精准找出知识短板,绘制知识掌握图谱,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老师可以摆脱烦琐的重复性工作,学生也能告别题海战术,让教育回归其激发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本质。
在这场科技跨年盛典上,科大讯飞展示的一系列前沿技术应用,生动诠释了人工智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虚拟人技术助力文化创新传播,方言识别守护语言文化多样性,智能巡检机器狗提升产业安全水平,智慧教育推动教育变革。从文化传承、产业升级,再到教育创新,一个个场景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让人工智能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能够赋能每个人,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成为更好的自己。」刘庆峰说。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