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核心硬件拉涨超 30%,传导效应或致服务器涨价和缺货

摘要

三星近日宣布, 在今年已经减产 20%—30% 的基础上, 计划到明年上半年为止, 将 NAND 生产量削减规模扩大至 40%—50%。

三星近日宣布, 在今年已经减产 20%—30% 的基础上, 计划到明年上半年为止, 将 NAND 生产量削减规模扩大至 40%—50%。而鉴于存储的强周期性产业属性, 三星此举势必会导致其他存储厂商的跟进,「减产涨价」将是现在到明年存储厂商和市场不可逆转的主旋律。随之而来的则是企业级服务器市场的涨价及供货不确定性的增加。

三星强势减产效果显现, 存储强周期性迎涨价潮

说到「减产涨价」, 最新的三季度财报显示, 三星单季净利润已经回升至约 5.5 万亿韩元, 半导体业务亏损额也已经进一步收窄了 14.8%。这表明三星此前的减产策略对于业绩的正面影响开始凸显。

为此, 尝到甜头的三星在其 10 月 31 日的财报会议上, 其执行副总裁 Kim Jae-joon 直言, 三星接下来的减产行动, 将比目前 DRAM 缩减产出的规模更大, 三星电子计划到明年上半年为止, 将 NAND 生产量削减规模扩大 40%—50%, 而随之而来的则是价格的上涨。

事实是, 据台湾经济日报援引半导体业内多位消息人士消息称, 三星本季度将 NAND Flash 芯片报价调涨 10% 至 20% 之后, 已决定明年一季度与二季度逐季调涨报价 20%, 此举远超业界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 信达证券此前援引行业消息称, 近日三星向客户公布 Q4 官价,MobileDRAM 合约价环比涨幅预估将扩大至 11%—25%;NAND Flash 方面,UFS4.0 涨幅约 2% 左右,eMCP、uMCP 涨幅不等, 平均涨幅 20% 以上, 最高涨幅高达 66%。

众所周知, 存储技术标准化程度高, 各厂商的同类产品间有较高的替代性, 基于此, 存储产业中各大龙头都能够对市场供给造成显著影响, 但单一厂商又无法做到完全左右市场的供求与产品价格。所以在这种竞争格局下, 某一厂商的产能调整会迅速引起其他厂商跟随, 进而导致存储芯片市场中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的放大, 引起供需关系的周期性变动, 从而决定了存储行业的强周期属性。而供求关系又会非常直观地反应在存储产品的价格上。

基于此, 除三星外, 美光自 9 月开始调涨 NAND Flash 晶圆合约价约 10%。此外,SK 海力士也宣布对相应产品涨价。

而展望今年第四季度以及 2024 年, 从供给端看, 鉴于目前的价格水平距离正常水平仍有较大补涨空间, 减产预计将延续到明年, 例如除了三星外, 美光在其 3Q 业绩会上表示其 2024 年将继续减产, 这意味着, 存储在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一季度涨价势头将持续。

需求端回暖, 备货明显难掩明年存储缺货潮隐忧

站在供需关系的角度, 在上述内存、硬盘等核心供应端产品涨价的推动下, 作为需求端的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也已经出现波动。

据了解, 部分品牌的 PC 以及手机的价格涨幅初见端倪, 幅度在 5% 至 10% 之间。尤其是下半年进入手机、PC 等消费电子的传统旺季, 在华为与苹果等新机发布的推动下, 手机等消费电子需求有所回暖, 带动存储出货量以及价格的同步上涨。

据悉, 三星 9 月已与客户 (包括小米、OPPO 及谷歌) 签署了内存芯片供应协议,DRAM 和 NAND 闪存芯片价格较之前合同价格上调 10%-20%, 而 C 端市场的振幅已经开始波及企业级市场。

究其原因,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应用不断升级, 催使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需求增大, 并且随着大模型与各个行业相结合, 会加速多模态的发展, 数据类型日益增加, 从文本到图片、音频、视频进行拓展, 数据量也将大幅增加, 预计会从纯文本型的几个 TB(太字节、1TB=1024GB) 向多模态的 PB 级 (拍字节、1PB=100 万 GB) 容量迈进, 导致对于 NAND、DRAM、HBM 等高性能存储器需求量庞大, 企业级市场需求加速回暖, 相应的存储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据 Trend Force 集邦咨询研究, 目前观察第四季度市场几乎已无低价货源可采购, 但买方仍倾向维持高库存而持续采买。近期原厂希望尽快将价格拉高至现金成本之上, 预估第四季度 NAND Flash 晶圆合约价将强势上涨, 季涨幅约 13%—18%, 另外, 预估 DRAM 第四季度合约价季涨幅约 3%—8%。尽管如此, 国内互联网厂商字节、百度等为保障更多供应, 已响应市场价格再一轮调涨的方案, 与上游厂商签订新价格方案。

而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回暖及价格的上涨, 业内消息人士称, 存储厂商近期却在严格控制出货, 下游内存模块厂几乎抢不到货,NAND 晶圆的报价频率从此前的逐季报价, 缩短至如今的逐日报价。而近日,NAND Flash 控制 IC 厂商群联 CEO 潘健成表示, 随着主要存储芯片厂相继减产, 加上部分终端市场回温,NAND 市况开始走强、报价上涨。他还表示, 近期客户拉货更趋积极, 但市场供给持续因大厂减产受限缩, 预期明年将出现缺货潮。

存储价格与需求「涨」不停, 成本影响传导至服务器是必然

如上述, 企业级市场受到库存周转影响, 业界预测将在 Q4 将有明显涨幅, 而以服务器为代表的企业级市场, 传导速度及效果也将逐步显现。

行业市场 SSD 最新报价

以传统基础 (通用) 服务器为例, 其内存和硬盘构成的存储成本占据其总成本的 35%—45%, 即便是现在开始流行的 AI 服务器, 在 CPU 和 GPU 成本占比攀升的情况下, 存储也占据了其总体成本的 10%—25% 不等, 远高于其他部件的比例, 同时, 鉴于 AI 服务器对于 DRAM 和 NAND 的容量需求分别是传统服务器的 6—8 倍和 3 倍 (为了满足 AI 对于数据高速交换与存储的需求), 这些均说明从成本机制看, 存储依然是影响服务器成本及价格的重要因素, 而从成本机制看, 内存、硬盘调价将推动服务器价格上涨。

以 DDR 内存为例, 三星 2023 年减产重点除 NAND 外,DDR4 产能在下半年也同步大幅缩减, 将客户搭载规格转向至价格更高的 DDR5, 以期在 2023 年底将 DDR4 库存降至健康水位。

而目前各家 DRAM 大厂都将产能转往 DDR5, 将推动 DDR4 与 DDR5 加快进入黄金交叉点, 预计 2024 年第 1 季度底,DDR5 的出货量将会超过 DDR4, 且受惠 AI 热潮逐步扩大至 PC、手机等终端应用, 未来上游原厂的产能配置与新增投资都将集中在价格更高的 HBM 及 DDR5。

至于 DDR4, 虽然现阶段处于亏损出货, 且原厂还有不小库存, 但由于不再新增产能,2024 年下半将可望出现短缺, 加上存储大厂的供给产出转移, 目前依然占据服务器主流内存的 DDR4 也会迎来价格的反弹性上涨, 甚至反超 DDR5 也存在可能, 届时, 内存 (无论是 DDR5、HBM, 还是 DDR4) 高价同时传导至服务器, 进而导致其价格的上升是必然。

又如企业级 SSD, 目前北美云服务商库存仍高, 但部分服务器品牌业者需求已较上半年复苏, 备货动能渐增, 中国云端服务商库存已下降至合理水位, 加上二线电商旺季需求增加, 预计第四季度企业级 SSD 总体采购需求可望增长。而随着 NAND Wafer 价格自 8 月率先起涨, 在供应商议价态度转趋强硬之下, 目前原厂大幅拉涨, 报价涨幅高达 20-30%。

面对上述内存、硬盘等核心存储硬件的涨价, 据悉新华三、超聚变等服务器厂商已经因短期存在紧急需求, 均已接受当前涨价。尽管如此, 供应满足率仅约 10-20%,Q4 内仍有进一步拉涨的风险。

最后是企业级 HDD 市场, 今年市场需求虽然未见大幅增长, 但第三方预测 2024 年 Q2 后需求将逐步回暖, 全球 NL 硬盘需求规模会上升 21%, 而原厂希捷、东芝 2023 年为应对运营困境, 均采取减产+涨价以自救,Q3 已涨价 10% 以上,Q4 释放持续拉涨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上述的价格上涨外,AI 应用如 ChatGPT、Bing、文心一言等爆火, 全球互联网厂商在 AIGC 相关领域加大投资。综合自动驾驶技术、AIoT 与边缘运算的需求上升,AI 服务器需求有望快速增长。而如上述, 对比普通服务器,AI 服务器对存储器的算力的需求更高, 需要普通服务器 8 倍量的 DRAM 和 3 倍量的 NAND。

为此,TrendForce 预计 2022—2026 年期间,AI 服务器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为 22%, 预计 2023 年出货量达到 118.3 万台, 占整体服务器出货量约 9%, 其中中国大陆 AI 服务器出货量约 28 万台, 占比 2%。AI 服务器的算力需求需要先进制程、大容量规格的存储产品, 包括 DDR5、HBM 以及大容量 SSD, 根据 TrendForce 数据,AI 服务器对 DRAM 内存的需求量是 1.2~1.7TB,SSD 内存的需求量为 4.1TB,HBM 容量需求为 320~640GB。届时, 存储需求的大幅增长, 势必也会助推 AI 服务器价格的上涨。

综上, 我们不难看到, 从现在到明年, 在存储需求及价格「双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 其传导效应已经开始在企业级服务器市场显现, 作为客户现在抓紧备货不失为未雨绸缪之举。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