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电视浪潮之下:用户需要的是 AI,还是电视?

摘要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交汇期。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在建设科技强国路上,中国已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形成了统一步频,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旋律。

可如何才算真正的科技强国?答案是:既利发展、又惠民生。像我们不仅拥有北斗、天眼等天工开物般的大国重器,更将前沿科技用之于民,如北斗已广泛应用于导航、生物科技持续赋能制药等。

AI 亦是如此。ChatGPT 问世后,全球只花了 3 个月就形成共识:它将掀起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如今中国已步入 AI 发展高速道,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千行百业,也在积极探索全新想象空间——尤其是电视。

然而,现状如何?

1、用户要的是 AI,还是电视?

过去十年,围绕「做薄、做大」展开的硬件升级大潮席卷电视领域;下一个十年,行业亟待新的技术力量来接续变革。而 AI 技术的发展让行业看到了可能。去年的 AI 大爆发以来,许多企业乘势推新,以「AI 电视」「人工智能电视」来命名的产品不在少数。

但纵观这些产品的核心卖点,多是围绕交互、功能等方向展开。

在某知名电视品牌线下店看过一款标注「AI 语音投屏」字样的电视。销售人员说,这款产品支持手机 NFC 和遥控器 NFC 感应实现「碰撞投屏」,而语音交互可以唤醒智能助手,帮你完成搜索、点击和设置等操作。

他直言:「这和智能音箱一个意思。」而这,也是现阶段大多消费者的认知。对普通用户而言,人工智能依然是抽象概念,他们眼中的 AI 电视、或者说 AI 的意义,无外乎是给电视内置了一个比 Siri 更聪明的语音助手。

但问题来了:用户需要的到底是一个 AI 工具,还是一台电视?

答案毋庸置疑。不管它叫 AI 电视还是人工智能电视,主体依然是「电视」。而电视的基本能力、本职工作,一定是带给用户好的视觉效果,画质永远是第一位。如果 AI 仅仅用来赋能交互,无疑是本末倒置。

AI 要改变电视,首要任务是提升画质,然后再通过交互升级、功能拓宽来「锦上添花」。

这也是海信电视一直在走的路。

并且,在探索 AI 画质的过程中,海信电视率先取得突破,用 AI 打破了画质上限——在以前,决定电视画质的是「资源品质」和「硬件参数」中的最低值,比如 720p 的资源在 4K 电视上只能呈现普通清晰度。

但 AI 的加入,改变了这个现状。它可以智能修复画质,就像 AI 技术助力敦煌古壁画修复那样,让 720p 的资源呈现出 1080p 的跃级画质;同时,当下电视越做越大、分区越来越多,对于算法算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 AI 还可以赋能芯片、调校等等,让硬件也实现进化。

也就是说,相比于现阶段 AI 在交互方面的应用,它能给画质带来的提升空间更加巨大、更加全面且更具开创性。

2、AI 画质突破,有着极高门槛

那既然头部企业已经有了可行的方向和实践,为什么多数 AI 电视新品仍以智能交互当做主打?

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谈过这个问题。他认为,目前可以语音控制、远程视频的智能电视已经不算稀奇。而近年 AI 和大模型饱受追捧,许多电视企业为了搭便车,把已有的智能包装成 AI 乃至大模型,实际产品和体验没有明显变化,很大程度上是营销噱头而已。

诚然,相较于给电视增加一个智能语音模块,AI 画质的探索难度则要大得多。首先,AI 画质修复能力要背靠大模型来进行巨量训练,而训练大模型需要强大的 AI 芯片来支撑;另外,顶级的硬件也需要顶级的调校,毕竟一把好牌也得会打才行。而调校又依赖积淀和底蕴,不是朝夕就能突破的。

这是普通企业探索 AI 画质的掣肘,但也是海信电视引领 AI 画质的缘由。

海信电视不仅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自研高端画质芯片的品牌,更拥有 50 余年影像调校经验、巨量影像数据库和百亿级星海画质大模型。而这些,共同汇聚在 ULED AI 画质技术平台之上。结果就是,拥有 AI 超画质的海信电视不是一台、也不是几台,而是一整个系列。

今年,海信电视再推全新一代 AI 超画质阵容。除了有「AI 画质专家」海信电视 U8N,还有海信电视 E8N Ultra、海信电视 E7N 等多款新品。而它们的优势是共通的——芯片、控光和屏幕。

其一,是最好的高端画质芯片。海信 ULED 超画质系列电视搭载的信芯®AI 画质芯片,可以理解为电视的独立显卡。作为国内首款 8K AI 画质芯片,它能基于 AI 深度学习实现全链路 AI 画质调校:例如能「看懂」正在播放的老港片,智能渲染牛仔裤的蓝白色、智能补偿武打场景的丢帧画面,实现 AI 画质修复;还能根据汽车、街道、建筑的景深关系,自动优化主体画质、虚化背景,以及根据外部光线变化自动调整明亮、对比度等参数,保证画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其二,是最好智能控光技术。海信电视是背光分区控制技术的开创者,掌握着 1000 多项专利 ULED 技术,曾一举打破中国与日韩电视企业的技术「代际差」。而今,海信电视以 AI 技术赋能 Hi-Light 光学系统,光效、发光面积均大幅提升,且实现了 1:1 逐点控光,意味着成千上万颗灯珠中「每一颗」的亮度、色彩都能独立控制。这带来了画质细腻度的指数级提升:坐远了看,画面中是漫天大雪,靠近了看,每片飘雪亦清晰可见。

其三,是最好的专属定制屏幕。海信 ULED 超画质电视配备了专属的「黑曜屏 Pro」,由海信电视联合京东方定制而来。这款屏幕最大的优势,即用户在白天强光干扰、聚会围坐侧看等场景下也能享受无损画质。因为黑曜屏 Pro 采用了低反射补偿层,能做到 1.5% 的超低反射率和更高对比度,还有 178°超广观看视角,无惧光线和位置,怎么看都好看。

当然,其他企业在做的,海信电视也同样做到了「全优」。

海信 ULED 超画质系列电视同样实现了 AI 音质和 AI 场景(交互)的「全面进化」。音质方面,IFA 现场亮相的海信电视 E8N 系列配备了 2.1.2 影院级环绕音响,而 U8N 系列更是采用 4.1.2 多声道空间声场和 109W 大功率(195W 峰值功率)。在此之上,AI 芯片可通过强大算力让音质更上一层楼;在交互上,海信 ULED 超画质系列可借助大模型实现「模糊搜索」,如告诉电视模糊的剧情或主演,即可找到想看的内容,它还能为你生成生活服务建议、旅行攻略,扫码即可下载到手机。

3、全球电视看中国,中国电视看海信

这边,AI 技术的应用让电视换了天;另一边,中国电视也正在让全球影像行业「换新天」。

海信 ULED 超画质电视的引领性和突破性,不仅仅在国内,也同样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今年德国柏林 IFA 展现场,海信电视基于 ULED 超画质电视搭建了《黑神话:悟空》体验区,用最好的国产游戏、最好的国产电视,向全球展示最厚重的中国文化和最极致的影游体验,以及 AI 画质的可能和未来。

这个见证了全球电视时代启幕的百年展会,也同样见证着全球影像技术的进化和换代。从 2009 年海信首次亮相 IFA 算起,短短 15 年,海信电视便完成了从追逐到并行、直至引领的华丽转身:

2013 年,海信电视 4K 阵营惊艳亮相,包括了全球最大的 110 吋超大屏幕电视;

2016 年,海信电视携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 LED 液晶电视登台,在关键技术上已达到国际领先。同年,海信成为欧洲杯历史上首个中国内地顶级赞助商,并「首开先河」打出中文广告;

2022 年,海信电视成为世界杯官方电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标语从卡塔尔响遍全球。那一年,海信电视也正式坐上全球出货量「第二把」交椅;

远近十五年,技术立企的海信电视,带头掀起中国电视入主世界舞台的创新风暴。2024 年,IFA 展上依然国潮翻涌,中国电视企业照样「火力全开」。而那抹独属于海信的绿色,仍是其中最为鲜亮的旗帜。

据统计,2023 年海信电视全球出货量再次蝉联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24 上半年,全球 100 吋及以上电视市场,海信电视份额高达 58.5%,稳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全球每卖出两台百吋电视,就有一台是海信电视。

从欧美到日韩、从日韩到中国。今时今日,全球影像行业正大踏步迈入中国时代。而这份成绩单,不独属于海信电视,亦是中国企业在全球逆流而上、破局突围的缩影,更是关于「建设科技强国,科技造福民生」成果的一隅外显。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