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Adobe 3D 负责人尹珊:大模型会渗透到核心产品中, 十月将发布融合 AI 的 3D 工具

摘要

「虽然很多人也说元宇宙是不是过时了,但我们觉得元宇宙的核心,3D 取代 2D 是大势所趋,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各行各业也将从中得到切实的收益。」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潘琭玙

「虽然很多人也说元宇宙是不是过时了,但我们觉得元宇宙的核心,3D 取代 2D 是大势所趋,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各行各业也将从中得到切实的收益。」在 8 月 3 日 Adobe 3D 媒体工作坊的分享会上,Adobe 3D&I(三维及沉浸式解决方案)大中华、澳新及东南亚地区业务负责人尹珊在演讲中提及。

Adobe 官方此前表示,3D 和元宇宙是未来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了便于用户对 3D 内容进行创作。

分享会上,Adobe 展示了 Substance 3D 工具集,作为 3D 设计的解决方案,包含了 5 款专业级创意软件和一套综合性高阶 3D 资产库,从模型、材质、场景布置、渲染到发布,覆盖 3D 创意全流程。

尹珊介绍,Adobe 的 3D 解决方案是一个从前端建模到后端产品发布的一整套工作流程和解决方案。

「让依赖 2D 创作流程的行业,低门槛地过渡到 3D 的世界」

凭借平面设计和图片编辑工具,Adobe 长期以来一直是 2D 创作市场的「头号玩家」。而早在 2019 年,Adobe 就已开始布局 3D 业务的产品线。

先是收购了法国软件公司 Allegorithmic,后在 2019 年下半年收购了 Facebook(现 Meta)旗下的 2D 雕刻建模软件,在升级改版后成为其 3D 工具集中的桌面及 VR 端雕刻建模软件 Modeler。

2022 年 3 月,Adobe 宣布收购加拿大云端 AR、VR 和 3D 演示平台 BRIO XR,整合进 Adobe 的 3D 创作软件产品组合中。

「Adobe 不断地通过收购与自研打造整套的解决方案,希望给更依赖 2D 创作流程的行业,快速与低门槛地过渡到 3D 的世界里来。」尹珊表示。

她介绍,传统的 2D 行业,比如说鞋服行业、电商行业也在大规模经历从 2D 到 3D 的过渡更迭。

在电商领域,Adobe 能够将包括 3D 在内的内容创作和交付流程与数字营销和电商平台相结合,品牌将可直接向电商渠道提供 3D 逼真图像,且这些资产能够跨数字营销渠道二次利用。

另外,像汽车这样在工业设计上已经 3D 化的行业,在自动驾驶场景,通过 3D 场景构建虚拟驾驶的背景,以虚拟影像替代实物拍摄,也已有明显提效。

据尹珊介绍,在 2D 创作流程下,设计初稿到最终定稿工程时间约为 4 至 6 周,「2D 的东西总归不是直观立体的,其中会有设计意图的理解或者沟通的偏差,」而 3D 环境能够大大提升设计验证效率,时间能够缩短到原先的 5%。

谈及 3D 建模的成本高企的问题,Adobe 大中华区 Substance 产品经理孙飞表示,在 3D 领域模型端,因模型的面数特别多,做一个游戏人物的雕刻模型,可能会花费好几个小时,调完这个模型之后再慢慢去贴近。

尹珊提到,Adobe 希望把 3D 软件的学习曲线相对压缩到最精简,包括对硬件设备的依赖度也降低。「Adobe 想要做的事,就是把 3D 建模、包括模型库,这个环节尽可能地处理掉,让他成为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

在产品的研发上,始终朝着提升易用性与协同性的方向上更迭。尹珊表示,Adobe 的产品设计希望实现「硬件要求低,接近 0 门槛,全程可以直观地所见即所得的去做设计,随时可以跳到上一步做修改。」

「让所有的工作流程都受益于 AIGC 技术」

今年 3 月,Adobe 推出基于 AIGC 技术的图像生成工具 Firefly,目前已整合在其核心产品 Photoshop 在内的众多工具中。

此前,在谈及 AI 技术与 Adobe 产品生态的融合,尹珊曾经表示,Adobe 在把自动化工具包的研发做的更深入,也是借助 AI 的力量,能够快速地生成海量 3D 的模型,以及 3D 材质的搭配,「最终的目的就是把重复的、耗时的工作尽可能地由 AI 去替代。

谈及 AIGC 技术对于 Adobe3D 产品的影响,尹珊也向搜狐科技在内的媒体透露,在今年十月份将发布的 Substance 套件中,会有大量基于 AIGC 而开发的功能点,例如文生材质球,通过文字描述自动生成材质用于 3D 设计中。

分享会上,针对 Adobe 的大模型 Firefly 的进展,尹珊表示,目前大模型已落地应用于 Photoshop 与 Illustrator 中,例如 Photoshop 中的 AI 功能 Generative Fill(生成式填充)。

她强调了 Adobe 在大模型领域的思维逻辑,一方面是强调对版权的重视,目前 Adobe 的大模型所使用的素材均来自 Adobe Shop 在线资产平台,所有影像都有版权,大模型调取做二次创作后,会有跟踪信息,「新作品调动了多少资源、哪些图在新作品中的大概占比是多少,版权的路径相对清晰。」

Adobe 曾经表示,其 Firefly AI 模型是基于 Adobe Stock 图像、公开的授权内容和版权已过期的公共领域内容进行培训的。

Adobe 也已经宣布将为客户提供知识产权赔偿,如果 Firefly 大模型生成的图像带来版权侵权诉讼时,Adobe 会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是 Adobe 对于落地应用的强调,大模型已经应用于 2D 创作产品,后续也会在 3D 的工具上应用,「AIGC 会打散到我们核心的产品中,因此在各行创作的工作流里头都可以用到 AIGC,而并非只是利用 AIGC 做灵感生成。」

尹珊指出,让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能够受益于 AIGC 技术,也是 Adobe 做大模型的核心。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