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年来, 伴随着市场周期的波动与起伏, 戴尔在中国市场从成长走向成熟
从 1998 年戴尔在中国厦门开设了第一间办公室, 到如今已迎来了在中国发展的第 25 个年头。25 年来, 伴随着市场周期的波动与起伏, 戴尔在中国市场从成长走向成熟。
「中国一直是戴尔重要的国际市场。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人类进步』为宗旨, 并始终致力于对中国员工、客户及合作伙伴的承诺, 这个承诺坚定不移, 从未动摇。」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王利军表示。
打入一针信心「强心剂」
冬至虽至, 春归有期。PC 市场在经历凛冬时刻过后, 何时迎来它的春天?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 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市场调查机构 IDC 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第 3 季度全球 PC 出货量为 6820 万台, 环比增长 11%。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这一点在 PC 巨头戴尔的财报中也有所体现。据其最新发布的财报, 截至 8 月 4 日的第二财季中, 戴尔总收入达到 229 亿美元, 高于市场预期的 209 亿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 12 亿美元, 超越历史上最好的去年同期水平。
春江水暖鸭先知, 凭借着独特的直销模式, 戴尔一向更直接的接触其最终用户, 早先感知到市场的变化。
在国内,PC 消费市场的增长支柱主要来自于游戏玩家和教育产业。「中国的游戏人群极为庞大, 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玩家们对于电脑的使用是刚需。另一方面, 中国极为重视教育, 电脑在大学的渗透率颇高,90% 以上的学生会购买全新的电脑产品, 刚需保障了消费市场的稳定。」王利军分享了他的观察。
此外, 据介绍,PC 商用市场在长期发展趋势来看, 总量仍将维持高位。除过去家用 PC 市场渗透率较低的地区有增长动能外, 混合工作模式也为具备生产力应用的 PC 产品在商用市场带来增温需求, 助力后续的持久发展。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 到 2025 年, 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随着数实融合深度推进, 数字经济现已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这也显示出中国 IT 市场的巨大潜力。
「我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对 PC 行业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对于戴尔在中国业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三个「信心」透露着王利军深入行业近 20 年的底气。
在变化中寻找确定性
在戴尔看来, 正是中国市场一系列的变化造就了机遇。
「就我目前主要负责的业务来看, 今年是 PC 行业度过了『复位』的一年。前两年线上办公市场的火爆带动 PC 需求的高速增长, 如今 PC 行业正处于复位修正阶段。」王利军称, 面对换新升级的周期与新技术所带来的变化, 戴尔从销售目标、成本控制、产品迭代等层面不断调整, 为今后市场复位后的发展做足了准备。
事实上, 服务器、存储、 PC 等硬件设备属于标准化的产品。身处于标准化的行业当中, 戴尔通过供应链优势、采购优势、规模优势和质量优势, 也因此快速地适应变化, 将全球产品引进中国, 也可以把中国的产品卖向全球。
「我们在市场周期、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寻求确定性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宝, 就是『少说多做』, 把本职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了, 很多东西就会水到渠成。」王利军表示。「过去 25 年, 我们在中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的, 每个阶段所经历的挑战不尽相同, 但我们每次都能成功地应对挑战, 靠的就是我们扎实的做事作风。认准目标, 坚韧不拔, 不轻言放弃, 这是戴尔的风格。」
王利军表示:「我们已建立了全面覆盖国内城市的零售店服务体系, 可以为广大消费者与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同时戴尔在中国有上千名的工程师, 提供产品服务、软件服务、咨询服务等, 实现消费者与客户对戴尔产品的最大满意度。」
据了解, 目前戴尔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完整和全面的业务能力, 包括研发、销售、服务、工程制造、采购和生产加工等。其研发中心设在北京、上海和成都, 服务中心设在上海、厦门和大连, 渠道零售团队更是遍布全国。
王利军在回应近段时间市场上各种「去中化」、「外企撤离中国」的炒作对戴尔的波及时, 也能体现出戴尔这种「少说多做」的作风。他表示,「这些都是谣言, 属于无稽之谈。分享一个事实, 大家就能了解真相是怎样的:我们在厦门、成都和昆山都设有生产制造基地。根据 11 月份刚刚公布的数据,2023 年我们在厦门的工厂是当地最大的制造企业, 在成都的工厂是当地排名前五的制造企业, 在昆山的工厂也是该地区的龙头制造企业。」
今年以来戴尔股价已上涨了超 90%, 目前处于历史最高位, 这是市场对于戴尔应对经济周期和各类挑战的认可。在各种变化中, 不变的是戴尔执着于目标低头做事的态度。
长期主义续写戴尔故事
「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曾有言, 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好企业, 除了经济维度, 还需要有一个社会维度。
如果说戴尔的财务报表反映着其在周期变化下的盈利水平, 那么其 ESG 报告则显示着戴尔在社会维度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戴尔发布的 2023 财年 ESG 报告, 戴尔科技集团进一步优化了公司到 2030 年及之后的 ESG 目标, 聚焦于推进可持续发展、培养包容性、改善民生以及坚守信任。
「到 2030 年, 客户每购买一吨产品, 戴尔将再利用或回收利用同等重量的产品;到 2030 年, 女性在戴尔全球员工中的比例达到 50%, 在领导岗位上的比例达到 40%;到 2030 年, 戴尔 75% 的员工将参与所在社区的捐赠或志愿服务......」王利军细说戴尔在 ESG 领域所制定的蓝图。
戴尔也在实现上述目标之路中不断前进。以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成效为例, 数据显示,2023 财年戴尔在产品和包装中的可持续材料使用量达 15.55 万吨。其中, 有多种可持续材料被用于产品当中, 包括可回收材料、可再生材料与可减少碳排放的材料。同时, 戴尔推出了全新的回收服务, 并对现有的回收服务进行升级, 成功回收 16.5% 的售出产品, 同比增长 4.4%。
王利军表示, 进入中国 25 年以来, 戴尔始终与客户及合作伙伴携手奋进, 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为社会及民生带来了长足进步, 不断地通过公益项目与企业文化建设履行对社区、员工和环境的长期承诺。
正如王利军所言,25 年后的戴尔, 彼时或许又有着新的挑战与故事。「市场或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 而我们在中国发展的态度从未动摇。」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