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 5 月 23 日,2023「机器人+」大会在东莞拉开帷幕。
2023 年 5 月 23 日,2023「机器人+」大会在东莞拉开帷幕。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谭杰斌,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牡丹江市副市长刘军龙,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人工智能和医用机器人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赵自林,国家矿山局安全规划基础司处长徐义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大数据办一级调研员沈剑锋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 2023「机器人+」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赛迪研究院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机器人质量基础共性技术检测与评定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赛迪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机器人产业》杂志等单位共同承办。
汪宏在大会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一起,相继出台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了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自立自强、换代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亟需加速迈向技术「从有到优」、产业「由大到强」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以推动「机器人+」应用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汪宏指出,广东省、东莞市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重要集聚区,已形成集机器人研发、整机制造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希望东莞可以围绕本地特色产业优势,率先打造「机器人+」应用的地方样本,着力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优势,为我国机器人和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谭杰斌在致辞中表示,广东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制定实施《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步伐,把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机器人 2022 年产量 16.57 万台(套),占全国产量 41.2%,同比增长 2.1%,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东莞素有「世界工厂」美誉,近年来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实施「机器换人」、「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等措施,为实现从「世界工厂」向「制造名城」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光滨在致欢迎辞时表示,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不动摇,下大力气抓实抓好实体经济,构建了由 21 万家工业企业、1.38 万家规上工业企业、9099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 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和 24 家超百亿企业、3 家千亿企业等组成的「金字塔」式的现代制造产业体系。东莞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装备及机器人制造业企业,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入选了第二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去年,东莞装备产业产值突破 5000 亿元大关,智能机器人产量达 160 万套,东莞机器人产业已呈现规模性集聚发展,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他强调,下来东莞将营造最优的机器人产业生态,打造优质的产业空间、优良的机器人发展营商环境,诚邀广大企业家投资东莞、拓展业务,共同分享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机遇。
刘权在致辞中表示,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和各行业部门的指导下,赛迪研究院支撑起草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后,赛迪研究院将继续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和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协同各方共同做好「机器人+」应用相关工作。
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董凯,对《「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背景和重点内容做了深度解读。他指出,我国已连续 9 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是全球机器人第一生产大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韧性增强,将保持长期向好态势。他强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将有力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支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会上,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人工智能和医用机器人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赵自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设备管理分会秘书长曹光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丹,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力中心主任尹作重,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有限空间应急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韩震峰,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生活照护辅具研究部主任兰陟,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部部长吴海华,矿冶科技集团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鑫,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梅鹤波等领导共同发起成立「机器人+」应用协同推进方阵,推动构建多部门协同、央地联动的工作机制,为「机器人+」应用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机器人+」应用协同推进方阵正式发起成立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必良,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东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国军、副院长卢亚等共同发布了《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和《东莞市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发布式上,肖必良指出,在工信部和广东省工信厅的坚强领导下,东莞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链长制」的方式,举全市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此外,张国军还对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做了推介演讲。
▲《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和《东莞市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发布仪式
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心主任尹作重,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有限空间应急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韩震峰,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生活照护辅具研究部主任兰陟,矿冶科技集团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鑫、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部部长吴海华,严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洪波,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雷,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消费品行业大客户经理吕健等嘉宾,在大会主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围绕「机器人+」应用分享真知灼见。
据悉,本次大会以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器人+」应用赋能为主题。包括 1 场开幕式,1 场主论坛,建筑、制造业、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 5 场主题论坛,以及 5000 平方米「机器人+」专题展示,旨在推动落实《「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助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打造「机器人+」应用的东莞样本。
大会期间,来自住建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矿山安监局等部门及其机器人业务支撑单位,机器人相关协会、科研机构,以及龙头企业和创新公司的嘉宾,深度解读「机器人+」行动重要价值和机遇前景,分享前沿技术产品和示范案例,探索建立多双边合作新机制,共商共论跨行业领域合作新路径,共同为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
来源:中文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