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追上主流水平,再说品牌特色。
当说汽车智能化的时候,人们通常认为说的是两点,一个是智能座舱,一个是智能驾驶。
几年下来,两个「智能」在业内或多或少已经有了共识,例如智能驾驶从高精地图+激光雷达,变成了现在的无图化+端到端;智能座舱,则和手机行业越来越像,追求高端芯片和炫酷效果。
相比于新势力天生亲互联网,在玩智能化这块,确实走的比传统车企快一步。不过,在被友商教做人了几年之后,传统车企其实也意识到了把车机做性感的重要性,开始奋起直追。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左)现身直播|长城汽车
6 月 12 日本周三,开始爱上直播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再次现身直播间,不过这次他不是来秀车技和灵魂摩托,而是为长城最新的 Coffee OS 3 车机系统代言。
在直播中,长城汽车智能化副总裁吴会肖以技术讲解和车内演示的形式,为观众直观展现了 Coffee OS 3 的技术和功能。
这个花费长城 2000 人团队,600 多天打造的系统,到底能不能让长城赶上智能化这趟车?
跟上主流,很难吗?
当天的直播中,吴会肖将 Coffee OS 3 的优势总结为「5 好」,即「好看、好用、好玩、好听、好聪明」。
行吧,其实说的是从设计、功能再到场景和交互上,长城的智能车机系统已经赶上甚至超过行业主流。
好看先不说了,就说说 Coffee OS 3 是不是足够好用吧。
根据此前静态拍摄时候得到的信息,至少这次魏牌蓝山智驾版上搭载的车机,使用的是高通的 8295 芯片,从硬件层面保证车机在反应速度和各种个性化设置上,能有最好的表现。
现在智能车机最喜欢打的一个点,就是说「定制化」程度高,指的是系统类似于 Andorid 手机,用户可以在首页的「卡片」、「Dock」更换自己爱用的功能。
你要是实在懒得弄,Coffee OS 3 搭载的 Coffee Link 能覆盖国内 90% 以上的手机,实现手机车机互联,当然,iPhone 用户可能还得再等等,只能先用蓝牙连接了。
国内车企最喜欢展示的语音交互,在当天的直播中也有展示,Coffee OS 3 的识别率蛮高。由于语音交互早已经是目前主流新车的标配,所以这个方面要想真的玩出花来,还是挺难的。
可能是受友商启发,直播中用来展示的蓝山智驾版,冰箱彩电大冰箱都配齐了,后来的娱乐屏还有空中手势识别。笔者在之前体验的时候,效果只能说一言难尽,估计用户用过一次之后,就会束之高阁。
长城汽车智能化副总裁吴会肖(右)演示手势识别|长城汽车
抛开这些小问题不说,如果消费者真的有机会坐到魏牌蓝山智驾版的座舱之中,就可以发现,从内饰到车机系统,其实 Coffee OS 3 所代表的长城智能座舱水准,已经和主流没有任何差距,说明长城近两年的补课效果还是显著的。
超越才是目的,不是吗?
赶上主流是好事,但笔者觉得多少有一些遗憾,那就是目前国内的车机系统,越做越像 Android 手机行业,没加公司除了 UI 不同,其他都是大同小异。
「让车机越来越像手机/平板」,这可能是目前车企的一个共识,其背景建立在「既然用户这么熟悉手机,那么同样设计的车机会让用户更好上手」这样一个没什么数据支撑的地基上。
下拉,上滑、快捷键、定制卡片、Dock,数十、乃至于数百个应用,这些真的是消费者需要的吗?没人问这个问题,因为友商有了,所以我们只能有。
即便已经是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汽车的本质依然是一个交通工具,距离「第三空间」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如果汽车的主要用途还是「从 A 到 B」的位移工具,那么车机最主要的功能,理论上还应该是如何让驾驶员这一路更加方便快捷,而非用更多功能来带动驾驶员与车机更多的交互。
换言之,车机系统更应该扮演的功能是沉默的贴身「马夫」,能保证驾驶员进入到座舱时,空调、座椅温度已经调好,可能的目的地已经列在屏幕上,驾驶者常用的音乐/播客播放器已经就绪,并且已经和用户的手机无缝连接上——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车机系统,不是吗?
在汽车真正成为 iPhone 之前,笔者认为应该会有车企意识到这个方向,进而对车机系统进行调整——例如使用两套系统:驾驶极简模式和娱乐空间模式——让驾驶的归驾驶,娱乐的归娱乐。
当然,有简至繁,再返璞归真,这是一个线性过程,很难跳跃。只有先赶上主流,才有机会创造有特色的产品。
至少笔者希望长城这个比较「有主意」的公司,能更早实现这个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