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EDA 取胜之道 芯华章打破国际验证壁垒

摘要

6 月底, 大洋彼岸, 全球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专业盛会 DAC2024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6 月底, 大洋彼岸, 全球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专业盛会 DAC2024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江北新区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 企业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亮相, 并推出新产品——EDA 全流程敏捷验证管理器昭睿 FusionFlex, 引得业内热切关注。

芯华章于 2020 年落地江北新区研创园, 成立 5 年来, 聚焦 EDA 数字验证领域, 开发并面世 7 个系列的 10 几款商用级产品, 已被 60 余家前沿领域企业选择。近日, 芯华章更是凭借 10 亿美元市值, 再度荣登知名咨询机构发布的世界独角兽及中国独角兽榜单。

技术突破、填补空白、实现替代——从勇于追赶到实现突破, 这只奔腾的「独角兽」有自己的定义。

后来者要做「高质量替代」

关于大会上发布的这款新产品, 业内的关注点在哪? 在于这一全新 EDA 产品直面当今芯片设计验证流程中的多工具、多资源、多需求挑战, 有利于整合 EDA 分散的点工具, 进而建立起完整的全流程国产 EDA 生态。也正因如此, 该产品可大幅降低下游芯片设计客户在硬件、软件、流程管理上的成本投入, 缩短应用创新周期。

在过往的二十余年里,EDA(英文全称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是 EDA 设计模块、工具、流程的代名词,EDA 工具则囊括了芯片设计、布线、验证和仿真等全流程。在智能手机、家电、汽车、工业设备等执行核心任务的千万颗芯片上, 最初就要靠设计师利用 EDA 工具去设计电子系统。

芯华章专攻的验证领域, 正是 EDA 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据业内人士测算, 芯片设计企业通常花费的包括工程师、软件、硬件在内的验证资源成本, 要占到整个前端设计的 70%。而此前, 国内验证 EDA 工具曾一直是空白领域, 被进口产品垄断。

国产替代与供应链安全, 为要做自主国产 EDA 的企业带来了机遇。但进口 EDA 工具在技术成熟度、市场占有率、应用场景生态上有绝对优势, 这绝不是一个任谁站上都能起飞的风口。

「后来者想要替代, 就必须高质量替代, 让客户看到你不同的价值点。我们的选择是在科技创新大潮中, 瞄准客户需求痛点, 做差异化产品。」芯华章首席市场战略官谢仲辉介绍, 当下, 由于市场对算力和性能的需求日益增加, 芯片结构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高, 因此, 芯片设计验证流程的复杂度、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芯华章要做一件「难却正确的事」——要填补空白, 更要实现新突破。

例如, 相比传统的原型验证工具, 芯华章 HuaPro P2E 产品采用高性能双模验证系统, 基于统一的硬件、软件工具, 集成原型验证和硬件仿真双模式, 能有效支持上百颗集成芯片的超大型硬件验证系统, 也可支持高达数十亿门设计容量。也就是说, 客户只要花一套系统的成本就可以获得两套系统的性能, 减成本、提效率。

用「跨时代」产品站上前沿

武汉试运营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 再次让人们将目光聚焦「AI」(人工智能)。事实上, 早早布局 AI 的芯华章, 已于去年基于 AI 大模型, 开发出 AI 智能助手工具模块, 并嵌入进各类产品之中。

尽管 EDA 已经发展二三十年, 但目前市面上的设计制造流程大多还是基于 2000 年左右形成的基础, 依然处在「EDA 1.0」时代, 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下芯片设计的需求。

早在 2021 年, 芯华章在江北新区发展之初, 就发布了《EDA 2.0 白皮书》, 将研发方向瞄准 EDA 工具的开放和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平台化和服务化, 推动 EDA 领域的数字验证环节实现全流程突破。

就在 DAC 2024 大会上, 芯华章携手国内 EDA 龙头企业华大九天, 共同展示了双方在数模混合仿真领域的最新联合解决方案, 能够支持数字仿真和模拟仿真主导的任意混合仿真场景, 打破了 EDA 工具之间的生态壁垒。这样打破生态壁垒的产品, 在芯华章的新产品目录里已比比皆是。

再比如当下备受关注的无人驾驶。为了适应智能驾驶所要应对的各种复杂路况, 当中的芯片设计会极为复杂, 如果靠传统 EDA 工具去验证, 需要耗费大量验证工程师和工具成本。

芯华章的解决方案将场景仿真与芯片仿真结合起来, 用精准有效的验证工具和方法, 可缩短 18-24 个月的开发周期。并且, 其 AI 辅助工具也可大大减少验证难度和工作量。

新技术突破、新产品发布也标志着, 经历 4 年多的蓄势, 芯华章的产品正一步步迈入「EDA 2.0 时代」。

在某客户 25000+的测试用例中, 芯华章产品功能测试通过率已经达到 100%, 并且在与用户大量的应用数据磨合中, 持续提升性能表现。

对于这样一家要做「开创者」、创造「独特价值」的企业而言, 研发创新就是其生命。成立之初, 芯华章就建立了自己的工程技术产业研究院, 组建专门团队瞄准技术突破开展研究。研究院面向应用端开展基础研究, 推进研产贯通, 为企业持续发展蓄力。

「跨时代」产品的独特价值让芯华章快速崭露头角。近两年, 芯华章每年都保持着 30% 左右的营收增长,60 余家客户均来自高性能计算、GPU、人工智能、智能汽车驾驶等前沿领域。

全力焕发产业新活力

如今, 芯华章的 EDA 工具已全方位适配鲲鹏、飞腾、龙芯等国产服务器。用国产的 EDA 工具进行芯片设计, 跑在国产的服务器上, 这一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我们下游企业是芯片设计类, 而我们所在的江北新区研创园正是这类企业的集结地。」谢仲辉介绍, 园区的几家芯片设计龙头企业正是芯华章的下游客户, 甚至当中有 2 家企业就与其同在一栋大厦办公。「这种产业生态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益, 希望今后园区能够集聚更多的产业链企业, 形成更强的集聚发展效应。」

江北新区研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研创园集成电路强关联企业 179 家, 芯片设计类就有 120 家。更有不少企业在园区创立后快速发展, 一步步成为高成长性企业。目前园区已有独角兽企业 2 家, 培育独角兽企业 18 家, 瞪羚企业 3 家。

这里给足了一只只「独角兽」成长中所需的「养分」——截至目前, 研创园建成了以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群、20 余个公共技术服务实验室, 为企业节约设备投入数亿元。并探索建立集成电路全栈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N」模式, 为 130 余个芯片研发项目, 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3000 余次。

芯华章相关负责人形容, 芯华章已进入从蓄势到腾飞的关键阶段, 会加速发力「超越」。

今年以来, 江北新区开展「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研产贯通、招商引资」四大行动。研创园以「四大行动」为引领, 建立研产贯通「成果库+资源库+导则库」, 同时, 推进人工智能芯片测试等 10 个企业共建公共实验室提档升级, 加快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助力「独角兽」腾飞, 焕发产业新活力, 这片热土正加速行动。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