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几乎各家车企都发布了自家新的车型。这其中,各类新车在智能化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汽车「机器人化」趋势正日益明显。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几乎各家车企都发布了自家新的车型。这其中,各类新车在智能化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汽车「机器人化」趋势正日益明显。
从智能座舱到高阶智能驾驶,从大屏交互到 GPT 大模型,众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集中亮相,让本次车展不再仅仅是汽车的秀场,更站上了智能化的最前沿,而头部新势力的前瞻产品理念,也在市场中得到了进一步扩散。
智能化竞争趋于白热化 GPT大模型驱动高度人机交互和高阶智能驾驶
据罗兰贝格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时对于续航的关注度和里程焦虑显著下降,而对于智能化和自动驾驶的关注度与偏好程度日益显著,正在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车辆产品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因如此,各大新能源车企智能化的竞争也已趋于白热化。可以说,在本次上海车展上,智能汽车 3.0 时代的概念已经蔚然成风。
这其中,高算力、高用户感知、高智能交互的智能座舱更成为行业的最大焦点之一。此前,像致力于打造「汽车机器人」的新品牌集度就将智能座舱卷上了新高度,比如首发搭载高通 8295 芯片算力达到 30TOPS、35.6 英寸的一体化大屏、响应速度 700ms 内的全离线 AI 语音、3D 智能驾驶地图等等,描绘出了 3.0 时代座舱新形态。而在本次上海车展上,其他车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座舱智能化」也正在不断提速。
例如,吉利汽车就在车展期间正式发布吉利银河 L7 智能座舱——「智爱座舱」,配置 8155 旗舰级座舱芯片,特点就是大屏多屏、高刷新率、简洁化 UI,主打的卖点就是又快又智能。
在大算力方面,继集度之后,智己也在车展上声称要搭载高通 8295 芯片,计划在 2024 年上市的第四款车型上应用。自从集度首发搭载高通 8295 之后,零跑、智己等车企也已经陆续跟进。
另外,车圈智能座舱供应商,如 Unity 则发布了最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3.0,可以承载办公、游戏、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第三空间,拥有定制化 3D 地图、车机游戏、XR 座舱体验、车企线上元宇宙展厅等功能。
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L2 级辅助驾驶已经开始从高速走向更为复杂的城市场景,并且其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场景,而是多场景、跨域之间的融通,高阶智能驾驶才是大势所趋。
就拿集度来说,一直主打高阶智能驾驶,早前集度就发布过多场景下的「多域融通」点到点领航辅助 PPA 功能。据了解,PPA 能够打通高速、泊车、城市等场景,简单理解就是从家中停车位到公司停车位之间的点到点连贯体验,可以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工接管率。而集度的背后是基于 Apollo 自动驾驶 L4 级的底层能力赋能。
华为也在本次车展中带来了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它可通过车端融合感知来进行环境识别,不依赖高精地图实现高阶辅助驾驶。余承东称,华为 ADS2.0 已经能达到 L2.9 能力,无限接近于 L3。在智能驾驶状态,无论是高速、快速路、城区地面道路还是泊车,各种场景都可以从容应对,驾乘体验堪比老司机,让智驾更轻松。这也与集度提出的「多域融通」不谋而合。
另外,汽车智能系统公司福瑞泰克提出「智驾平台即服务」商业战略,并发布中央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宣布为车企提供 CNP 城区点到点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可见,多域融通,尤其是对城市复杂场景的覆盖将是接下来高阶智能驾驶的最大特点。
此外,我们都知道,智能汽车被认为是实现 AI 大模型闭环的理想场景,因此,热度始终不减的 GPT 大模型也出现在本届车展上。
继集度官宣类 GhatGPT 文心一言上车的计划后,在此次车展的一个论坛上,集度方面表示已经在基于大模型来驱动汽车机器人的「指数级」自我成长。集度已经搭建了 ROBOGPT 大模型平台,包含了 RoboChat 和 RoboDrive 两个板块,相当于人的「左右大脑」,左脑思维,右脑运动,也将作为汽车大模型引擎,支持汽车机器人做到自然交流和自由移动。
简单来说,集度汽车机器人会借助 ROBOGPT 大模型平台,不断提升高度人机交互、高阶智能驾驶的功能升级和用户体验。
此外,商汤绝影 SenseAuto 也正式曝光,其未来展示舱融合的「日日新 SenseNova」大模型体系,具有文生图及数字人生成功能,可为车舱提供更智能和人性化的人车交互体验。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车企也提出了基于大模型平台的智能驾驶。
车企「集化」程度加剧,汽车「机器人化」日益强烈
在汽车智能化全面开花的今天,即使上海车展也无法将所有的新技术「一网打尽」。有意思的是,出现在此次车展上的智能化技术,或多或少都遵循「汽车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蓝图,其内在的核心驱动力就是 AI 的快速发展。
包括特斯拉的马斯克就明确表示未来的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上的机器人,这也和集度 CEO 夏一平的观点如出一辙。
关于「汽车机器人」的完整定义,即「自由移动、自然交流、自我成长」三大理念。简单来说就是 AI 作为汽车的「灵魂」或者说「大脑」,以 AI 为底层驱动让汽车具备高阶智能驾驶能力,未来也可进化到「完全无人化」,可以满足各种复杂驾驶场景;同时也能够通过语音、视觉、手势等多模人机交互和用户无障碍沟通,不受环境或网络等影响;当然,有了 AI 灵魂,汽车也能够通过环境、用户数据等不断自学习,实现功能或系统的自我进化迭代。
从 2023 上海车展「杀红眼」的智能化竞争可以看出,汽车的智能科技应用不再局限于某个功能或某个系统,而是整体向着「AI 化」进阶,不管是智能座舱的升级,还是智能驾驶的进阶,抑或是 GPT 大模型在车上的应用,诸多车企的发展路线都在朝着集度开始「集化」,汽车也开始「机器人化」。
不仅智能化竞争日趋「集化」,甚至在机械操控层面也逐渐和汽车机器人靠拢。
就拿稳定性更高、操控性更好、耐久性更强的 CDC 电磁悬挂系统来说,集度 ROBO-01 就是采用了 CDC 电磁悬挂,能做到每秒 500 次的毫秒级响应,并没有采用成本更高、维护更复杂的空气悬挂。因为汽车机器人的智能化升级,本质上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出色的体验。
在这方面,据悉蔚来全新的 ES6 也要放弃空气悬挂,转而采用 CDC 电磁悬挂,以保障驾乘者的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不仅如此,像特斯拉 Model Y 也一直未采用空气悬挂,理想 L7 的部分车型也取消了空气悬挂。这一切都是为了把更智能的汽车带给更多的用户,给用户更好的用车体验。
高度智能汽车的发展判断已然成为行业共识,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不应该「曲高和寡」,而是要实现「科技普惠」。如夏一平所说,「智能汽车 3.0 时代就是汽车机器人的时代」,也许在明年的北京车展上,我们将看到汽车智能化的进一步加速,更多的「汽车机器人」会让用户触手可及。
来源:中文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