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WAIC:蚂蚁集团发布AI安全检测平台「蚁鉴2.0」,可检测AIGC内容安全性

摘要

实现了用生成式能力检测生成式模型。

7 月 7 日,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聚焦·大模型时代 AIGC 新浪潮—可信 AI」论坛举行,蚂蚁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发布 AI 安全检测平台「蚁鉴 2.0」。

蚁鉴 2.0 可实现用生成式 AI 能力检测生成式 AI 模型,可识别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科技伦理三大类的数百种风险,覆盖表格、文本、图像等多种数据和任务类型,是业内首个实现产业级应用的全数据类型 AI 安全检测平台。据了解,该产品还入选了本届大会的「镇馆之宝」。

图:蚂蚁展台 AIGC 模型评测报告样本

AIGC 安全成为当前人工智能研究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发表《可信人工智能展望》主题演讲。他认为,「不能再将人工智能视为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成为整个组织的变革引擎。可信人工智能要致力于保障数据安全可信、系统行为可追责、算法模型可解释、网络环境可信、法律伦理可信等问题。」

在该论坛上,蚂蚁集团同时宣布,「蚁鉴 2.0」全面开放,面向全球开发者免费提供 AIGC 安全性、AI 可解释性、AI 鲁棒性三项检测工具,可服务于数字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电商等领域的大规模复杂业务场景。

据了解,「蚁鉴 2.0」的两项硬核能力,一是实现了用生成式能力检测生成式模型。检测标准覆盖内容安全、数据安全、伦理安全三大类,可对大模型生成式内容完成包含个人隐私、意识形态、违法犯罪、偏见与歧视等数百个维度的风险对抗检测,并会生成检测报告,帮助大模型更加有针对性地持续优化。

蚂蚁集团大安全事业群技术部总裁李俊奎表示,「生成式大模型是一种『深黑盒』技术,『蚁鉴 2.0』通过智能博弈对抗技术,模拟黑产以及自动化生成海量测试集,可实现「生成式机器人」对「AIGC 生成式模型」的诱导式检测计算,很像一个 24 小时不眠不休的『安全黑客』在找茬大模型,从而找到大模型存在的弱点和安全问题所在。这种 AI 对 AI 的评测,也是教学相长。好比生成式考官考核生成式运动员,在对抗中双方能力互相提升,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的 AI 安全水位。」

另一项硬核能力是「蚁鉴 2.0」融入了可解释性检测工具。综合 AI 技术和专家先验知识,通过可视化、逻辑推理、因果推断等技术,从完整性、准确性、稳定性等 7 个维度及 20 余项评估指标,对 AI 系统的解释质量量化分析,帮助用户更清晰验证与优化可解释方案。

「蚁鉴 2.0」集成了蚂蚁近 10 年可信 AI 实践、1000 余项可信 AI 专利,支持零编码测评。开发者通过 API 接口,将 AI 模型接入蚁鉴,就可以一键识别和挖掘模型漏洞。

蚂蚁集团认为,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不仅对数据、算法、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安全、隐私、伦理提出更多挑战。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健全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让 AI 技术真正地释放应用价值。

此次论坛上,中国信通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武汉大学、蚂蚁集团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AIGC 可信倡议》。该倡议得到数十家单位参与,围绕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经济、安全、隐私和数据治理等问题,提出构建 AIGC 可信发展的全球治理合作框架,采用安全可信的数据资源、技术框架、计算方法和软件平台等全面提升 AIGC 可信工程化能力,最大限度确保生成式 AI 安全、透明、可释。

图:在 2023 WAIC 可信 AI 论坛上,「产学研用」界共同发起 AIGC 可信倡议

论坛现场还发布了由中国信通院、清华大学、蚂蚁集团联合编纂的《可信 AI 技术和应用进展白皮书(2023)》。该报告基于统一的可信 AI 认知维度,梳理总结可信 AI 发展现状,提练了面向新阶段大模型和 AIGC 引发的新需求,形成以技术为保障的可信 AI 评估体系和工具,探索新一代可信人工智能发展。

蚂蚁从 2015 年开启可信 AI 的实践和探索,是蚂蚁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布局之一。通过可信 AI 技术的突破,蚂蚁集团建设了一套世界领先的智能风控解决方案;蚁鉴 AI 安全检测平台先后获得 2022 年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三周年优秀成果、信通院可信人工智能实践标杆案例等认可。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