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商业航天全球化发展道路,时空道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摘要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 商业航天今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 商业航天今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而商业卫星更是商业航天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5 月 2 日,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及《共同关注·一问到底》共播出了长达近 14 分钟关于商业卫星的专题报道:在浙江台州的一家卫星超级工厂, 自动化的生产线让商业卫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量产。

据央视报道, 这座卫星超级工厂拥有年产 500 颗卫星的生产能力, 可日产 1-2 颗卫星, 已有 20 颗自有星座卫星在轨运行。而从公开资料中可查询, 该卫星超级工厂来自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商业航天企业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时空道宇)。

新质生产力的「星」引擎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引擎之一。

时空道宇卫星超级工厂可通过柔性化的生产方式, 灵活满足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集成与测试, 实现卫星批量化、智能化制造。央视报道称, 从下单到卫星出厂全流程控制在 28 天。

而时空道宇除了研制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卫星, 工厂也为很多外部客户提供卫星总装、集成与测试服务, 助力全球星座快速建设。

在星座建设方面, 时空道宇是全球第六家、中国唯一一家具有自主星座建设及运营能力的商业航天企业。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具备覆盖全球的卫星物联网服务能力和手机直连卫星通信能力。2022 年 6 月 2 日,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成功发射入轨,2024 年 2 月 3 日, 星座第二轨 11 星组网完成。未来两年内, 时空道宇将完成星座一期 72 颗卫星部署, 实现全球实时数据通信服务;二期将扩展至 168 颗卫星, 实现全球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

据悉, 时空道宇聚焦星座业务、卫星制造、卫星应用领域, 已经率先完成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 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商业闭环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实现商业闭环的前提是需要完成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端的应用落地。2023 年, 时空道宇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卫星通信车规级量产应用的商业公司。2023 年 9 月, 时空道宇自研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在极氪 001FR 上实现量产应用, 解决了航天产品在车规级领域的工程化问题。目前, 该技术已在极氪多款车型及吉利银河 E8 上配备, 为用户提供双向卫星通信服务。

新质生产力的「星」市场

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的合力需求推动下, 中国航天产业已经开始「走出去」, 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入。近年来, 中国航天技术与各全球相关国际组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积极开拓海外应用。

时空道宇作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头部企业, 一直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 推动中国航天技术和服务走向世界, 推进卫星应用商业化、规模化和全球化发展。

低轨卫星的优势是全球覆盖, 任何低轨卫星星座成功部署后, 在全球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提供服务。这意味着, 时空道宇通过自建星座, 拥有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商业化服务的能力。在 2021 年规划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建设的初期, 时空道宇便已经同步规划筹备了海外业务。通过与海外电信运营商等合作伙伴进行深度绑定和合作, 提供卫星数据应用服务, 开展多式联运、海上能源、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实时协作。

当然, 星座的运营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监管体系进行推进。目前, 时空道宇在「一带一路」的多个国家已经找到了合作伙伴, 同时进行深度的绑定。2023 年, 时空道宇完成了一系列战略合作签约, 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开展卫星应用服务。例如在马来西亚, 时空道宇与电信运营商 Altel 携手, 推进高科技研发和系统应用, 开展智慧港口、智慧农业等解决方案落地。

在海外提供卫星应用数据服务, 源于时空道宇在整个产业链的构建上部署得比较扎实, 既有上游的卫星量产, 同时自建星座, 这让时空道宇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 利用自研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卫星应用服务。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三个轨道面卫星预计将于 2024 年下半年组网部署, 届时时空道宇将正式开启全球商业应用服务, 将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商业航天成功出海案例, 实现快速业务增长, 拓展更多元化的应用领域和服务模式。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