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 7 月 7 日, 由中国测绘学会指导, 北京数字绿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EPTC 电力技术协作平台协办的「点云赋能智能测绘」2023 激光雷达行业应用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3 年 7 月 7 日, 由中国测绘学会指导, 北京数字绿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EPTC 电力技术协作平台协办的「点云赋能智能测绘」2023 激光雷达行业应用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激光雷达技术在农林、电力、交通、测绘、矿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为技术的跨行业交流与发展, 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国家林草局规划院教授级高工吴发云、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陈品祥、武汉大学测绘通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毛庆洲等专家学者, 国网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智驾、四川冶勘地理信息测绘院、北京浩宇天地测绘等单位嘉宾出席本次大会, 并做专题报告与案例分享。
本次大会上, 数字绿土重磅发布了 2023 年全系新品。
前沿探索
激光雷达如何赋能行业降本增效
大会开场致辞中, 北京数字绿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郭彦明表示, 近年来, 激光雷达技术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在自动驾驶、VR/AR、智慧交通、地形测绘、林业资源调查、灾害评估都实现了规模化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与 AI 技术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与联动, 就像相互嵌合的齿轮, 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正反馈。而数字绿土在各行业与合作伙伴积累的空间感知与智能服务能力, 将持续去帮助到更多行业与组织, 重塑传统业务, 提升业务效率, 为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在《建设实景三维中国, 赋能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中提到, 实景三维是多维现实世界, 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立体结构的数字化表达。实景三维中国旨在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 提供统一的三维时空信息底座, 支撑多元化的时空应用场景。
」服务高质量发展, 时空信息大有作为。」陈军认为, 一方面,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内外部环境、产品、生产服务模式、知识体系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多年发展, 以空间定位、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测绘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与相关科技的交叉融合渐成常态, 获取、处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 时空信息在高质量发展条件研判、环境调查、状态监测、过程洞察、趋势预见、跟踪问效、模式重塑创新等方面将发挥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陈军指出, 行业要通过提供无所不在的时空连接、无时不用的时空计算、无所不及的时空智能, 充分发挥时空信息的价值与作用, 切实地推动其在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治理等方面的深层次、高水平应用, 实现时空信息赋能高质量发展。
陈军呼吁, 社会各界力量应准确把握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要求, 将实景三维中国纳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场景, 为国家和地方的数字化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林草局规划院教授级高工吴发云在专题报告《多源激光雷达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中, 对激光雷达探测的原理、发展历史以及激光雷达系统的组成进行了科普, 并对国内外的各种激光雷达系统——星载激光雷达系统、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地基激光雷达系统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同时从产品使用、精度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对各种激光雷达系统对应的产品进行了分析。
吴发云表示:机载激光雷达硬件设备能力, 在近几年突飞猛进, 但航空飞行成本, 仍制约了机载激光雷达的森林资源监测应用。总体而言, 激光雷达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的应用上, 反演树高、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精准模型上, 有着较大优势。
国网江苏泰州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戴永东在报告《激光雷达在基建验收中的应用》中阐述近年来国网对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探索。在数字化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战略需求驱动下, 国网泰州供电公司的无人机业务迎来跨越式发展, 已成为电网运检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实践, 公司积极拓展电网无人机多专业应用场景, 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实践, 重点开展输电线路工程竣工验收模式转型升级工作, 夯实工程数字化移交技术底座, 助力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竣工验收作业应用体系。
相比以往传统作业智能化水平不足、作业质效较低、数字化应用体系未搭建、人工验收巡视方式老套、大量依赖人工和专业测绘等缺陷和隐患, 激光雷达不仅能满足精准智能竣工验收需求, 进行作业模式的转型升级, 还能完成工作规范化管控。
使用激光雷达技术自主进行电力巡检, 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完成对杆塔、电力线植被、建筑物等的分类。激光雷达在线路巡检方面, 能进行高精度模型构建、无人机航迹规划、线路交跨点自动生成。针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模型构建, 为电力巡线与线路资产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教授郭庆华通过《寻找中国最高树》的报告, 向现场观众介绍了中国最高树的发现之旅, 以及背后强大的激光雷达技术支持, 与其中蕴含的科学问题。
发现巨树、对其进行精确测量与生态学研究是科学界的重要挑战。早年间, 在美国加州的巨树相关研究基础, 让郭庆华不禁思考,「中国最高的树在哪里? 我们又该如何通过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寻找中国的最高树?」
郭庆华指出,「发展日新月异且能力逐渐强大的激光雷达技术是上述问题的绝佳解决方案。」北京数字绿土公司一直深耕激光雷达领域, 在激光雷达的硬件设计、多平台协同、SLAM 与仿地飞行等算法研发方面, 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郭庆华阐述:「我们整合卫星、无人机与背包的多平台激光雷达技术, 并形成一套严谨有效的激光雷达巨树发现与测量框架。过去一年, 我们不断在中国发现巨树。就在今年 5 月, 一棵 102.3 米的巨树刷新了亚洲的最高树记录。基于多平台激光雷达的研究框架使得巨树的发现从一种巧合变为系统性、标准化的工作, 使巨树的测量变得可核查、可比较。
这让巨树保护与研究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飞跃, 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寻找中国最高树还获得了巨大的民众关注与社会影响, 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社会经济价值方面, 也为当地的旅游业提高了知名度。
同时, 寻找中国最高树之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激光雷达技术, 为激光雷达技术的科普与传播提供了巨大的价值。希望在未来有更多人了解激光雷达、学习激光雷达、应用激光雷达, 让激光雷达技术走进千家万户。
重磅推介
数字绿土2023全系新品发布
本届大会上, 数字绿土发布了 2023 年全系新品, 它们包括 LiGrip H300 手持旋转激光扫描仪、LiAir 220 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系统、LiAir X3 生态系统、LiScout 巡检机器人、LiAir H1500\H1800 机载激光雷达扫描系统、LiMobile 车载移动测绘系统、LiDAR360 V6.1 激光点云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LiDAR360 MLS V2.1 三维要素智能提取与分析软件、LiPoweline V4.2 激光雷达电力巡线软件。
LiGrip H300 是数字绿土 2023 年推出的手持旋转激光扫描仪, 其搭载了全新 XT32M 激光器, 最远测距可达 300 米, 点密度为 64 万点/秒。搭载 1 英寸 CMOS 相机, 支持 6K 分辨率, 在室内和暗光环境下表现优秀。它拥有 RTK-SLAM、PPK-SLAM、SLAM 三种建图方式, 可覆盖有 CORS 信号和无 CORS 信号覆盖的区域, 让采集更省心。LiGripH300 支持多平台挂载, 可用于无人机、背包、车载, 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为了解决电力巡检应用中「禁飞区巡检需求」、「巡检中导线侧边隐患点拍摄需求」、「电力自动巡检自动过交跨需求」和」高山地区无人机信号遮挡难题」,LiAir X3 生态系统也更新了多个软硬件配套设备, 它们包括手持功能套件、侧边仿线飞行功能、毫米波障碍物探测和信号中继方案。更新后的 LiAir X3 生态系统, 也是目前行业唯一能解决以上四大关键需求的解决方案。
LiDAR360 V6.1 激光点云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是数字绿土十年技术深耕、赋能行业的标杆之作。该平台的最新 6.1 版本, 支持无人机数据一键式处理, 林业分割准确率 90%、矿山建模效率提升 5 倍, 目前软件用户已覆盖 130 多个国家, 全球下载量突破 30 万次,700 多个功能应用, 为地形测绘、林业调查、工程测量、矿业安全监测、地质灾害分析、实景三维等行业, 提供多业务全流程支持。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