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被尖锐的警铃声刺破。
宁静,被尖锐的警铃声刺破。
未等「智能派警系统」播报完,消防站里充斥着战士们的脚步声、呐喊声、车辆发动声、装备的碰撞声……不到一分钟,一辆辆红色的战车便鱼贯而出,载着战士们奔向火场、奔赴使命。
「快一秒,就能多救一个人」
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站长王家文作为有着 14 年警龄的消防员,被问及出警时是否会感到害怕,王家文告诉我们,顾不上害怕,只想要快、更快,「有时候快一秒,就能多救一个人。」
为了更快一秒,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做了大量工作,而「数字化」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基层指战员,我最大的感受是支队接处警能力在不断提升。」王家文谈到,「支队数字消防建设给我送来了大量信息化武器,让我们指挥作战更加游刃有余了。」
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年均接处警超 1.2 万起。为应对日益多发的各类灾害事故,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持续优化指挥流程和指挥模式,建设起「灾前预警研判、初战精准调派、联战高效处置、灾后复盘提升」灾害救援处置机制。王家文谈到的「信息化武器」正是「数字消防」建设的成绩。
让基层作战单位在第一时间掌握现场信息,对于初战处置效果提升极为关键。对此,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挖掘更多高效获取现场信息的途径。就拿报警这一环节来说,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便创造出「短信报警」「视频报警」「物事码报警」等多种报警方法。
「东莞是世界工厂,企业众多、生产情况复杂。针对这一特点,『扫码报警』这种方式就非常实用。」王家文告诉我们。
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是广东省数字政府「物事码」首批试点单位。通过给城市建筑「赋码」,提前建立电子档案,在突发灾害时,群众扫码报警、系统就能自动进行定位,让消防官兵提前明确建筑构造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使指挥人员对内部危险隐患形成较为清晰认识,辅助处置方案的制定。
只是「报警精确」还不够,在警情受理上,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也做到了真正的智能。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可将群众报警电话中「警情地址」「警情类别」「燃烧楼层」「被困人员」等关键要素进行提取,实现警情信息一键填写。而且,当报警人因方言、紧张等因素无法提供准确报警信息时,接警系统还可立即启用「三方通话」功能,让报警人、指挥中心接警员、现场指战员、基层末端力量进行多方连线,从而减少接警信息传递的延迟和失真。
在警情确定后,派警环节也在为战斗人员「抢时间」。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已将国家消防救援队站、消防分站、村兼职队和企业微型站等多种力量纳入调派体系,可在 20 秒内进行预调派,系统会自动生成「三公里和五公里调派圈」,实现一次性调派,较传统调派效率提升 60% 以上。同时,得益于东莞数字政府「一网统管」建设,为使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消防部门还能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数据互通、三警联动,以最优路径「一路绿灯」抵达现场。
「有多人出警,就要保证多少人回来」
「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请在以后的日子里保护好自己。」
一次火警处置中,王家文和队友从火场中抢救出一个被困小女孩。小女孩在感谢信中写到,「消防员是和平年代的战士。那天她看到了英雄和魔法。」小女孩口中的「魔法」,正是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用数字技术打造的智能指挥作战系统。这套系统不仅成为斩杀火魔、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利剑,更成为守卫火场上战斗人员的坚实盾牌。
「数字消防,能使我们处置视角提升一个维度,从而搭建起更全面、更立体的指挥体系,为更迅速、更精准地应对各类复杂火情奠定坚实基础。」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陈全表示。
得益于「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AI 使能平台、AICC 平台」建设应用,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搭建智能指挥系统,能根据警情自动关联目标建筑、设定作战半径。指挥员通过系统,可查询半径内外部执勤实力、灭火药剂、特种装备、市政消防水源、天然水源和保卫目标等作战要素,形成智能预案,为指挥人员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快速搭建指挥网络,则解决应急救援过程通信网络搭建「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 Gbit 宽带技术为「融合通信」落地提供支撑,让灾害现场、现场指挥中心和支队指挥中心音视频实时沟通成为可能。利用「融合通信」技术,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前方单兵设备、车载设备、无人机设备回传的音、视频信息,从各个点位了解一线情况,实现前后方高效联动,为指挥者和一线战斗力量架起沟通的桥梁。
如果说「融合通信」还只是平面化作战,那「空天地」地理信息资源的接入则让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翻开了「立体作战」新篇章。依托该系统,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绘制出全域 2465 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筑的三维模型,指挥人员可以轻松查询目标建筑周边情况、测量建构筑物的长度、宽度,让作战阵地部署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依托无人机的实时拍摄,该系统还能在作战过程中实现三维模型的实时更新,为数字化战场做好准备。
不仅如此,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挥系统还接入了全域城市信息模型,让指挥人员对全市 170 多万栋建筑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城市信息模型 CIM,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可以查看市内任何一栋建筑的准确数据,包括建筑结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楼层层数等关键作战要素。而通过建筑信息模型 BIM,消防救援人员掌握建筑内部布局和结构,查看室内消防设施,人手一张消防地图让救援行动的规划更为精准细致。
更智慧的城市、更智慧的消防
如今,我们看到东莞市「数字消防」的建设成果令人感慨称赞。但在 2022 年的时候,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基础差、设备破、模式旧」、系统互通存在诸多壁垒、无法与市级各政府部门连通等诸多问题。
然而,在「数字中国」战略框架下,在东莞市「数字政府」基础底座和能力支撑下,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经过 2 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一系列「能联通、能战斗、高可靠」的数字化信息系统。而这自然不可缺乏先进企业技术方案助力。
作为先进的 ICT 解决方案提供者,华为通过连通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AI 使能平台、AICC 平台等多个平台,为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构造「N 个消防应用」,搭建一个高度集成、智能、可视化消防指挥驾驶舱;通过融合通信和数据资源中心等关键技术打造「一个消防指挥平台」;通过对电子政务网、指挥信息网进行有机融合构造「一个感知网络」。
由此,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逐步完成了与东莞数字政府的政务云、骨干网、数据大脑的对接,实现消防指挥与政数、应急、公安、住建、民政、综治、自然资源等多个政府部门深度合作,并通过融合通信、视频会议与城市、应急、公安、交通指挥场所协同调度,实现协同指挥、信息共享以及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应用场景的指挥调度,形成了「三级部署、五级联动、视频可达」的多级多网指挥能力。
经统计,2022 年至 2024 年 10 月,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迈入「数字消防」新征程以来,总出警次数合计为 30846 次。从高效接处警到智能指挥作战,从精准获取现场信息到跨部门协同调度,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数字技术为消防救援的巨大变化。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演进,相信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将继续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创新,让消防救援工作更加智慧、高效。也相信,「数字消防」也必将为东莞市的繁荣发展、为每一位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赴汤蹈火的消防战士,撑起一片更为稳固的「安全蓝天」。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