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论坛唯一企业代表!海纳云亮相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

摘要

  2022 年已接近尾声。回望这一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不容忽视的一章:它是两会 2022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也在定调中国五年发展规划的「二十大报告」中被反复提及,它所承载的数字经济,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2023 年经济回升的期望。

  2022 年已接近尾声。回望这一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不容忽视的一章:它是两会 2022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也在定调中国五年发展规划的「二十大报告」中被反复提及,它所承载的数字经济,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2023 年经济回升的期望。

  然而,新型智慧城市「谁来做、怎么做、做成什么」,依然是当前中国城市的待解之题,急需政企学研共同问道未来。

  12 月 21 日,由国家信息中心、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大数据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在青岛拉开帷幕。本届峰会以「千城千面,数聚赋能,慧享生活,智领未来」为主题,邀请到全国 23 省 76 市代表、30 余位行业知名院士专家、40 余位头部企业代表云端齐聚青岛,以云直播形式与线上观众共享智慧盛宴。

  作为主论坛唯一企业代表,海纳云亮相峰会,从顶层设计引导,到政企上下互动,再到智库建言献策,与众多政府嘉宾、行业顶尖专家共话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寻找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

  01

  政企学研聚合成荫

  共探智慧城市建设「确定性」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在给我们提供便捷丰富的生活的同时,因其自身特性也潜藏着各种安全危机。

  郑州暴雨奔涌而至,城市瞬间内涝成河;重庆山火突袭而来,粮田俱损满目疮痍……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下频频出现的城市生活异象所投射出的时代情绪让我们陷入思考: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如何用城市治理避免悲剧发生?

  也正为此,政企学研聚合成荫,于本次峰会上,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从变局中发现机遇,共探智慧城市建设的确定性未来。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着力解决三个重点问题,第一是深化城市治理创新,提高城市应对疫情及自然灾害方面的韧性;第二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智慧县城,助力乡村振兴;第三深化建设模式创新,建设和运营并举,打造长效运营机制,向企业授权数据开放,促进自我造血和自我运转。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致辞

  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则认为「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在优化城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新型智慧城市是智能、韧性的城市,在疫情、洪涝等非常态下城市治理应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构建全时全域、多维数据融合的城市运营监控体系,形成人机结合的智能研判和响应能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发表演讲

  而对城市来说,安全是一切的底线。海纳云数字城市治理总经理王玮作为主论坛唯一企业代表在发言中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技术和场景的高效融合。为此,海纳云以城市安全应急为切入点,以「技术+场景」筑牢城市安全底线,助力城市数字化治理。在「技术」上,海纳云拥有自主研发的「星海数字平台」和「城市大脑」,「感能、数能、算能、图能」四大能力;在「场景」上,海纳云从一条路、一座桥的安全监测开始,形成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数字市政、数字孪生 BIM/CIM、数字城市治理、数字社区/园区 5 大代表场景。

  ▲海纳云数字城市治理总经理王玮作为主论坛唯一企业代表发言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赵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评估所所长、研究员付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郑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评估所政府治理研究室主任张欣亮等也在峰会上从技术、场景、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了「确定性」建议。

  02

  从千城千面到「一枝独秀」

  为新型智慧城市建个「样板间」

  以 2013 年我国推出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为起点,历经近十年探索,数字浪潮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截至住建部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已有总共 290 个试点城市,尤其以华东分布最为集中;其中,山东省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最多,为 27 家。

  青岛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经验丰富、成果丰硕。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张艳介绍到,青岛制定《数字青岛三年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政府和社会全领域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整合城市领域感知终端和政务平台,切实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感知能力、预警能力;下一步,将布局空天地一体的全域智能感知体系,努力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张艳进行经验分享

  目前,青岛市率先全域纳入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高标准通过试点验收, 成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唯一得分率超过 80% 的地市;同时,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被评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入选全国首批 5G 试点城市和首批千兆城市,努力打造数字山东引领核心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区。

  海纳云,作为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数字城市科技企业,扛起创新发展的企业主体责任,将先进数字技术,赋能于青岛应急、市政、城市治理、社区/园区等场景,打造城市级的「青岛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青岛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平台」「青岛市水旱灾害防御智慧平台」;区市级的「崂山区智慧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崂山区智慧城管业务平台」「胶州市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平台」「胶州市绿色智慧社区平台」等多个优秀样板,助力打造极具青岛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间」,以科技让民生提质、经济发展、治理增效,助力青岛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能力方面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03

  重场景落地

  打造引领最佳体验的核心能力

  其实,在海纳云助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青岛样板」的背后,是其卓著的技术创新力与场景赋能力。新型智慧城市是技术驱动的城市,在本次峰会上,海纳云也分别于多场论坛中,分享了打造引领最佳体验的核心能力。

  海纳云数字孪生 BIM/CIM 总经理吕昌昌在「数字政府」分论坛上提到,海纳云从「星海数字平台技术底座+城市信息底座五大关键技术+数字孪生开放平台等三大引擎」三大维度出发,最终汇聚成「一图一库一中台」技术架构,实现全空间、全要素、全过程、多尺度、可计算的新型数据体系,构建城市数字底板,进而支撑数字城市全行业的应用建设。

  在「数字惠民」分论坛上,海纳云数字应急及城市生命线总经理汪渊认为,增强城市的韧性,应该从广度、深度、速度、精度方面对城市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深度布局。管理广度可覆盖海陆空、全行业、全灾种、全链条、全周期,做到城市安全风险「一屏统管」;强化「末梢管理」,全面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纵向到底」;报警信息同步推送处置单位、行业监管单位和监测预警中心,实现感知快、报警快、响应快、处置快和预警快;构建以专业算法和行业场景化智能算法为主体的 44 种监测预警分析模型,实现城市安全隐患的精细化「智理」。

  ▲海纳云「1+2+3+N」智慧应急体系

  此外,峰会还发布了《2021 中国数字政府发展大中城市指数报告》《标准化支撑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国案例 50 强及指数》及「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获奖结果。海纳云从全国 1000 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七项大奖。

  ▲海纳云荣获「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七项大奖

  今年以来,海纳云已获得多项重磅认可,成为数字城市行业首个上榜 2022 年《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登榜「2022 中国科技创新品牌 500 强」,通过了数字城市行业首个 BSI BIM Kitemark 风筝标志认证,及全球软件领域最高级别「CMMI 5 级认证」等多项行业权威认可,并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实力不断跃升。

  捷报频传的海纳云也进一步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就在今年 6 月,海纳云宣布斩获 2 亿元 A 轮融资,A+轮也预计近期完成,为智慧城市赛道又添一笔重要融资。

  04

  眺望 2023

  以企业之力助智慧城市远行

  从智慧城市的探索到标准样板的落地,正是对「下一步发展之路如何走」这一时代之问的有力应答。在这个过程中,「政产学研企」的协同发展,也成为本届峰会最大的亮点,意味着产业的活力,生态的活力。

  其中,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已经凸显。例如针对新型智慧智慧城市存在的数据不通、信息孤岛问题,面对推动城市感知层这一最急迫的任务之一。海纳云发布了《数字城市泛在感知体系》白皮书,以青岛为样板,为城市及行业提供了「一网感知」的路径及案例,体现了头部、平台型企业必要性的整合能力。

  ▲海纳云发布《数字城市泛在感知体系》白皮书

  此外,海纳云还在会上发布了《海纳云智慧社区》白皮书、《海纳云智慧园区》白皮书。在这两本白皮书中,海纳云毫无保留的将持续三年霸榜中科院旗下杂志榜单「智慧社区 top1」和」智慧园区 top2」的社区园区的建设能力、近 7000 个智慧社区 2000 智慧园区的建设经验「和盘托出」,也彰显了头部平台型企业的担当。

  ▲海纳云发布《海纳云智慧社区》白皮书、《海纳云智慧园区》白皮书

  峰会的圆满落幕不是终点。未来,「政产学用企」进一步协同,共同推进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