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沈孝栋:AI 驱动 支持金融机构自证技术创新

摘要

如何将碎片数据源转化成为更多人群的信用证明, 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何将碎片数据源转化成为更多人群的信用证明, 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7 月 19 日, 在 2024 中国国际金融展数字金融发展论坛上, 蚂蚁集团资深技术总监沈孝栋首次分享, 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交互式信贷自证成为可能。

他以花呗近期上线的自证提额功能为例, 对背后的 AI 技术进行了分析。

在花呗的这一新功能上, 今年新进入职场的毕业生, 在花呗原有额度的基础上, 如有更多需要, 可通过上传大学毕业证书或四六级证书申请提额, 如系统审核通过, 则提额成功, 未来花呗可能会支持更多类型的证书验证。

图:花呗近期测试上线的自证提额功能

「花呗背后的金融机构, 要做到根据用户提交的材料判断出恰当的提额额度, 首先需要有一套技术, 能够助力金融机构识别这些材料, 因为只有认得出, 金融才能判得准, 这就包括材料信息验真、数据档案萃取、大模型分析预判等。」沈孝栋在论坛现场介绍。

其实,「自证技术」不是一个新名词, 通过申请者自己上传相关材料、申请提额的方式, 在金融行业里较为常见, 材料类型主要集中在收入流水、个税公积金缴纳证明等方面。

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灵活就业越发普遍, 对个人信用的增信证明方式也越来越多, 比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的相关等级认证、就业技能证书等,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风控判断。

图:2024 中国国际金融展现场

不过, 做出这些判断的前提, 是如何通过各种技术高并发、高效识别、读取、分析这些个性化、多样化的材料, 这正是沈孝栋团队持续探索并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能力。

「未来, 我们希望让用户自证过程更加智能、便捷。几个简单的步骤, 上传各类证件、证明截图甚至录屏等信息均可完成自动识别, 在遇到疑问还可以得到即时的智能问答帮助。」沈孝栋介绍道。

图:蚂蚁集团沈孝栋在 2024 中国国际金融展分享自证技术

具体而言, 蚂蚁集团自证技术背后具备三大科技能力包括:

首先, 确保多模态数据的安全可信。

也就是建立全方位的防伪验真体系, 基于 PS 篡改检测、合成 (AIGC) 生成检测、批量黑灰产防控、原图原件识别等多种智能防伪算法, 保证多模态内容的真实可信。

其次, 实时萃取多模态档案的碎片化特征。

通过构建三类特征萃取体系, 对半结构化数据以及一些特定的非结构化数据采用专精模型识别, 以此对图片类、表格类、视频类等数据要素, 实现场景化中实时的用户特征智能化数据萃取。

最后, 通过大模型助力金融机构风控判断。通过大模型预训练存量数据, 再加入自证特征微调, 满足千人千面的风险识别, 为金融机构决策提供低延迟的在线服务。

「通过 AI 技术革新及数据要素的运用, 我们将持续支持金融机构升级创新, 未来应用到更多群体中, 促进金融资源更加公平、广泛地惠及每一个有需求的个体。」沈孝栋表示。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