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年初, 是媒体和行业机构的各类榜单集中出炉的时间。在这些榜单上, 一家官宣造车不到 3 个月车企的名字频频出现。
岁末年初, 是媒体和行业机构的各类榜单集中出炉的时间。在这些榜单上, 一家官宣造车不到 3 个月车企的名字频频出现。
这家名为 BeyonCa 的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分别获得了中国权威财经媒体「财联社」、《经济观察报》颁发的「年度最具投资潜力奖」、「2022 年度价值投资潜力企业大奖」。该车企发布的豪华智能纯电轿跑 GT Opus 1 还进入了钛媒体的「年度最佳智能车型榜单」。
考察一个项目是否具有投资潜力, 其实主要是回答三个「元问题」, 这是不是个机会? 这个机会属于这家公司吗? 要怎样抓住这个机会?
对锁定豪华智能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的 BeyonCa 而言, 第一个问题, 可以更具体地理解为, 豪华电动车是不是个机会? 这个问题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来回答。
从需求端来看, 中国对豪华车的增换购需求是确定且在稳定增长的。
尤其在电动车时代, 一旦豪华燃车换购为同档次电动车的需求被释放出来, 这肯定是个增速更大的蓝海市场。
因此, 苏伟铭认为,2025 年-2030 年将是豪华电动车的窗口期。这个判断, 是符合市场和行业认知的。
再看供给端, 这条赛道的玩家是否过于拥挤, 格局是否大势已定? 答案是否定的。
诚然, 自主豪华电动相较 BBA 等传统豪华车企的电动车型, 已经具备明显优势。
(数据来源:乘联会)
然而, 如果将新能源车作为一个整体与燃油车比较, 前者在高端市场上表现还不算强势。
新能源车在高价位区间遭遇的「渗透瓶颈」, 说明现有产品缺少足以颠覆燃油车的绝对号召力, 而这种供给侧的结构性缺位也正意味着尚未被满足的机会。
问题二:这个机会属于谁?
投资最大的痛苦就是选对了赛道, 赌错了人。
这就要谈到创投人经常说的「基因论」。
所谓团队的基因, 指向的是过往的履历、能力、认知、资源、初心、文化、价值观导向的综合实力。
对造豪华车的 BeyonCa 而言, 从团队基因这个维度来考察是非常加分的。首席技术官 Hans-Joachim Rothenpieler 是全球汽车行业最有经验和最受尊敬的研发工程师之一;首席设计师 Dirk van Braeckel 主导及参与设计的车型超过 60 款;另外,BeyonCa 的中国首席设计师 Lucas Colombo 在汽车、游艇、私人飞机等豪华设计领域拥有 21 年经验。
苏伟铭曾是汽车行业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苏伟铭曾一手缔造了大众豪华旗舰辉腾在中国的销售神话。
从 GT Opus 1 亮相后获得的反馈来看, 外界对设计所体现出的豪华品牌属性普遍给予了认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对不对之于「事」成不成的先决性影响。
问题三:如何抓住机会?
最后一个问题, 对创业公司而言也是最不容易回答的一个问题, 包括商业模式、战略、营销策划等一系列问题, 但最根本的还是商业模式。
BeyonCa 所处的阶段还非常早期, 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型, 但在用户定位和产品差异化上是有想法的。其品牌定位「以健康为核心特色的新豪华智能电动车」;核心目标群体是 40 至 49 的高净值人群, 辐射 30 至 39 岁、50 至 59 岁的群体。
BeyonCa 在销量上的目标可以看出, 这一品牌将瞄准保时捷, 而非大众丰田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在三到五年内实现年销 10 万辆——更注重的还是豪华电动品牌、健康生态服务的卡位, 抓住窗口期, 成为细分赛道领导者, 在高利润、高溢价的豪华汽车市场中, 提供独特且优质的电动汽车产品。
当然, 商业模式更多是在不断试错中探索出来的。所以,BeyonCa 能不能真正在细分赛道站稳脚跟, 还要留个时间回答。
来源:咸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