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载音响成为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内卷的新战场。
在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今天,汽车是很多人独处时间最长的空间。车载音响也从之前的「听个响」到现在成为人们听歌最主要的媒介。车载音响也成为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内卷的新战场。
之前我做过一个车载音响的对比评测,同样都是品牌车载音响,新势力的初期车载音响和传统车企定制的顶级音响还有很大的差距。车企和音响品牌是贴牌合作,还是和量车定制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音源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听感。
车载音响想要体验好,需要音响硬件、软件调音、甚至智能座舱协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今天要体验和解读的问界既有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的软件背书,又有 HUAWEI SOUND 团队专业硬件调校。下面就来看看问界搭载的 HUAWEI SOUND 音响系统软硬件究竟有怎样的实力。
在硬件解读之前,先科普几个音响硬件的问题。
- 什么样的音响才能算是好音响。
很多人在评判音响好与不好的时候,总是先说这个音响高音是不是清晰,低音是不是雄厚,不能说这个说法不对,但还是有一些片面。评价一个音响好不好,还原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好的音响应该能准确的将人声、乐器甚至调音师的调音都还原出来,而不是将原声加以修饰,增加自以为应该着重的声音部分。
对声音音色部分的还原,其实就是将声音频段完整准确的展现出来,并且把各个声部和乐器之间完美的配合,也都尽可能的全部还原,而对空间的还原,对于很多音响来说都是很容易忽视的一点,空间的还原在一些交响乐中体验尤其明显,比如大提琴在左边还是右边,管乐的位置靠前还是靠后,就算是人声,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听感呈现上也完全不一样,因此好的音响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将不同声音在空间中的位置准确的还原并呈现出来。
声音是一门艺术,而车载音响作为艺术和工程品相互融合的介质,也要像艺术一样,允许用户有一些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需求,有的人喜欢摇滚,就比较注重低音,而有的人就喜欢流行音乐,就希望高音可以更明亮。甚至同一个用户,在不同路况下对音乐风格的播放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好的音响就要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应付各种的音色风格,满足用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 同样是音响系统,车载音响和传统的家庭音响系统有什么不同呢?
相较于家庭音响,车载音响的使用空间是非常稳定的,扬声器的安装位置、数量也都是被提前安置好的,这就避免了因为空间大小不固定而对声场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家庭音响系统,在设计之初,是没有办法确定音响的使用场景的,用户拿回家可能放在角落、可能放在沙发后甚至放在天花板,这对声场的呈现都会产生不能避免的影响。因此空间的稳定,也是车载音响的优势之一。
另外,在音响的使用场景中,很多物体在声学角度上可以分为吸声体或者全反射体,会对声音的整体呈现产生影响,家庭音响需要应对的变量就很多,地板是木质还是瓷砖、窗帘是打开还是关闭、背景是墙还是玻璃,都会有不同的声音效果。而车载音响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车内的声学环境是确定的,不管是玻璃的位置、内饰的材料还是座椅的大小,在音响设计之初就是被考虑进去的,因此可以着重针对声学环境进行车载音响的优化。
车载音响往往是多个扬声器和车上设施协同工作的音响系统,而各个扬声器之间以及与车上零部件是否能密切合作,对整个系统就非常重要,例如扬声器如果安置在中控台,那中控台产生的共振或者车前挡风的反射,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些影响是可以提前预见的,因此在设计之初就有针对性的优化,使其不产生负面甚至是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这是家庭音响系统做不到的。
- 很多人为了享受到更好的音响效果,就开始追求喇叭数量,但是喇叭数量真的越多越好吗?
单纯的喇叭多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音响效果的,因为车载音响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喇叭的品质,调音的水平,包括车辆本身 NVH 的好坏,都会直接决定音响的效果,没有这些加持,只靠喇叭数量,那车内声场一定是灾难性的。因此,车载音响系统还需要专业的团队来针对车型专属定制,利用空间声学、生理声学以及心理声学等知识,将车载音响调试到最佳的状态。
市场上多数车型采用的都是贴牌音响的策略,与此不同的是,问界的 HUAWEI SOUND 硬件系统是由华为自己的 HUAWEI SOUND 团队不同领域专家量身定制的,而这个拥有超过数百人的声学工程团队,在智慧出行这个全新场景重拳出击,推出了 HUAWEI SOUND 品牌。问界 M5 和问界 M7 都有 19 个扬声器的设计,分别布置于车身的 15 个扬声器以及头枕上的 4 个扬声器,1000W 的独立功放,7.1 环绕声场,而在问界 M7 上,还特意配置了两个车外扬声器,用户在车外都可以享受到音乐,提升了氛围感。
问界 M5 和 M7 的中置高音扬声器采用了铝镁合金振膜,钕铁硼的磁体,在中控台上的特殊设计可以让声音更直接的传递给乘员,不会被前挡风玻璃所影响,在问界 M7 的中置高音扬声器甚至还通过改变外形设计,把高音稍微拉长了一点,而这一点和问界 M7 修长的车身交相呼应,从这一细节就能看出 HUAWEI SOUND 团队的用心。
当然 HUAWEI SOUND 团队的用心不仅仅只是这点,全车扬声器的材质、尺寸、安装角度、甚至扬声器外边覆盖的网罩样式,都是 HUAWEI SOUND 团队精确计算、设计出来的,这些经过周密设计、生产和装配的硬件,组成了问界 M5 和 M7 的车载音响系统,为我们呈现了更优秀的声场效果。
聊完硬件,再来说说软件。
很多车在宣传时过多的强调音响硬件有多少喇叭,功率有多大,而忽略了车载音响里同等重要的软件调音环节。HUAWEI SOUND 团队除了具备车载音响硬件的开发布置能力,还有软件上高保真、低音技术、空间计算音频、降噪技术、智能识别等技术储备。
拿降噪来说,在安静的环境中,我们听到的音乐波形和嘈杂环境中是不同的。从我们耳朵的角度来看,嘈杂环境中听到的音乐里,不仅包含了音乐还有环境噪音。而大部分环境底噪都是低频噪音,有人说直接使用主动降噪把环境噪音抵消掉就好,但事实上,环境噪音是包含在音乐中的,消除环境噪音的同时,音乐中的低频也会被同时消掉,甚至车内的正常的环境低噪也被主动降噪抵消掉了。
这就是一些车开启主动降噪后车内发闷的原因,深层次的原因一个是车内拾音的麦克风分布不科学,另一个是降噪算法不好,并且没有做动态补偿。动态补偿的作用就是会实时监控车外和车内的噪音,自动调节媒体响度,从而将降噪砍掉的部分补回来。
作为增程车,M5 和 M7 在发动机内还专门放置了一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发动机的转速和运行状态,从而后台计算出增程器的噪声,直接在源头抵消掉发动机噪音。
问界 M5 和 M7 都支持 7.1 声道的解码和传输,所谓 7.1 声道通俗讲就是声音可以从七个方向分别发出,而.1 的意思就是一支独立的低音单元。解码 7.1 声道的音频文件首先对解码能力要求就很高。其次如何将 7.1 声道的高品质片源放到里面。
而这恰恰是华为团队的强项。好的音响系统,更要有好的音频或视频的内容。问界的车机使用了华为专为问界打造的鸿蒙操作系统,同时还搭载了专为智能车载场景打造的应用市场。支持多个音乐软件和视频软件。除了可以连接手机或者插 U 盘听高品质音乐,华为音乐还提供了 HQ、SQ、HiRes、HMAX 等等专业高品质无损音乐格式。真正从硬件-软件-智能座舱三个方面全面提升了车载音响体验。
为了体验问界上的 HUAWEI SOUND 音响系统,我专门找了一家问界门店上车听了一下。我体验的是问界 M7 车型。在听老鹰乐队的《Hotel California》不插电版时,开场的木吉他声音还原度很高,对于木吉他声音的还原非常考验音响的解析力和声音的还原能力。而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考验声场定位能力以及空间塑造能力。声场定位混乱和空间塑造过窄都会使得听感上欢呼人数不够多,空间塑造不立体。而 HUAWEI SOUND 很好的还原了现场的空间感并且精确定位了观众的站位,尤其是开始的几个独立的欢呼声。在主唱开始演唱后,乐器的层次感很强,不会出现一些音响因为低频渲染过多导致的「一锅粥」情况出现。
第二个体验的是梁静茹的《勇气》,问界 M7 的前置高音直接发声而不需要前风挡反射,所以女声更直接也更通透,梁静茹的声线更优美,尤其是在前排听感觉歌手好像站在面前。这也归功于宽声场头枕,它能让声音听上去有距离感,而不像车内小空间发出来的声音。
整体上感觉问界 M7 的这套音响听感上很纯净,没有过多的渲染。当然它也没有纯净到像一些北欧音响冰镇蒸馏水索然无味的感觉。考虑到全家出行听得音乐可能比较杂,所以这套 HUAWEI SOUND 音响属于比较普适的调音风格,个人觉得尤其适合听一些流行或者现场,氛围感和临场感很到位。
车是移动的家,一个好的车载音响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幸福感。问界搭载的 HUAWEI SOUND 音响系统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体验上,都远超同级,甚至达到了越级天花板的存在。之前我们总说车载音响,而现在我们讲的应该是车载音响系统。在车载音响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工程的今天,问界的 HUAWEI SOUND 团队软硬件协同研发的能力,让问界车型做到了端到端听音解决方案独一无二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